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朱伟
高职教育是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然而从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进的建议。
我国物流业起步比较晚,很长时间发展比较缓慢。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开始迎来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开始大量增加,然而真正精通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却没有因为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而成熟起来,反而导致了物流管理专业人员日益紧缺。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的物流教育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在校接受物流教育的学生规模日渐扩大,但是这样的人才供应还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尤其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人才缺口尤其明显。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占全国服务业人数的5%左右,也就是说全国有将近1500万个物流岗位。为了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发挥其优势,为社会迅速培养一批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多年来采用的都是非常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专心听讲。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时的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和接受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有限。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因为条件的限制,一些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虽然教师在课堂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无法达到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使用的还是全国统编教材,课程体系比较陈旧。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陈旧的课程体系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的学生不仅专业技能以及操作能力比较缺乏,而且教学内容也比较落后。这些年随着市场的发展,物流管理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但是高职院校一成不变的专业课程体系没有把握住这些新的特点。况且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变化,现在学生的精神风貌与求知能力与以往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以前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可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很多高职院校安排的物流专业课程内容依然采用以往的学科体系,在教学的时候采用的还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教师举的例子有相当一部分是与传统物流管理相适应的,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导致理论知识与现实需要存在非常严重的脱节。
实践对高职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严重不足。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实践课,但是总体上来说实践课占的比例比较小。而且很多实践课还是理论意义上的实践课,很多实践只能在校园内进行模拟,因此这样的实践课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其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而且很多院校没有和社会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因此学生也就没有机会真正进入企业去实习。采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际操作能力非常有限,很难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当前存在学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生产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要真正培养能够适合社会实践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对当前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教学时要把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
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时候,要让物流管理教材内容提供的专业知识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让学生们明白应该如何去做,而不是单纯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因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理论是离不开实际的,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物流管理课程的设置,应该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的需求,课程的内容能够与物流管理需要的岗位相适应,制定的课程目标要符合实际需要,突出物流管理的实用性。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要具有动态的特性,要改变过去教材一成不变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教材内容要根据社会实践的需求变化而相应地进行改进和调整,不仅要保证知识具有系统性,同时还需要保证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学校还需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在高职教育中兼职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兼职教师的聘请不仅可以降低学校办学经费,更重要的是兼职教师能够把生产和管理的最新技术及时地应用到教学和课程,而这部分知识刚好是专职教师缺乏的。将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接轨,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具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岗位的需求。
学生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课堂上学到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1.辨析讨论的方式。学校的教学条件存在不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用辩论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物流管理上的想象力。可以让同学课前自己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取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
2.比赛对抗激发学生热情。现在的学生独立性比较强,往往具有更强的求胜心和求知欲,所以可以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多创造一些给学生展示其能力的机会,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此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
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识,真实案例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物流中心的选址和规划时,教师可以先将与物流中心选址相关的因素列举出来,讲解这些因素具有的意义和内涵,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物流中心选择的案例,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教师讲解的知识与实际案例紧密地联系起来,懂得了物流中心的选址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此外,教师在讲解如何选择物流配送路线的时候,也可以结合与配送路线选择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选择一个合适路线需要考虑的内容。
4.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方式也开始发生转变,为此物流管理教学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多媒体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效率,同时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结合,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提升。
5.课堂游戏培养学习兴趣。物流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小游戏包括:配送软件游戏、运输角色模拟游戏、叉车游戏、仓储规划游戏、“啤酒游戏”、沙盘对抗游戏等。课堂游戏教学能让学生对仓储、配送、装卸搬运、采购和物流规划等内容有更深的认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整个游戏的有序进行。游戏结束后,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并评价每组同学的表现,最后总结游戏的情况。
实训是高职物流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进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其中,校内实训基本是为了模拟物流的运作流程,实训实验室应该涵盖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报关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学习需要按照培养计划的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活动。在实习活动中,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发挥的是指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将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会具备物流管理这个行业一些基本的岗位技能。
学生的实践还需要在校外的实训基地开展。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学校应该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校外实践是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的关系,对口企业主要包括物流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以及制造业物流部门等等。在这些企业实践的时候,可以在实际中向学生讲解库房如何进行选址和布局,如何合理地去安排物流流程,如何去合理地布置设备,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吊车和叉车以及自动转向车等设备如何进行运作,可以对集装箱和集装袋设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时候,学生还可以熟悉和了解这些企业的管理章程,懂得如何才能培养物流企业员工的良好素养,这为学生在未来顺利适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这些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的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去积极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其工作能力。
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需求脱节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足等。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当前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