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
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张 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 300222)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正确理解和把握爱国主义的新内涵。
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要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正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好教材,在“纲要”课的教学中,应当注重从三个主要方面去引导、培育和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毛泽东同志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赴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首先就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前被迫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南京条约》到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的《辛丑条约》,国土不断沦陷,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毫无地位、任人宰割的国家。
但是中国的近现代史更是一部抵抗侵略,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富强,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抗争史。中华民族一贯富有反抗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从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因此,在“纲要”课的教学中要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优秀的革命传统来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了解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参与国际竞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演变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发展充分的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了让大学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纲要”课的教学中必须联系当前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以及困惑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要性的认知教育。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历史情况和历史经验的客观叙述和科学分析,使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坚信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从近代历史的演变来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中国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什么样的路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从太平天国以洪秀全为代表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平均主义思想,到康有为提出的“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事”的大同理想,从维新派君主立宪的主张到革命派民主建国的理想,这些仁人志士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历史以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封建主义旧统治延续不下去,而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处?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为救亡图存而困惑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中国共产党逐渐主导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前进方向有着清楚的论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了走向社会主义,第一步是实行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和敌后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来号召、鼓舞广大人民。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悍然发动了以消灭中国共产党为目的的内战,结果在内战中彻底的失败。这个结局,决定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通过近现代史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深刻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是一定历史范畴的社会意识,它也是上下继承,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回顾近些年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思潮和行为,从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到对日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或以及钓鱼岛问题上引发的民愤,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爱国主义新增添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在中国的发展为世人瞩目的背景之下,来寻求我们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中的全新定位和方向。
《纲要》的下篇主要内容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绩。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我们党带领人民众志成城,经受了一系列来自自然界和经济、政治领域的巨大考验,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大势,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新世纪爱国主义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对爱国要有理性的思考,爱国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理性的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要用“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坚韧态度,放眼未来,把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把爱国热情体现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把爱国热情化作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的强大动力,树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兴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1]张金俊.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和渗透.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5).
[2]罗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探索,2008(10).
[3]苏宇.爱国主义新内涵——如今五四精神的意义.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2013-08-15.
[4]闫晓梅.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5]许婕.关于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状况的调查.当代教育论坛,2007(9).
Talking about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eaching of "China outline of modern history"
Zhang Xi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Occupation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hina outline of modern history" is the good material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education.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of learning, cultiva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firmly take the socialist road of faith,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new connotation of patriotism.
patriotis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D069
A
1000-9795(2014)05-0032-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1
张 曦(1977-),女,四川叙永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