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丽,张沧丽,尹 航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金融服务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河北省非常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并于2009年制定了《河北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金融法律法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缺失、社会守信履约意识尚低等原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仍比较严重,从而造成信用风险大,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为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活力。为保障经济发展能获得可靠的金融支持,从根本上实现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进行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并为各项金融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金融生态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先提出。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结合了英国生态学家泰勒斯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的推断,创造性地提出了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分析金融发展问题。200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联合主持下,对中国50个大中城市从城市的经济基础、企业诚信、金融发展、司法环境、政府诚信、金融部门独立性、社会诚信文化、中介服务发展、社会保障等9个方面进行分析调研,发布了《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得出了中国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为这些城市在吸引外资、新设金融机构、创办投资项目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这标志着金融生态环境理论开始运用于实践。在这次评价中,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位列其中,但都处于各项排名的中下游状态,给河北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2006年8月1日河北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开始步入了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发展轨道。
近年来理论界就优化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谢春岺等(2010),汤荣敏(2010)系统研究了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主动性等优化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于薇等(2013)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河北省各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得出了河北省各市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排名,并根据相应排名提出了解决对策;丁丽等(2013)从河北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入手,运用比较分析法,构建了因子分析模型,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诊断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这些研究成果为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指导意义。
1.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为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北省2013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达到13 15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7%,高于我国同期7.6%的经济增长速度。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1 9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213元,同比增长9.6%。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5%,经营净收入增长7.9%,财产性收入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533元,同比增长12.7%。从数据显示,农村家庭的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市增长幅度。经济增长成果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为金融业拓展深度和广度提供了客户资源。
2.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型能力增强。按照《河北省金融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本目标,银行业作为金融业重要的支柱产业,积极发挥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改革,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截至2012年末,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41 431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全省共有法人金融机构224个,从业人员159758人。银行业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布局更趋合理,“引银入冀”有新突破,汇丰银行唐山银行、渤海银行石家庄分行相继开业,城市商业银行机构县域覆盖率达到66.18%,10家县级农村信用社获准筹建农村商业银行,新开设7家村镇银行,金融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明显增强,对河北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工业污染严重,多个城市连续成为全国重度污染区域,成为了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负面名片。对此,银行业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产业实行了严格的资金投放制度。例如,保定市政府督促银行业在提供贷款投放时,严格遵循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要求,在业务操作中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为依据,将《保定市政府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和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项目企业名录》所列企业锁定为“信贷黑名单”,严控向其所列企业进行授信,严禁向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企业投放贷款,把好了资金投放的“闸门”,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大推进作用。
3.证券业低迷发展,资本市场欠缺活跃度。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者多处于观望态度。受市场行情的影响,2012年度河北省45%以上的证券营业部亏损,证券经营机构净利润降至2006年以来最低;全省新增境内外多层次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9家,总数达到122家,直接融资额为417.63亿元,其中境内上市公司48家,占全国境内上市公司规模的1.9%,直接融资为164.3亿元,同比下降达62.9%。在证券市场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河北省证券监管机构一方面为省内上市公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上市公司对公司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最新政策的了解,为丰富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搭建平台,提升服务和管理层次;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切实为投资者打造安全的投资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提高了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为河北经济转型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4.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保险深度逐渐加强,社会保障能力日臻完善。河北省保险市场快速增长,服务保障功能明显加强,2012年,河北省保险市场新增中资保险公司和外资保险公司各2家,总计达57家,分支机构4052家,保险从业人员近21万人,保险总资产达1839.62亿元,增长15.9%,保险深度为2.9%,保险密度为1051.3元/人。为了打造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行业服务地方经济,河北省保险监管部门推进了“保险信誉工程”、“保险护城河工程”、“绿色保险工程”建设,开展了保险公司服务质量测评,组织了保险从业人员素质培训,积极发挥保险服务社会功能,推动火灾、医疗、安全生产、校园安全、旅游、食品安全等责任保险的发展。在污染严重的保定、石家庄等城市推广了污染责任保险,利用保险功能助推河北省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在保险风险监控上,完善了风险监控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监控制度,将监控信息点扩展到全省135个县(市),通过信息点资料的收集,科学准确预测市场运行走势,为河北省保险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各种金融活动开展所面临的现实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社会信用环境、法律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创造有利于金融业良性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下更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当前地方政府通过掌握的土地、矿山等国有资源,以及税收、收费、准入等行政权,形成了以金融资源置换权为抵押物的政府债务链条,影响着地方金融活动,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更容易获得银行支持。