文/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生 张相如
在湖北省宜昌市有这样一位好人,他隐姓埋名行善40多年,先后捐出20余万元,帮助无数的贫困农民、下岗职工、辍学儿童、残疾人和失足者。他创办全国首家私人残疾人救助服务中心,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残疾人救助服务体系。他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十大慈善公益之星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0分栏目对其进行过多次报道。他就是“夷陵好人”——李广佳。
李广佳参加“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曁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李广佳出生在湖北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里,家中兄妹五人。父亲辛苦养家劳累致病,42岁时便去世了,而当时的李广佳只有12岁。父亲去世后,一贫如洗的家陷入绝境,好心的村民们帮助李广佳安葬了父亲。过年时,李广佳家里没有一粒粮食,同样不富裕的村邻就让他们兄妹五人分散到五个家庭中过年。村民们对于自己的帮助,让幼时的李广佳感到很是温暖。
在李广佳一生之中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自己14岁时的流浪经历。为了能够吃饱饭,李广佳和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开始了外出流浪乞讨的生活。三人辗转多地,赤脚走了三百多公里路程,一双脚早已是血肉模糊。经过一片树林时,饥饿难耐的他们找不到任何吃食,最后饿晕在路边。一位路过的老人给了他们五毛救命钱,李广佳这才和小伙伴们活了下来。
1964年,李广佳参军入伍,他说自己参军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在部队吃穿住有保障,而当自己真正成为军人、接受了党的教育之后,李广佳内心的观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广佳入伍时正值全国正开展“学雷锋”、“学谢臣”活动,谢臣作为“全国爱民模范”,在当时与雷锋具有同样的影响力,而他恰巧被分在了“谢臣班”(谢臣生前所在的班,谢臣因救落水儿童牺牲后该班被命名为谢臣班)。李广佳说,谢臣28字精神——“看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让自己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也让自己懂得了要做什么样的人。
据李广佳回忆,在当时,整个部队都在学谢臣、做谢臣,而且大家都是默默无闻、不求回报,即使在班务会上,大家也只是说说其他战友做了什么好事,帮助了什么人,对自己所做过的好事都是只字不提,这俨然成了“谢臣班”的传统。在战友的这种“谢臣精神”的感召下,李广佳默默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做雷锋、谢臣、战友那样的人,做一个“好人”。
李广佳团队去湖北省贫困村——三斗坪村送温暖
李广佳为残疾人洗脸
1965年,李广佳在了解到河北旱灾情况后,第一次以“谢臣”的名义向灾区人民寄去30元钱,从此开始了其爱心助人之旅。
1985年,李广佳由部队转业到地方,据他回忆,转业最初的那段日子是自他人生中最难熬的。
转业之前李广佳抱有满腔热情,心想自己是从谢臣部队出来的,就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能辜负谢臣部队的培养,此后,自己走到哪里,就一定要把谢臣精神带到哪里,人在哪里谢臣精神就要在哪里发光。然而,转业后的现实却给了李广佳不小的打击,曾一度让这个下定决心做“好人”的人动摇了。
首先,从职位上,就有着巨大的落差。原来在部队时,李广佳身居营长职位,而转业之后,自己被分配到偏远郊区做见习保管员,身份的落差使得当时的李广佳很是失落。但是,李广佳很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决定把目前的工作做好,让自己在这个小地方发光发热。
转业上岗后的李广佳继续行善,不管是救助街上的流浪者,还是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抑或是资助远方需要帮助的人,他一直践行着“谢臣精神”和自己的“好人”信念。然而,他的这种助人行为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反被他们视为“傻子”“精神病”,有些人甚至设计捉弄他。
记得在一个冬天,李广佳利用业余时间去帮助住在楼房高层的同事们购买煤气,八楼、九楼的高度,没有电梯,他穿一件单衣爬上爬下把煤气罐背下来,然后,骑一辆破旧三轮脚踏车,去远在20公里之外的镇上把煤气买回,又帮助每个家庭把煤气搬到楼上安装好,随后,他发现这些家庭的男主人身强力壮,却冷眼旁观的看着他做完这一切,李广佳这才明白原来他们是在故意捉弄他,把他当作“傻子”。
长期以来,李广佳做好事都是瞒着家人进行的,每个月70%的工资不知去向,家人的一些衣物被褥莫名不见,家里还会经常住进一些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李广佳的行为也渐渐引起家人的不解和不满。
李广佳可以帮助残疾人找到工作,却无暇顾及自己妻女的就业问题,给女儿交不出就业保障金;他把工资捐给素不相识的人,却把自己的家庭置于困顿之中。妻子赌气回到娘家,女儿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两年间毫无音讯。
李广佳回想起那段时光,不无感慨地说,做人就是要有点傻气,就要有认准一条路走下去的韧劲。后来,李广佳得到妻子女儿的谅解和支持,行善的道路上他们携手而行。
根据自己的行善经验,李广佳认为在新时代下学雷锋、谢臣的难度更加大了,不仅要解决受助者的经济问题,还要从精神上给予支持;不仅要解他们一时之难,还要帮助他们自救,让他们自食其力。李广佳是这么想的,在助人过程中也是这么做的。
湖北电视台“有话好说”栏目曾报道过谢险峰发家致富的事迹,而他就是接受过李广佳帮助的人中的一员。1998年春节前夕,李广佳在街边救助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时发现了正在街上游荡的谢险峰。根据以往经验,他判断这个人目前肯定面临困难,他便走上前去和谢险峰攀谈起来。随后,谢险峰给他看了自己的刑满释放证,面对坦诚相待的年轻人,李广佳决定要帮他。在二人去李家的路上,李广佳首先从心理上打消谢险峰的包袱,让他不要纠结于过去的错误,更多地关注未来的生活。在谈到未来时,他发现了这位年轻人的热情,二人聊到深夜。第二天,趁热打铁,李广佳带着谢险峰买了一些种植业、养殖业的书籍,让他多学些专业知识。
2006年李广佳从宜昌市残联副理事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踏上了他行善旅程中的新阶段。李广佳将构建残疾人救助服务体系的构想付诸于实践,创建了民间第一家救助站——宜昌市残疾人生活园,将无家可归、流浪街头的残疾人、手持凶器伤害无辜、危害社会的精神残疾人、以及那些家庭贫困、无钱治疗的重度残疾人收救托养。
2008年,李广佳利用宜昌市三斗坪镇雾河村的荒地和一幢两层的废弃楼房,建立了“南泥湾”精神残疾人生活园。目前在本园接受救助、托养的残疾人数61人,通过种植、养殖业劳动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残疾人向来被社会视为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就业问题,这也是李广佳多年来在救助残疾人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一直的心愿就是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自力更生,如今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被问及自己的期望和理想时,李广佳谈到,希望有更多地爱心人士来参加自己的爱心平台;希望自己的爱心平台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以及其残疾人家庭;希望有更多实心实意想从事公益的人跟自己联手,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希望可以帮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残疾人的社会价值;希望生活园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希望更多有朝气、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谈到此,李广佳不禁笑了起来,他说自己梦想很多,现在就要一点点的去做,一个梦,一个梦的去圆,最后总会将这个大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