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金明 姜勇 刘立清
体育院校因自身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其在教育培养人才方面与其他学科院校的差异性。体育专业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坚持练习与实践。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下,学生接收与吸纳信息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开展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做出相关探索,以推动当前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1.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人文研究和发扬人文精神的能力。人文素质教育旨在教导学生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如历史、文学、音乐艺术等知识。当学生汲取了这些知识便能理解人文思想,并用掌握的人文科学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传播这种人文精神,实现全社会都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的目标。在体育教育领域,坚持人文素质教育将会最大化地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体育精神,使体育强国的理念更广泛地深入民心。人文素质教育有四个层面的延伸内涵:一是人文学科的教育,即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思想道德、政治经济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包括民族文化传统、理念和基本精神,其目的是将本民族共同认可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传播出去,促进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认同,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知识教育,还关系到思想观念和思维、生产及生活方式的教育;三是意识教育,涉及人类文明的基本成果、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还有人们共同的行为规范等教育内容,人文意识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同其他人、其他民族及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四是人文精神修养的教育,这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修养、人格和信仰等方面的教育。
2.注重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我国体育院校相对较少,培养的体育人才就更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文化素养来尽可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注重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是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培养体育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更注重实用性科学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育学习。在自然科学中主要依靠的是逻辑思维,体现的是严谨收敛性,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体现的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较为注重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较难适应复杂多变且多元化的社会形势。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可以使这两种思维模式出现交叉,给学生创造进行互补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学生全方位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放眼中国现代知名的体育人士,邓亚萍、杨洋等不仅为我国体育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更值得推崇的是,他们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体育文化,为促进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用人文主义的理念关怀着体育事业,用人文主义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工作,在体育事业领域传播人文主义的精神。第二,促进体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形成的人文素质可以很好地影响和渗透到其他素质培养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经过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进步是由人的进步推动的,只有每一位个体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才能全面推动社会发展。
1.体育院校学生信息素质较弱。现今我国体育院校的学生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意识、信息知识丰富程度、信息能力均有待加强和提高。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行为方向。迄今为止,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信息素质不容乐观,经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知晓可操作的网络信息工具较多,而真正能够掌握并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学生不足10%,有近一半的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更谈不上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与整理。寻根究源,还是学生信息观念薄弱,缺乏对信息知识的理解及对信息作用的认识,尚未形成自觉运用信息资源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运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看新闻、E-mail、聊天、游戏的占65.4%,查找学习资料、利用专业网络信息资料的占34.1%,可见大多数学生信息接受和运用处于浅层次的阶段。
2.学生缺乏辩证对待信息化的能力。网络信息总体呈现冗杂的特征,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学生对信息原本就缺乏甄别和筛选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要筛选到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更需要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若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上网查找和筛选信息,学生将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目前,学生更多的是沉迷于八卦新闻和没有营养的花边新闻中,上网的时间大部分用来聊天、玩游戏。在学习的过程中,若需要使用网络资源,只会生硬复制网上现有的资源,不加分析和消化直接交差。另外,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对信息负面影响的抵御能力较差,容易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和健康平衡的心态。显然,这将对人文素质教育过程造成根本的伤害。
3.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缺乏方法。人文素质教育涉及面广,知识内容丰富,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目前,体育院校信息技术应用起步较晚、信息化设备较为落后,在应用信息手段教学的过程中力度较弱。学生接收不到一线的、准确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更不能得到全面且多层次的发展。另外,信息设备落后的学校,信息资源不具备迅速准确的检索功能、丰富大容量的储存和及时快捷的信息输出方式。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多知识多层次多元化的掌握,可见,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方法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1.加强信息素质培养。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主要包括学校教育与自我培养两大途径,主要采用学校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辅的方式。要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信息基础知识教育,增设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实用技巧,开放大型的学术和知识信息库,正确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改革体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改革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课题先摆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查找与搜集,这将对学生信息素质有实际的提升,同时锻炼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管是体育教师还是体育院校的学生都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接触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思想,对于教师来说,达到教学目的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学生来说,不管以后是否从事体育相关方面的工作,都熟悉了基本的信息化条件下体育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教学模式,在学生完成学业后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具备了较高的竞争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了在体育领域推动改革和创新的可能。再次是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和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氛围。学校是学生接受信息教育的实践平台,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接口。学校信息环境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学生信息素质可能提高的程度。现今,大部分院校都具备丰富的校园网络资源、先进的网络硬件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校园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氛围,为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奠定了有力的环境支撑。最后是国家对体育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投入要继续加大力度。应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信息素质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培养方式,可谓是以形式促发展、以发展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
2.大力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体育院校的师资力量主要由传统的体育理论教师、体育技能教师和相关后勤保障队伍组成。在信息化设备背景下,引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成为必然趋势,这并非是要新型的信息化人才取代传统的体育教师,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人才传播、教导信息技术的知识,带动整个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的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人才将从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来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根据社会的需求,从战略角度确定信息化背景下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改组教学方法,改革学校的管理体制,为实现信息化背景下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与制度上的充分支持。
3.结合体育院校的特征积极应用相关信息技术。体育院校的专业知识教学需要在户外或大型的场馆内进行,基础性的理论知识需要结合相关的项目进行实践说明。体育教育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社会学、医学健康、体育保健知识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让学生高效接收知识,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吸纳最多的知识,要求信息的精简与内涵的丰富。体育训练的时间占用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学校为学生准备的知识内容,以及要求学生查找的目标信息都应经过严格的筛选达到精简有效的程度。结合体育院校的特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相比其他院校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能覆盖所有的教学场地,信息传播的终端更加强大,辐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大小的教室,传统的教室大小最多100平方米左右,而体育教学场地,如一个综合型的体育场可能达到数万平方米,仅仅是信息传播设备便需要重点投入。对于不同的球类教学,球馆的设施要具备信息化的条件,大型的屏幕显示器、配套的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均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管理和实施的方法。
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生目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主要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缺乏、专业局限性较大等方面。加强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会很大程度上改善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范围狭窄的局面。人文素质教育重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具备人文素质的人才将自主积极寻求发展机会、主动发挥多元化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体育专业的发展,也将服务与体育相关的事业部门,如体育健身行业、体育运动用品行业、体育经济等相关服务部门。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素养的体育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为民族体育事业的振兴和中国体育文化名扬海内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