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学 张 勤
(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长沙 410005;2.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湘潭 411201)
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湖南科技大学在2011年教师节提出“让‘教学’成为一种学校文化”的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教学礼拜”制度,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礼拜教学”活动,全面排查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各种因素,集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观念、教材、方法以及保障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在大学科研本位意识日趋浓厚、学科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从学校层面把教学中心地位上升为学校办学基本理念,并通过制度建设凝练为学校文化,“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尽可能培养热爱母校的创新型人才”[1],对于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大学为何要礼拜教学?应礼拜什么样的教学?如何去礼拜教学?回答这些问题既需要大学在实践中展开个性化探索,也需要理论上进行充分探讨。
在高校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大学迫于拓宽生源、争取政府资金及扩大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压力,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校园建设与学科建设,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教学质量,放松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开始从中心走向边缘。主要表现与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大学评价包括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种类型。外部评价主要是指政府主管部门与民间专门评价中介机构组织的各种评估活动,前者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者如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排行榜”,共同特点都是将可获得的数据指标作为评价结果的最重要参数。与外部评价相对应,大学内部评价主要体现在论文、课题、获奖的数量与级别,教学条件如师资比、仪器设备、教材选用等量化的数据比较,教学质量评价层面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分数,并且大都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网上评教)。作为“理性人”的大学与大学中的教师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即时化,因此校园建设、科研论文、课题级别等能够量化的活动遮蔽了对本应是中心的教学过程的考察,教学质量因其难以量化而不可避免地成为评价指标数据化过程中的牺牲品。
近年来,大学教师学术抄袭事件屡见报端,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等现象较为普遍,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下滑趋势。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在集体功利化,把改善物质条件和获取社会声誉作为工作重心,以求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教师的脑力劳动并非像工厂里靠一张图纸、一个模具进行操作即可,而是要靠自己的再思考、再加工、再创造。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的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工作费时、费力且效果的体现还要受制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的回报大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而同样的精力用于科研等活动则能产生相对于教学课酬成百上千倍的效益,能够做到名利双收。由此,教师不安心教学、敷衍教学甚至推诿教学任务成为许多大学中理所当然、堂而皇之的风气,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心理。大学在功利化追求中已悄然自我丧失,慢慢消蚀其灵魂,自然而然地偏离了教学中心。
教学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它同时还是引导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观念、行为方式、处事风格中,“身教”可能比其“言传”会对学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大学里教师上下课来去匆匆,教学成为完成任务攒取“工分”的手段,学生为应付教师点名被迫上课,吃零食、啃英语书或公务员考试书、走神发呆睡觉的现象充斥课堂而教师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任课教师登录已退学学生成绩的事件发生……师生达成一种交换的默契:学生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时教师给学分,教师不严格要求时学生在评教时给一个不难看的分数。一门课程教授完毕,学生甚至不记得所学的课程名称,教师不记得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名字。淡漠了师生关系,实际上是淡漠了教学关系,教学被抽象为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活动,失去了其最为珍贵的情感内核。
大学教学中的问题,已经使大学的社会声誉受到诸多的质疑,大学如果任由其这样发展,损害的不仅是大学系统自身,还会危及到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民族的振兴。因此,礼拜教学、回复教学在大学中应有的地位,是大学发展之正道,应当成为大学最为重要的工作。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特定计划进行学习的活动,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有高效、低效甚至无效等不同结果,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做出不同的判断。大学所追求、礼拜的教学,应当符合个人与社会发展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追求。大学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是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已有知识、个性状况,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发现与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理性追求,同时深化对世界、社会的价值判断。因此在大学教学中,知识掌握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选择合理的知识结构为载体、中介,去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正确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在知识积累迅速增加、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教学更应当精心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内容进入课程,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石,将实践教学放到课堂教学同等的地位,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课堂教学的策略。
集体沉默,可以说是大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虽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大学教师以真理掌握者的姿态在高谈阔论其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他认为必不可缺的知识体系。至于这些知识如何与其他课程知识结合、如何去具体运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似乎并不太关注。相反,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引发全体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质疑或由教学内容生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师生能够就问题展开坦诚有效的对话,在对话中达成基本共识或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形成互动生成的教学氛围,会为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教师一时答不出来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3]
教学是一门科学,上升到一定境界之后才可以称之为艺术,而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学艺术的重要标志。学术风格并不等于教学风格,有较高学术素养不会自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集学术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于一体的综合表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具有极大的创造性,集中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是诙谐幽默、热情奔放、收放自如,也可以是严肃端庄、朴素自然、博古通今。相对中小学的课程而言,大学教师拥有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时间控制更具有灵活性,有产生出多样教学风格的环境。学生对有风格的教学也更容易产生兴趣,如早年北大教授的风格至今为人所称道。因此,“作为大学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着力去陶铸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探索者到教育家的过渡,这是大学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4]
