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域下留学生辅导员培育的困境与突破

2014-04-17 13:33赵晓兰
江苏高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留学生辅导员

赵晓兰,鲁 烨

(1.扬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扬州225009;2.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98)

国际化视域下留学生辅导员培育的困境与突破

赵晓兰1,鲁 烨2

(1.扬州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扬州225009;2.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210098)

大学国际化离不开教学与管理队伍的国际化。留学生辅导员作为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在留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审视当前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继而探寻相应的培养路径,对于提升我国大学国际化进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国际化;留学生;留学生辅导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化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我国的大学也在主动或被动地融入到国际化的浪潮之中。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提升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战略重点,而人员构成与交流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陈昌贵等,2009)。教育部2010年9月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指出,要“完善来华留学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培训机制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留学人员管理工作队伍”[1]。而在现实中,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虽相对稳定,但大多数高校专职留学生辅导员的缺失,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不足。

一、留学愿景与现实环境差异:专职留学生辅导员设置的必要性

1.母体文化与客体文化难以融合。由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差异,许多来华留学生在初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后往往会表现出母体文化与客体文化冲突。从教育的文化环境来看,如笔者所在高校部分留学生就反映有些专业课课堂学习互动性不够,部分教师上课讲授过多,形式较为呆板,让他们难以认同,不少留学生因此学业倦怠。相反,弘扬中国文化的通修课程(如中国画等)由于上课形式自由活泼,课堂互动频繁,深受留学生们的喜爱,可见教育环境的地域性、文化性差异成为引发留学生文化冲突甚至休克的诱因之一。再从校园文化生活来看,目前大学校园内的各类文化活动大多是由团委或其管辖的学生组织承办,往往针对的是本国学生,鲜有留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同时由于受到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力结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够融合客体文化并激起留学生母体文化共鸣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少之又少。长期处于客体文化覆盖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再加之生活习惯的差异,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难以激发,文化冲突感不断加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学生群体交往的局限性,阻碍了他们与中国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客观上造成了他们的母体文化与客体文化难以融合。

2.个性特征与集体规范的冲突。生源构成的复杂性导致了留学生群体文化的多元性。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留学生生源地既有崇尚个性自由、随心所欲的欧美国家,也有宗教意识强烈、为人处事严谨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度,还有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元素交织的韩国与日本等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留学生们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如一些欧美国家的留学生时常晚间外出泡吧喝酒,有时直到深夜才返回宿舍。这些行为在彰显个性特征的同时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再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层面来看,如恋爱观的差异,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较为保守的国家,对于男女交往特别是婚前性行为等都持有较为严肃的态度,而不少外国留学生则认为恋爱是双方的事,只要两情相悦没有什么不可以,“喜欢就牵手、随时可放手”,这也就成了时常引发校园跨国恋爱纠纷的导火索,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留学生管理的难度。可见,在华留学生群体在展示个性特征的同时,时常与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冲突,引发教学、管理的矛盾。

3.利益诉求与管理服务错位。自我国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开始,留学生管理模式也经历着变迁,随着我国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教育学院”等外部事业型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内部职能型管理模式成为不少高校留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彭庆红等,2013)。从不少院校的实际操作来看,留学生的学籍管理和公共课的教学管理由海外教育学院承担,但专业学习却在相应专业的院系,其所在的班级既有各国留学生混编的公共课班级,也有中外混搭的专业课或选修课班级,留学生们奔波于两个甚至更多的学习班级之间,无论是留学生之间或是与中国同学之间都难以深入了解,使得原本就身在异乡、渴望融入同学群体的他们显得更为焦虑和不安,继而引发了学业倦怠和情感焦虑。

同时,由于留学生教学与教育管理部门相对独立,海外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处和学院系之间教学与学生管理的职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结果导致不少留学生处于“三不管”的“放养”状态。由于对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的不了解,一些留学生遇到如选课、考试报名等学业问题常常求诉无门。还有些留学生出现了心理困惑求助于院系团委或心理咨询中心的辅导员,却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沟通不畅,导致难以及时解决。

