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围绕钓鱼岛开展的国际公关

2014-04-18 00:41赵新利
对外传播 2014年2期
关键词:识别区钓鱼岛公关

赵新利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两国经济实力的“新座次”使中日两国必须摸索出“新关系”。当前,中日关系处于调整期,各种矛盾集中爆发,钓鱼岛争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矛盾一。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后,尤其是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两国之间剑拔弩张,民众的相互印象也一落千丈。2013年8月7日,《中国日报》披露了其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由于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等事项的影响,中日两国民众对对方国家的印象急剧恶化。中国公众对日本“印象不好”和“印象相对不好”的比例高达92.8%,而对日本印象好的比率仅有5.2%。与此同时,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也非常糟糕。高达90.1%的受访日本人对中国“印象不好”,对中国“印象良好”的日本人仅为9.6%。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面向国际社会开展了多种国际公关活动,一方面向国际社会游说“钓鱼岛是日本的”,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摆出姿态呼吁中日对话,向国际社会展现“开明”的日本形象。

日本围绕钓鱼岛开展的“黑色宣传”

所谓“黑色宣传”(Black Propaganda),是为使对方错乱而开展的信息操纵的一种。黑色宣传的主要做法有:散布对方负面消息、传播可以迷惑对方的虚假消息、假冒对方名义进行信息传播等。其相对的概念为“白色宣传”(White Propaganda),是指基于事实的公开宣传活动。在钓鱼岛争端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及其身边官员多次散布中日首脑会谈的相关消息,有些信息极具迷惑性,这种“黑色宣传”行为值得中国高度重视。

安倍围绕中日首脑会谈问题,已经开展了密集的“黑色宣传”攻势,其中不少信息都是没有根据的,甚至是虚假的。2013年7月22日,安倍说,两国因而需要共同努力,跨越障碍,“双方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十分重要,如应该举行外长级、首脑级会谈。”7月26日,安倍曾在新加坡喊话,表示希望与中国举行首脑会谈。两天后的7月28日,安倍的外交助理、内阁官房参与饭岛勋在讲演中散布“举行日中首脑会谈的日子不会太远”的舆论。7月29日,安倍又表示期望与中国领导人举行“推心置腹”的对话:“不设前提条件,两国外长和首脑推心置腹地进行对话很重要。”

对此,中国也进行了较为积极的回应。中国外交部7月29日就饭岛勋散布的“举行日中首脑会谈的日子不会太远”回应称,饭岛勋在华期间没有进行官方活动,中国政府官员未同其接触。而其后出版的《中国日报》援引一位中国外交人士的话说,“饭岛勋28日对媒体说的话,纯属伪造,他的这番表述是出于日本国内政治的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8月27日警告日本“不要再耍嘴皮子,摆样子,而是要迈开步子”。

尽管中国进行了较为积极的应对,但日本在多种场合通过“黑色宣传”抢占了一定的舆论主动,让世界舆论以为“日本是敞开大门开明者,中国才是紧闭大门的麻烦制造者”。

日本对钓鱼岛的舆论攻势

日本一向重视国际公关,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日本外务省设有新闻与公共外交局,内设公共外交战略处、网络公共关系处、文化交流与海外公共关系处、国际文化合作处、国际新闻处等。日本驻外使馆中也通过“新闻文化中心”等机构推广日本文化。日本最近正计划在不丹和南苏丹等五个国家新设大使馆,以加强日本政府的对外宣传。

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日本积极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国际社会开展宣传。日本外务省网站专门设有与钓鱼岛相关的页面,通过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汉语(简体和繁体)、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等11种语言,详细介绍钓鱼岛的位置、历史变迁,宣传方式包括可供下载的宣传册、视频、地图、影印的历史资料等,甚至还包括1953年1月8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和1960年4月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证明日本对钓鱼岛主权的合法性。这些宣传资料数据详实,一目了然,颇有迷惑性和说服力。

日本领土问题担当相山本一太在2013年11月22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为了对外宣传日本在钓鱼岛问题和竹岛(韩国称独岛)问题上的主张,日本政府将在年底前新设发布视频等信息的网站。此后,11种语言的宣传视频在YouTube等视频网站传播。早在8月,日本外务省申请了10亿日元的预算用作岛屿争议的宣传费。

除了自主的宣传外,日本还注重通过西方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西方主流媒体成为日本国际公关的主要目标,欧美等西方国家与日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更容易有共同语言,这是日本对欧美媒体开展国际公关的优势。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日的社论罕见地呼吁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阻止中国对日本的“挑衅”。有分析指出,社论的立场明显偏袒日本,很可能是日本政府游说的结果。这篇社论的言语表达不符合美式习惯,连一些口号式的表态和呼吁都像是日本人在自说自话,很可能是日本国际公关活动中的一篇软文。该报是日本官方态度在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出口,2012年7月,日本东京都政府也曾在《华尔街日报》刊登大幅广告,希望能够获得美国人民对他们购买钓鱼岛的支持。

中国亟需加强钓鱼岛国际公关

2013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强调了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此前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公共外交与周边外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周边外交中,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钓鱼岛争端背景下,中国更是应该积极围绕钓鱼岛开展国际公关。

其实,围绕钓鱼岛问题,中国拿出了诸多强有力的具体措施,但有一些措施如能配合国际公关和国际游说手段,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于当日10时正式施行。毋庸讳言,中国有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权利,在中国之前已有22个国家设立了防空识别区。但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引发了周边国家的紧张。在12月7日“环球时报2014年会”上,日本驻华公使掘之内秀久在发言时多次指出,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太突然”。12月8日,韩国宣布扩大防空识别区,方案将经过7天公示后于15日生效,并且韩国国防部已在6日之前通过国防和外交两种渠道向美、中、日等国做了数次详细说明。而中国是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当日10时就正式生效实施了,这对一些国家来说无疑显得“突然”。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围绕设立防空识别区问题应加强国际公关,争取更多国家以及这些国家民众的理解或支持。

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建设,在很多方面加强了国际公关活动。但围绕钓鱼岛争端的国际公关活动还不够积极主动。中国围绕钓鱼岛问题也开展了一些国际公关活动,如《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中英日文的《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宣传册。新闻发言人的渠道也不断释放中国官方立场和声音。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示,无论日方如何变换宣传手法,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基本事实。在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中国善于通过国防和外交两个渠道对外发出声音。这两方面的声音往往严谨有余,生动不足。相比日本在全球散布的多语种宣传视频,中国国际宣传的说服力明显不足。

此前,一条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视频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在这则视频中,中国领导人都以卡通形象出现,画面语调轻松,不失幽默。分析认为,这则视频很可能是由官方制作,意在改变以往中国相对生硬的宣传方式,尝试以一种与国际接轨、公众更能接受的新方式来阐释中国的政治制度,并且选择“干部选拔”这个核心话题进行国际对比,显示出相当的自信。

在中日领土争端、东海防空识别区等问题上,中国在通过国防和外交渠道阐明立场的同时,也可以积极通过直观易懂的视频等方式开展宣传。积极发挥国际传播、公共外交的作用,通过网络视频、国际媒体报道等方式,生动阐述中国立场,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做到“中国立场,国际表达”。endprint

猜你喜欢
识别区钓鱼岛公关
公关:我们是策划和执行的超人
公关赋能的3个新边界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嘉利公关签约自由超越公关ERP
两大公关灾难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