总的来说,以学生个体发展为落脚点,以问题为导向,在鲜明的风格中组织实施的教学是大学应当追求、礼拜的教学,大学要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为之创造条件。
由于大学的特殊属性使然,大学运行惯性的形成与改变相对其他社会组织而言更为缓慢。合理定位大学发展目标、系统优化教学内外环境及推动大学教师专业化,是礼拜教学成为大学文化内核的关键举措。
大学要形成礼拜教学的文化氛围,需要合理定位发展目标,缩小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之间的矛盾,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引导学校办学围绕人才培养工作展开。
尊重学校历史,挖掘传统特色专业教学优势。大学办学历史中积淀的教学文化、思维取向是一所学校风格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激发师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主要方面。保持与加强传统特色专业教学优势,能够对新办专业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与激励作用,能够有效带动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大学发展应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在保持发扬传统特色的基础上适度扩张,为教学中心留下足够的空间。
注重内涵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统摄各项工作。大学的办学声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但最关键的判断因素是看所培养的学生素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所大学的知名度,主要是通过它所培养的学生的知名度来体现的,剑桥、牛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莫不如此。学科建设围绕教学展开、科学研究主要体现教学需要并运用到教学之中,能够解决大学为实现多种功能而产生的冲突,为教学中心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5]。
采用多种评价手段,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教学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状系统,教学评价的主体、过程、内容、方法、结果的信度较之于其他活动的评价更为复杂。任何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特别是当前盛行的网上评教方法都难以反映出教学过程的真实情况,也无法实现教学评价的应有功能。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坚守“客观性原则”,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防止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扼杀教师的优化策略[6],着重通过评价发现并改正教学中的问题,引导、促进、鼓励教师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发展,是凸显教学中心地位的必要条件。
教学体系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由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与教学相关的若干事物及意识互相关联而构成的整体。只有系统优化教学体系,使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联处于和谐状态,教学才能够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
物质硬环境与观念软环境建设要同步。当前中国的许多大学在看得见的物质硬环境建设上卓有成效,靠体验感受的观念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而事实上,观念软环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特色的集中表现,对于教学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物质环境的建设。耶鲁大学一直以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作为自己的特色,即便在全美大学普遍注重开设实用学科的情况下仍坚持其自由教育理念,虽然至今只有45%的学生选择人文艺术专业,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蔡元培领导下的北京大学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理念,吸引一大批优秀学者,终于造就北大一代辉煌,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物质上的丰裕,而是将大学精神等观念与软环境发挥得淋漓尽致。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渗透。大学教学主要依据学科专业为框架进行,除公共基础课程以外,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相差较大,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要求具有不同特性的专业教学,不能将大学教学仅仅看做是传授理论知识,也不应将实践教学仅仅看做是纳入培养方案中的见习、实习等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不是一个课程环节,应该是一个目前没有被完全开发利用好的极具价值的综合性教学方式。”[7]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理论教学中体现实践能力发展要求,并保障实践类课程课时和效果、拓展实践课程的范围,引导实践课程更好地深化理论内容,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合理平衡,才能够很好地解决大学教学的学术要求与实际应用之间所产生的冲突。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进入大学阶段,学生即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仍然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教学应当更新理念,从高高在上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融入学生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基础精选最需要掌握而又难以掌握的内容。运用讨论、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教师在其专业学科知识上一般都有较高的造诣,教育知识、理念及教学实践反思相对欠缺,需要主动自觉地提升专业水平。
树立典型培育教学神圣理念。教学神圣,不仅在于其目标——培养一代新人,也在于其与学生共同探求真理,思考人生、社会、自然中重大问题的过程。教学之所以神圣是其目标达成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且需要有很强的智慧,教学过程实施因面临许多未知因素而充满挑战,教学结果显现通常呈现出滞后性。正因为这种特性,一部分大学教师放弃了对教学持之以恒的追求。大学应在默默无闻献身于教学的教师群体中,树立一大批典型,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形成教学既具有社会价值又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神圣文化氛围。
创造条件打造教学研究团队。教学不只是单个教师在孤军奋战,它是一个群体所形成的团队,在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内容日益增加、课程门类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处理好课程数量膨胀与学习时间有限等矛盾,更加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整体思考教学问题。教学研究团队的研究目的不是在于如何形成完备的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而是立足教学实际需要,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观念作为指导选择与创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大学能够动辄以百万、千万的投入建设实验室,也完全有能力创造出不需要多少投入的教学研究团队。
引领教师正确追求职业幸福。如何看待教师的职业幸福,实质是对教学工作与教师生命取向关联的取舍。如果把教学当成生活、谋生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学则是追求物质生活质量改变的一种途径,其成效判断的标准不在于教学本身,而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教学以外的如报酬、地位等东西。如果将教学视为生活、生命的一个有机部分,那么教学本身就成为了教师的生活,教学就是生命意义的确认和表征,这样教师对教学的追求就是教学本身,教师通过教学所获得的幸福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大学应创造条件,解决好教师的基本生存问题,使教师能够将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教学,从而将从事教师职业所获得的幸福作为内在的、自发的追求和向往。
总之,要在大学中让教学成为礼拜的对象,让教学植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及对幸福的追求并成为一种文化事象,需要优化大学内外环境,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轻视甚至无视教学的倾向,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1]让“礼拜教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EB/OL].http://news.hnust.cn/Show-2-Detail-13795-4115.aspx.
[2]杨德广.弘扬科学精神 努力探索创新[N].中国教育报,2011-10-21,(4).
[3]张楚廷.大学里,什么是一堂好课[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4]王坤庆.关于大学教师课堂教学风格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5]胡锦涛.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9/08.
[6]张爱珠,贾长胜.高校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7]孙康宁.实践教学还没有开发利用好[N].中国教育报,201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