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卿+吴燕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医药行业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医改是否成功,廉价药为什么消失了?不合理招标让药不聊生等一系列话题写上了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直呈相关机构。
医改进入到深水区,在一系列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无论制药厂还是廉价药抑或新医改路径,都脱离不了医院这一个核心。为此,《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专访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王发强。他曾荣获“全国医院优秀院长”担任武警总医院院长多年。
CEI:现在医保情况变好了,但看病难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
王发强:在中国看病难吗?社区医院、县城医院看病不难,空空的没多少人;301和北医这些医院确实是有些难,为什么难?因为我们的医疗资源没有合理利用。感冒风寒这些过去乡村医生处置都绰绰有余的病症,现在也在301挂专家号诊治,而且全国的患者都往那里跑。
CEI:另一个问题,虽然医保全覆盖了,但看病贵的问题也没得到解决,医保报销后患者还承受不少的药费,很多人感叹便宜药品越来越少了。
王发强:按照道理,应该凭医疗需求合理用药,但是现在国家对于医院的投入严重不足,医院需要盈利来维持运转。医院靠什么盈利?两部分,一部分是药品提成;另一部分是检查费或者诊疗费。先说诊疗费,现行的定价机制下的诊疗费太低,比如针灸,这是公认的技术活,但是现在是按照针灸的穴位来算,一个穴位5块钱,刚入院的医生这个价,60岁的老专家也是这个价。一个阑尾炎手术2小时,做完了收费30块钱,半小时做完也是30块钱。医生诊疗病情这个本来含着巨大价值的技术反而很不值钱。
在北京一些大医院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模式。有些医院有超过5000张床位,还在扩张,为什么呢?因为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扩床位就要医护人员,一所5000名职工的医院可能事业编制就200人,国家不给钱,还需要发工资,就只能去市场上赚钱。
剩下的只有药品提成,利益的驱使显而易见:医院要赚钱,用高价药,医院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使得部分低价药品用量逐渐减少。另一个忽视的原因是患者因素。在公费医疗这部分,医生如果不开贵的药,患者是非常不满意的,抱怨有好药不给我开,给我一堆便宜的。事实上,比如说治疗咳嗽,甘草片很好,也便宜;一些糖浆很贵,而枇杷露不一定就比甘草片强。抗生素更典型,一支上千块的抗生素就一定好吗?医生都不会给家人用最好的抗生素,都是从低级开始。那些高价抗生素实际上是给用基本药物没有效果的患者使用的,如果先用最好的,以后就没可用的了。
在医院里,很多便宜药品还是有的,如果患者提出来,你给我治病就行,别开那些贵的,我想医生绝对不会开出来。
CEI:有人说应该把公益的和盈利的部分分开,你怎么看?
王发强:这是一个合理的做法。我觉得解决办法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在体制层面,国家应该为不同类型的医院设立标准,哪些是社区医院,哪些是公立医院,哪些是私人诊所,国家应该对全社会的医疗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引导不同的患者去不同的场所就诊。公立医院应该广覆盖,满足大家的基本医疗,盈利医院做补充,患者有特殊需求,那就去私立医院。把医生岗位都做成公益性,国家付钱。不要让他赚钱,这样他就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问题就解决了。
CEI:怎样保证低价药持续供应?
王发强:实际上还是要把医院这头卡死,医院回归公益,基本运营的费用国家出,医院不靠药品获利,能够保证合理用药。只要把利益驱使抑制了,那就没猫腻了。
另外,对于部分需求量少,但是确实有必要存在的低价药品,国家可以安排定点生产,在剖析清楚成本的情况下给予合理的补贴,来保证合理的供给。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