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等
摘要:农民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催化剂。对西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研究,对实现我市文化产业增值,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惠民,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西安市 农民工文化 调查
1 概述
“农民工是指拥有农业户籍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主要在城镇从事非农工作,以非农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1]农民工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催化剂。西安作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心脏,是我省农民工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通过调查研究丰富西安农民工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对提升我市核心竞争力,构建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当前西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研的范围包括西安市文艺路、西万路、张家堡、郭杜、韦曲等5个马路劳务市场的100名农民工。其中,男性91名,女性7名,男女比例为7:1。被访农民工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职业集中在服务业、建筑业两大行业。发放问卷100份,完整回收98份,回收率为98%。经过对图书资料、问卷数据的归类分析及对访谈结果的整理总结,现汇报如下:
目前,西安市有农民工约110万至140万,[2]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16.53%,全市劳动力的18.47%-23.5%。①被访农民工主要来源于市内九区四县,他们大多在私企、民营单位打零散工,无固定收入、无固定单位、无固定工作(农民工自嘲为“三无”人员),其文化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对农民工是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农民工在城市文化生活和消费中处于席位缺失状态。[3]调查显示:
①西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处于“四低”状态,即需求低、供给低、满意度低、支出低,绝大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娱乐生活贫乏。
②多数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观念落后,消费仍呈现出农村式的简朴节约意识,除主要的物质生活需求及子女教育等必要消费外,文化消费意识淡薄,文化生活消费低甚或消费为零。很多人由于现实情况所限,对文化娱乐的态度不积极,调研数据显示83%以上的农民工自认为是“赚钱机器”,认为只要能赚钱,文化娱乐活动没有也行,显然农民工的经济、政治等其它基本生活诉求还没有得到满足。
③被访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受教育意识淡薄,文化参与意识弱,参与公众文化活动的几率小,参与度低,精神文化生活层次水平低。农民工文化活动一般都遵从地域就近原则,文化活动范围小、交往圈子小、渠道少,封闭性强,资源匮乏。已有的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质量低、内容枯燥、单调,基本局限在睡觉、看电视、听广播、看书读报、上网、逛街或在公园等公共健身场所健身。调查反映,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且处于城市文化和消费的边缘地带。
3 导致我市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农民工工资低、收入不稳定,消费高、务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负荷大,没有时间和能力进行文化活动。
②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没有文化竞争优势,技术、专业技能缺乏,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参加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机会少。
③农民工从业环境差,尤其是从事建筑的农民工,施工安全难以保障,施工环境及重复劳动使其健康素质颇受影响,再加上其工伤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子女上学、居住地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城里人的歧视和对农民工人格的不尊重,使本处于城市文化边缘状态的农民工更加封闭、孤独、压抑,根本无暇顾及甚或排斥与市民共享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城乡二元结构在文化认识和消费上的差异。
⑤政府在农民工文化建设机制、制度上的不健全,职能、管理及政策上的不到位。已成立的相关社区文化工作部门甚或出现管理缺位、形同摆设。已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宣传不到位。
⑥现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性强,实际利用率不高。
⑦企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4 提高我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途径和方法探讨
要解决以上问题任重道远,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有针对地解决、改善这些问题。
4.1 各方通力合作解决农民工反映的最困难的事情,为农民工精神文化活动及消费扫除后顾之忧
①住房方面,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公租房、经适房、廉租房建设管理,加强对农民工的政策导向。政府、企业、行业充分调动起来,将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展落实到希望在西安落户的农民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承建诸如“民工之家”等福利房。
②开通农民工子女教育投诉热线,对于拒绝农民工子女就学或变相收取高额借读费、赞助费的公办中小学以处罚,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落到实处。继续开展诸如市教育局开办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小葵花”阳光关爱活动,新城区共青团委组织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等。
③多种有效方式相互配合,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险全覆盖,对留守地的儿童妇女、老人等农民工家属可通过开办公办幼儿园、养老院、托老所等社会服务体系,扫除好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④成立督查小组,督促、监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状况,企业在提高农民工施工安全方面的工作,企业给农民工提供的社会保障及文化服务等,对欺上瞒下、形式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完全无视政府政策的企业给与严重警告或处罚。
⑤充分利用西安市的文化教育资源,统筹培训,以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形式提高农民工技能培训,尤其要注意利用我市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基地资源的优势,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或再教育、再学习工程,提升对农民工作为主体参与文化共建和共享的意识,提升农民工的从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增强其业务竞争力。endprint
⑥必须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社会认同度、劳动和生活环境。发挥媒体效应加大从正面宣传农民工对我市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对城市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农民工加以奖励,评出“感动西安农民工”,并以广播、电视、报纸、公交站牌等加大宣传。
4.2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①保障西安市农民工的文化权利,建立农民工文化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服务机制、技能培训机制、文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司法维权机制等。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干预,以制度化促使其常态化。[4]
②政府组织法律援助团到各个企业和社区向广大农民工宣传普法知识,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和深度,组织农民工学习《合同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以法律武装自己,充分发挥我市2685家工会的组织能力切实为农民工服务。
③加大政府文化服务机构对国家、市政府文化政策制度的宣传力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政府对农民工文化是很重视的,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很多农民工不知道政府提供的相关娱乐文化活动和帮扶政策,其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亲人和同乡,而不是党、政府和工会。因此建议政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的宣传力量,借助工会、农民工的老乡会等组织发布信息,同时,联合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招聘、录用、文化学习、培训信息交流平台。
④由各区工会团组织、联合企业、农民工,通过省工会、农民工文化家园组织建立农民工通讯联系机制,通过问卷调查、设计组织一些农民工感兴趣的健康文娱活动,组建公益性文艺团队、开展一些免费或收费低的文化娱乐表演活动和企业开展文化对接服务,送文化到企业、送文化到工地。
总之,加强西安农民工文化建设,是充分发挥西安文化底蕴特色,实现文化便民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发展趋势。我们要切实贯彻践行党的18届3中全会的精神,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共建、行业指引、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农民工以人文关怀,通过各项制度措施的完善和创建,推进西安市农民工民生工程的建设和继续加强,使农民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文化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每个农民工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并最终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注释:
①根据“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8467837人,劳动力人口595.52万人,计算得出.
参考文献:
[1]周敏主编.融合与保护——西安市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研究[M].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第1页.
[2]同上,第3页.
[3]冯菲菲,刘建涛,史春林.农民工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2).
[4]杜香,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文化建设的政府责任[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
作者简介:简爱(1981-),女,西安人,讲师,西安培华学院社科部教师,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学、高等教育与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