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文,劳容意,吴树华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广东广州,510440)
论广州地区初中阶段名校办民校的社会贡献
程志文,劳容意,吴树华
(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广东广州,510440)
2011年广东省政协和人大有关名校办民校和小升初的两个提案让名校办民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了十年的名校办民校为广州地区的教育和社会和谐、财政和区域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正确认识这类学校的积极作用和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推动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
初中阶段;名校办民校;社会贡献
2011年9月,广东省政协和省人大代表的两个关于名校办民校的提案让广州地区的名校办民校如何持续发展问题再次成为热点,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作者以一名从事名校办民校教育工作的基层教师身份尝试探讨初中阶段名校办民校的贡献,以期为促进广州地区名校办民校的持续发展,确保这些学校所提供给社会的优质学位能更好地为广州地区的义务教育服务。
(一)让更多本地小学毕业生享受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1.名校所办民校的中考成绩均体现其学位的优质特点
2010年广州市中考成绩排名前20所学校中,名校办民校10所;2011年广州市中考成绩排名前25所学校中,名校办民校13所。自2008年以来,广州市中考成绩排名前四强中,除华师附中外,其他三强均为民办学校。这些名校所办民校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创建的,办学历程短,均借助名校“品牌管理”,在短暂的办学历史中为广州市初中阶段义务教育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高中生源,为各区的教育作出了贡献。
2.名校办民校对区域教育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白云区为例,名校的优质教育的介入改变了白云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落后的局面。(1)白云区在过去较长时间内中考总平均分一直低于广州市各区,自华师附中、广雅实验进入白云区后,白云区的中考成绩在全市排名稳步提高,2009年接近市平均分,2013年超平均分近20分,这让白云区的初中阶段教育实现新的跨越,为白云区实现教育强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白云区中考前几名全部为民办学校。(3)白云区名校办民校主要服务于本区域学生,如某校连续三年的调查显示接近60%的生源来自白云区,名校所办民校让更多的白云区学子享受了名校提供的优质学位,进而带来整个区域教育局面的改善。
3.提供了通过公平竞争获得优质学位的机会,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
广州地区名校所办民校有近30所,以进入广州市2011年中考成绩前25名的12所名校所办民校为例,它们每年为广州地区提供了4289个优质学位,以每所学校平均提供360个优质学位计算,30所名校办民校就向广州和周边地区提供了10800个优质学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和政府集中资源建设少量优质学校造成的竞争激烈的局面,也让有“读好书”愿望的家长有了更多选择。
在公办初中阶段学校实施电脑派位政策以来,名校所办民校不仅给予了广州市优秀小学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相对于公办初中而言,名校办民校所提供的机会更显公平,因为其让优质生源享受到了家长和学生都期望得到的最适合的教育。
优质学位的公平提供首先体现在名校所办民校采取了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自主招生方式,以入学测试的方式提供就读机会。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大学阶段教育,虽在尝试更多的自主招生方式,但是测试仍然是提供给各阶层最公平的竞争机会。其次体现为其生源素质整体相当,相对公办学校“有书读”的教育而言,其提供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尽量避免优秀学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的现象。
4.名校采取奖学金方式为社会提供一些优惠的优质学位
名校办民校在初期出台奖学金制度其意是吸引优质生源报读学校,以促进学校尽早进入良性循环。自2000年名校办民校在广州兴起和蓬勃发展至今,各校依然以各种形式提供奖学金,这对家庭困难、学业优秀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以优异成绩获得优质学位的重要渠道。这其中诸多学校的奖励措施是具有可持续性的,而非短期的招生行为,也体现出名校办民校对社会提供优质学位的责任感。对少量优秀学生全免学费的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孩子的关注。
(二)带动区域师资队伍建设
1.名校办民校教师培训提升区域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
名校办民校除了待遇较之普通民办学校有优势之外,在身份上也更符合选择这一职业的教师的需求,名校资源首先是将名校的名师介入新办民办学校的管理中。这不仅仅是复制名校的办学理念,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批能将其理念内化为新学校文化的新师资队伍。这一师资队伍是名校办民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名校培训带来的价值提升是教师选择这类学校的前提,这也为名校办民校形成一支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确保其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类学校参加区域教研活动,给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区域带去积极的影响。即便是广州市,各区教育发展也是不均衡的,白云区是民办学校较为集中的区,初中阶段的打工子弟学校、普通民办学校和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质量比之其他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名校办民校的师资队伍加入后,白云区的各层次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都有明显提高,以永平片区的教研骨干队伍为例,该学片共有11所初中,其中2所名校办民校,这一片区的教研骨干40人,其中名校办民校教师12人,占30%,中考学科教研骨干25人,其中名校办民校教师10人,占40%,可见他们在区域教研中所发挥的作用。
