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蓓,周发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近十多年来,品牌农业作为品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受到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专家学者们基于不同视角对品牌农业做了诸多有益的研究与探索。崔超登早在1999年首次提出“把地区特色品牌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整体附加值的战略方向”[1],开启了国内对品牌农业研究的大门。学者们研究认为,品牌农业是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效益型农业[2];品牌农业是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实现我国农业加速发展的农业方式[3],通过区域内全方位系列化优质农产品核心与龙头品牌的创建行动;品牌农业就是农业品牌化的过程。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可以推动我国高效、优质农业的全面发展,提升农产品及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4]。专家学者们还从品牌农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各种不同视角的研究。
农业发展的品牌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开始向绿色安全、健康、品种多样的农产品需求转变,品牌农业的特点是生产高质、高附加值、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顺应了转变传统的数量农业的这一趋势。为推进娄底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3年7—10月笔者通过走访农业管理部门、考察农业龙头企业,对娄底市品牌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近年来,全市品牌农业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0家。农产品质量认证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87个,绿色食品认证32个,有机食品认证7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打造了“三黑”等有特色、有优势的农业产业,响莲实业成为全国航空育种示范基地,湘村黑猪通过了国家级新品种认定,此外紫鹊界贡米、永丰辣酱、同星米业、味菇坊食用菌、亲情果饮料、肖老爷食品、富田桥香干等一系列品牌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美誉。全市农业根据特色逐渐形成块状发展,呈现“新化的紫鹊界贡米、涟源的金银花、双峰的优质大米、娄星区及开发区的蔬菜基地”的发展模块。品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副产品以加工业为主,养殖业和种植业为辅,农业龙头企业中生产加工业占龙头企业生产总产值的74.5%。品牌农业也成为了娄底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12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为429785万元,带动农户数766405户,带动农户增收37035万元。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全市品牌农业发展水平还是太低,2012年底,湖南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总数达2932个,娄底市为128个,仅占全省的4.4%。国家级龙头企业也只有庆阳牧业一家,农业品牌数量偏少,获得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农产品寥寥无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几乎没有。由此可以看出,我市的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已经影响了娄底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图1 娄底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类型表
娄底市品牌农业从整体来看,发展水平不高,资源文化优势没有充分利用,缺乏名优产品,品牌农业没有竞争力。从区域来看,由于地形、地质、资源等自然条件和政策环境、劳动力素质、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等社会因素影响,各个地区品牌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差异,区域发展不太平衡,呈现“一头强,一头弱,中间难”的现状。“一头强”是指娄星区,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也是娄底市的政治中心,占据一定的发展优势,品牌农业发展态势最好,农业基础建设相对完善,省级龙头企业最多,打造了娄底“湘村黑猪”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白鹭山庄、仙女寨悠活山庄等休闲农业,发展后劲足。“一头弱”是指冷水江市和开发区,两个地区龙头企业总数为21家,还不如其他一个县市,拥有的品牌农产品的数量也屈指可数,远远少于其他县市,品牌农业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中间难”是指双峰县、新化县、涟源县,这3个县市品牌农业建设水平发展比较平衡,品牌农产品数量相对较多,拥有永丰辣酱、紫鹊界贡米两个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名牌商标少,市场化程度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农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表1 娄底市各地区品牌农业建设情况表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但是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企业和农民的品牌营销理念不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区域品牌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农产品区域品牌在竞争中缺乏建设动力,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5],甚至出现“柠檬市场”效应,农产品区域品牌缺乏有效保护。生产者商标保护意识淡薄,品牌利用率低,“有品无牌”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涟源富田桥香干、新化白溪豆腐、水车腊肉、奉家山茶叶等,都在娄底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喜爱,但至今既没有正式商标,又没有批量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永丰辣酱”集团没有一家企业制定出一个整体的营销战略,市场的开拓意识不强,在市场竞争中相互诋毁、以次充好,不愿进行广告投入,品牌缺乏有效的宣传,影响了“永丰辣酱”的整体形象,市场占有率低,在全国酱菜市场占有率不足2‰。
在农业品牌化战略运作中,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领头羊,承担着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功能,也具有连接农户与市场,带动农户增收的政策性功能[4]。娄底市农产品的品牌开发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且结构不合理,115家中只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娄底市,省级龙头企业明显不足,只有20家,仅占全省的4.66%。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只有12家,过5亿元的仅有一家,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如湘村黑猪目前年出栏只有15万余头,仅占娄底市出栏生猪的2.8%,商品猪生产规模小,无法保证市场的平衡供应,尚未能形成优势产业,规模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对成本增高,龙头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直接影响农产品创牌的进程,农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创立品牌的基础。截至目前,娄底市通过验收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还是偏少。娄底市农业标准层次低,标准的制定与农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技术指标落后,到处可见小作坊生产,不规范也不卫生。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含量低,大部分农产品处于低端的初级农产品,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国际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科研开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平均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娄底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22%,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农业加工业层次比较低,部分农业加工企业只是小作坊式的小打小闹,产品也是在本地自产自销,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和二次以上的加工更是微乎其微。