二、客体需要与主体素养失谐:留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现实困境解析

1.专业素养与职业需要相对脱节。留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共性、适应个性,作为留学生辅导员需要在具备一般辅导员必备素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适合留学生特点的职业素养。目前担任留学生辅导员的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大多已达到了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但留学生文化背景迥异、个性多元的特点又时常让他们无所适从,专业素养与职业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留学生辅导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来看,留学生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更需要具备跨文化教育管理的能力。这种复合型的教育管理能力需要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积淀,并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实践、积累经验,实现专业素养与职业需要的同步发展。

2.队伍结构与事业发展不相匹配。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置专职的留学生辅导员,多是安排负责留学生教学管理的行政人员或由留学生所在院系的学生辅导员兼任。无论是从学科背景还是工作经验来看,兼职的留学生辅导员都难以胜任留学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管理工作。即便是有些高校专门设置了留学生辅导员,也往往是由外语水平较高的行政人员或留校硕士毕业生担任,其专业性职业素养仍有所欠缺,难以实现留学生教育的规范化管理。

3.职业发展与成长路径尚未明晰。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路径业已形成,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职业发展系统也逐渐成熟,但专门针对留学生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培育系统还有待探索。目前不少从事留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仅仅是将其工作视为简单的事务性服务,缺乏职业认同和归属感。

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相比,留学生辅导员的专业性更强,其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也理应受到更多关注。但由于我国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较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尚未完善,对留学生的管理也基本上是重趋同轻跨文化,忽视了留学生辅导员的应有作用。这就造成了留学生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留学生事业的发展。

三、职业需要与专业发展融合:留学生辅导员培育路径探析

1.国际化环境体验。留学生辅导员作为一项专门职业,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必然与其工作环境密切相关。为营造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提升包括留学生辅导员在内的海外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类似“留学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服务机构,打通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中间环节,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可以将外教和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合署办公,并选拔一些优秀的留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工作,将英语等外语作为工作语言,倾力打造国际化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环境,让留学生辅导员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熟悉留学生事务,提升服务水平与能力,实现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2.国际化工作内容历练。留学生辅导员在国外一般被称为“学生事务工作者”,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学习生活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所以作为留学生辅导员,要始终明确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将国外“学生事务工作者”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素质能力进行整合。具体而言,就是要让留学生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贴近”:一是贴近留学生生活,切实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现实需要,做好跨文化教育管理与服务。二是贴近留学生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对留学生业余爱好和兴趣特长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留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减少文化冲突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激发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三是贴近留学生的合理诉求,鉴于我国高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服务与国外大学的现实差距,往往会导致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不满情绪甚至过激行为。作为留学生辅导员理应正视差异,通过走访调查主动了解留学生的合理诉求并及时反馈,切实解决留学生反映的现实问题,化解他们的隐忧。

3.国际化项目培育。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际合作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专门针对留学生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项目却并不多见。从留学生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需求来看,可以从三个层面打造留学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一是实施“中外1+1计划”,让优秀的外语、对外汉语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作为“准留学生辅导员”与留学生、外教零距离接触,共同学习、生活,最终从中选拔特别优秀的毕业生担任留学生辅导员;二是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选派在职的留学生辅导员赴国外合作院校短期访学并担任兼职班主任或行政助理,实地考察、学习、体验国外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三是发挥孔子学院的办学优势,将留学生辅导员作为中方代表之一赴外参与孔子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与外籍学生及外方教育管理人员互动交流,提升其跨文化教育管理的素质与能力。

留学生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应和其他学生工作辅导员一样,兼具大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而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是集学术性、教育性、社会性和创新性为一体的动态发展过程,需要从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出发,制定专业发展目标[2]。留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辅导员中的一个新兴类别,其专业能力提升与职业素养发展尚处于成长期,现有的关于辅导员职业素养发展的研究并不都适用于留学生辅导员。所以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既要正视留学生辅导员培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也要结合留学生辅导员的职业需要和专业发展,以国际化的视野分阶段、分层次地稳步推进留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切实提升留学生教育管理质量,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深造,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中国留学生教育的良好口碑和卓越品牌。

[1]教外来[2010]6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

[2]鲁 烨.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阶段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5):38-42.

(责任编辑邱梅生)

G645

A

1003-8418(2014)02-0105-03

赵晓兰(1973—),女,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硕士;鲁 烨(1983—),男,江苏扬州人,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SJB880090)。

猜你喜欢
国际化留学生辅导员
聚焦港口国际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