2.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工作到位,在民办学校中起示范作用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在身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直是制约民办发展的瓶颈,但是名校办民校在此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甚至是示范作用。由于广州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相比其他阶段如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相对而言发展不足,广州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仅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7.65%,是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比例最低的。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名校办民校相比小区配套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而言,有天然的优势。比之民工子弟学校,它们都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但因为广州市名校办民校的公益性明显,无论是国有民办还是和地产公司合作办学,其目标均服务于区域教育和为区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地产植入名校,其目的不在于学校收益,而在于地产利润,因此学校可投入更多资金改善教工的待遇,依法购买五金保障和解决优秀教师的后顾之忧以吸引优秀教师加入这类学校。名校办民校在教师管理、教师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和社会保障方面比之一般民办学校做得更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发挥了示范作用,在民办教育领域发挥其特殊的引领作用,利于促进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持续发展。
(一)引入社会资金办学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广州地区初中阶段的名校办民校,主要有地产和名校合作办学模式、名校自筹经费创办或社会筹集资金等方式办学。作为民办学校,无政府资金的投入,这些学校首先在设施设备等方面努力实现提供现代化的学校环境,如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和番禺学校,执信番禺学校、中大雅宝学校等。这些学校的硬件建设大部分按照广东省一级学校的标准配备设施设备,创办于2001年的星河湾·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办学硬件设施前期投资2亿多元。
在过去短暂的十年中新增了社会最为关注的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名校办民校近30所,这些名校所办民校中有一半是取得社会资金支持进行办学的。进入广州市2011年中考前25名的名校办民校中,一半是国有民办,一半是纯民办,后者的资金来源非国有,而是社会,并主要采取了名校和楼盘联合办学的模式,名校以品牌管理投入,楼盘以资金投入,这是广州地区名校办民校的重要模式之一。在前期投入上以取得楼盘支持,政府不需要投入任何资金,以每所学校平均1个亿前期投入资金计算,这10多所学校就是为政府贡献了10多个亿的义务教育经费,这是对政府财政最大贡献之一。
(二)为广州市每年减少5亿元的教育经费开支
广州地区初中阶段名校办民校都是自负盈亏,这类学校每学年提供了上万个学位,而初中阶段属于义务阶段教育,其所有费用本需由政府全部承担。这些学校以教师工资一项计算,以某校为例,该校157名教工,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按白云区公办初中阶段教师人均9000元/月的工资标准计算,年支出教师经费约1100万,教工人力成本近400万元。再包括该校1600名在校生的生均经费和学校设备添置和折旧等产生的三项费用,一所名校办民校可为政府减少教育经费开支1700万元,广州市30所同类学校可为广州市减少教育经费支出5.1亿元。
(三)名校办民校的税费贡献
民办学校在广州市的身份被定位为“民办非企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明确的只是对于捐赠办学和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实行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对于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民办学校,则政策不明确。广州地区此类名校办民校税率均按企业所得税的标准征收,某校2010年的审计报告显示该校所交税费总额为97万元,由此可见名校办民校在为广州市财政的直接贡献上也是有所体现的。
初中阶段的名校办民校在广州地区的存在及其积极意义和社会贡献毋庸置疑,但是理论界一直存在赞同和否定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研究者聚焦的是这类学校的“合法性”“规范性”“平等性”“公平性”等方面;另一方面舆论对名校办民校往往一知半解而将片面现象换为整体印象提供给公众;社会对小升初的热潮的关注,既赞同、支持其公平竞争获得优质学位的方式,又对激烈竞争带来的小升初压力难以接受。广州地区的民校联盟既是民间组织,又是在政府倡导下成立的,其本身是政府的矛盾结合体,不能解决名校办民校优质学位竞争带来的社会矛盾。
但名校办民校这类学校是符合《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四章关于办学体制改革导向的。《纲要》明确“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并提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更重要的是,《纲要》提出“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开展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试验,探索多种形式,提高办学水平”。初中阶段的名校办民校在广州正是这样的尝试,所以一旦名校所办民校成功脱离母体名校树立自身品牌之后,就将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民校之名校,将达到教育改革所期望的目标,即办学主体多元,社会力量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得到真实扩大。
[1] 吴颖民.构建一个走向世界的培养格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 辛薇.名校集团化:构建基础教育新格局[N].现代教育报,2005-11-3.
[3] 曹兴泽.“名校办民校”:内涵、动因及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09(2).
[4] 张铁明.第四条路:名校办民校与公平刍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3(2).
G527
A
2095-3712(2014)12-0044-03
程志文,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广东省督学,广东省物理学会理事;劳容意,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副校长,中教高级;吴树华,硕士,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办公室主任,讲师。
注:本文获2013年广东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