一个品牌的培育要靠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通力合作。品牌农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品种选择,到品牌市场定位和品牌设计,到品牌生产和推广,到品牌保护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投入一定的资金,在这一系统中,除了靠企业和农民自己的努力,还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或加大投入,帮助其打造品牌[7]。从娄底市支持品牌农业建设的政策来看,各级党政府对于品牌农业建设的引导扶持力度相对不足,未对品牌农业制定发展规划,发展品牌农业缺少优良环境和浓厚氛围。据调查,2013年市本级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仅为50万,与怀化市500万、衡阳市1000万的财政支扶相比,差距甚大;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相关认证费用可由政府部门给予适当比例的补助的政策,娄底也没有落实。
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在信息不对称,出现“市场失灵”的时候,必须发挥其行政职能;积极充当“代言人”的角色,让这只“看得见的手”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品牌农业大都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需要政府向各个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倾斜。做好品牌农业发展规划,因时因地制宜确定品牌农业的发展方向,解决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企业贴息贷款、基地建设风险防范等;产业引导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各类专项资金要重点向农业产业化企业倾斜,使品牌农业进入良性发展。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大融资和税费支持力度,如农发行要为龙头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方式、简化办贷程序,给予利率优惠,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发和经营农业产业化项目,鼓励企业上市;对一些蔬菜、油料、中药材种植、水果等特定的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强化奖励政策,如对评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农产业加工示范基地,获得国家以及科技进步奖的市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
区域之间农产品差异化能够产生比较优势,不同区域打造其特色农产品能有效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形成“分区块、划重点、创特色”的局面,推动娄底市品牌农业各个区域资源共享,平衡发展,解决“一头强,一头弱,两头难”的问题。娄底市应当围绕各个区域的资源优势、挖掘品牌亮点,因地制宜,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做到人无我有,做足“特色”这篇文章,把优势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发挥比较优势。今后娄星区以畜禽养殖及加工、休闲农业为重点,冷水江市以中药材加工为重点,涟源市以蔬菜、畜禽养殖及加工和金银花、油茶加工为重点,双峰县以发展优质稻米、辣酱为重点,新化县以发展特色米、优质水产为重点,开发区以大米加工、食品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乡镇、产业片区、产业链条,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现阶段,农业发展已经迎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消费者信赖名牌产品,任何农产品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农民、企业、政府都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增强商标意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注重农产品的保护。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使用中的自律,对农民和企业进行教育,强化其经营理念和使用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自律行为,使区域品牌的使用者通过自律约束机制发挥其正效应,解决“搭便车”的和滥用行为。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注重品牌的推广和宣传,企业应该多参加农产品交易公共信息平台、参加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海绿博会,建立现代物流中心;挖掘品牌农业的文化内涵,结合乡村旅游项目,对品牌进行推介,政府对农民和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创牌是提升农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
按照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组织结构决定产业组织行为,产业组织行为决定产业的绩效,产业价值链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为生产最终交易的产品和服务所经历的增加价值的活动过程。龙头企业作为品牌农业的创建主体,必须引导农业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亲密合作,发挥产业集聚规模优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娄底市应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一批具有科技创新、现代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家族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转型,提升其适应现代化生产与管理水平,积极扶持推荐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规模效应[7]。娄底市农产品品牌不管是在地域上还是在产业环节上,都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和分割性,“三黑”产业虽然是我们的特色产业,但是生产规模太小,湘村黑猪年出栏15万头、湘中黑牛年出栏8500头、涟源黑山羊只有1000余头,无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难以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
以质量安全为基础是品牌农业的首要特征,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树品牌、创品牌的前提,所以构建品牌农业,质量认证体系是重要砝码,标准化是血液。娄底市发展品牌农业首先要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思想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业安全标准体系、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等,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其次要加大科技投入,品牌农业离不了科技支撑,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研发人员,生产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才能保证品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发展品牌农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化和标准化的重要举措,能够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的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来临,品牌农业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全新形态。娄底市要实现农业强市的跨越,离不开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通过积极打造农业品牌,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村经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娄底农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1]崔超登.发展我国地区特色品牌农业的探讨[J].特区经济,1999(7):46.
[2]章军.整合优质资源发展品牌农业[J].乡镇经济,2007(6):13-16.
[3]干经天,李莉莎.论区域品牌农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5):356 - 359.
[4]白光,马国忠.中国要走农业品牌化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66.
[5]李亚林.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6.
[6]赵琳琳.漯河市品牌农业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5):1.
[7]曾福生,李航.湖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效率的比较分析[J].湖湘论坛,2013(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