2013年国家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了摸底和清查,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债务达17.9万亿元,河北省地方债务规模位居前列。目前,地方债务平台激增,影子银行层出不穷,挑战着脆弱的地方金融体系,对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因此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冲动的融资行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至关重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特别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报告为政府职能界定了未来的职责范围,强化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市场监管,来弥补市场失灵。河北省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方面,坚持以下几点:(1)加强对区域内行业、产业链整合和转移的协调、指导,通过“双百工程”的推进和深化,形成有区域优势特色的经济支柱,为经济总量的提升夯实基础。(2)减少政府审批手续,强化服务观念,不断营造金融行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为金融行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机制,以河北省金融办为牵头单位,定期与财政、税务、银监局、保监局等部门座谈,通报相关信息,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以确保过程监管的效果。
我国的金融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创新,从制度建设、融资渠道、内部监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市场竞争机制还很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只有准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市场机制中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规则在金融业并没有实现,严重影响了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金融机构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使用,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由于受到负债、资产之间的期限错配节节攀高,加剧了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储户受到高额投资回报的吸引,纷纷把资金由存款转投为银行理财、网络融资、货币基金等收益较高的产品,造成银行存款大量流失;金融虚拟化,更多资金流向非实体经济,钱荒一直困扰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上述种种情况在河北省也比较普遍。
要改变目前河北省金融业发展困境,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1)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围绕国家对河北省的总体部署,引导金融资源向和冀中南、环首都经济圈转移,促进重点区域的发展;通过政府搭建的政、银、企对接平台,积极促进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尤其是针对近年来河北省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扩大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区域,为企业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金融支持。(2)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多种形式的小型金融机构。小型金融机构接“地气”,对中小企业的诚信、家族情况、贷款投向、抵押物等第一手资料容易了解,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它具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是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3)利用信息平台和现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和管理。随着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融资手段的增多,金融监管部门应依据各类型金融机构建立金融风险现场监测与计算机信息发布相结合的指标监测制度。设立由人民银行牵头,各金融机构内审部门人员、金融专家共同组成的金融安全评估机构,将区域内金融机构的贷款活动都纳入监管体系,定时进行监测,追踪分析资金投向,对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预警和干预,及时遏制危机的发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通过逐渐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强化区域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不仅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提高城镇吸纳优质产业和先进生产要素的能力,还可为金融服务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河北省长期以来一直把城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借助环京津的独特地理优势,进行合理规划,建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促进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协调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在城镇化过程中,为缓解资金难题,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分配不均问题,2013年8月,河北省制订了《关于深化县(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选取了37个投融资试点县(市),确定国开行、农发行、农行、省供销社为省级合作单位,从2013年8月起至2015年,每年投入4.1亿元,用于支持这些试点县(市)开展城市建设。当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将城市资产、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和合理流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投资主体与融资方式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为加快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并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河北省在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上采取了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模式,按照《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0-2012年)》,构建了河北省企业和个人综合信用共享交换平台,推进了信用信息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信用信息中介服务体系、信用信息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收录河北省34.1万户借款企业和2584.2万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政府机构及社会各界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随着征信数据的不断完善,为金融机构贷前审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加强了政府部门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效防范了金融风险的发生。针对信用信息体系比较缺失的农村地区,河北省组织开展了农村信用信息体系“试验田”建设,选取了石家庄无极县、邢台威县、沧州肃宁、廊坊文安4个县为试点县,通过为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破解农村“贷款难”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多方面共同协作完成,更需要良好的法律环境保驾护航。近年来河北省金融犯罪案件不断上升,对当地融资环境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应充分发挥法律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侦破、审判和执行力度,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应加强文化、传统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依法维护金融机构和储户的权益,引导金融机构规范经营,提前化解融资风险,促进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1]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经济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许冀艺,白云,牛建高.助推区域产业升级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产业升级制约因素为例[J].开发研究,2011(2).
[3]于薇,宋宝琳.河北省各市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对比研究[J].经济纵横,2013(2).
[4]丁丽,宋殿清.如何优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J].财税金融,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