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红
新时期的高职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重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等,对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调查表明,目前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信仰危机,且他们的道德水平也有所下降。他们高呼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的口号,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讲诚信、不讲团结,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的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都与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缺失的人文素质教育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将不正之风纠正过来,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尊敬师长、文明礼貌、保护环境、注意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真正“成才”。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要有主旋律、正能量,同时也还要多样性、开放性。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在于以人为本,引领风尚,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升。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最为重要的。除了公民“四有”培育,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外,还应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还要坚持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真正建设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统一的人类文化发展模式。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根本目的也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注定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
当今世界纷繁多样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国防力量的竞争等。这些竞争背后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竞争都是如此。譬如说,美国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非常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它们能海纳百川,取长补短,既根植现代美国文化,同时又吸纳、融和、挖掘世界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使受教育者有着完善的自我发展。为了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有些著名大学加大了五大领域,即历史、文学艺术、数学和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和道德判断、外国语言和外国文化等课程的教学比重,有的学校这类课程甚至占教学计划的20%~30%。然而,在我国的大学中这类课程多仅有一两门课,在高职院校中除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之外,其他类似课程的安排几乎为零。若长期如此教育,培养的学生在竞争中都将凸显短板、竞争乏力。
高职学生同其他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校学习期间,正值高职学生学知识、长身体的黄金阶段,树立怎样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对他们将来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教育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真、善、美观念,引导他们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高职学生通过系统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健康高尚的人。
1.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只重视智育的培养,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背景,人们在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具体体现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培养方案的制订,都是强调突出学生应该掌握的职业技能,并且将这些知识要素人为地划分到若干个职业技能模块之中,通过项目教学方式以实施。而这其中,少有人文精神培育的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基本被职业技能培养所淡化。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者与教师们的思想大多也是集中于技能的培养,以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与多少作为评价学生质量的高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也是以强调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而展开,忽视经常性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实践活动。
2.高职院校的人文课程开设甚少。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一般由“两课”来承载其功能,人文必修课内容不够丰富。在每一个职业行业或者说专业学术、技术领域里,都有着与其密切关联的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人文知识,但在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中均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印在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而且事实还不尽如人意。人文选修课开设数量实际也存在着不足,实际组织实施教学的更是少之又少,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不匹配、不对称,致使教育内容肤浅、形式单一,造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的不理想。
3.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不当。由于学校与教师在对人文知识的传授上认识不足,对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忽略,导致在本来少有的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当。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教育方式方法千篇一律,用命令式地说教、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口气,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1.人文知识缺乏。要提高人文素质,必须不断学习和积累人文知识。否则,就不能认识自己、激励意志、开拓智能、规范行为。在高职院校,学生要增强人文知识,一方面要增加人文教育课程,加大外力教育灌输积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学积累。然而,在有的高职院校,这两块都是短腿,是薄弱环节,因此,容易造成学生人文知识的缺乏。
2.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比较严重。目前社会经济的多元化,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公民道德的多层化。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价值观,风气不正,个人道德水准下降。有的学生不关心他人和集体,过度自我认同,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学生骗取亲朋好友的钱财,比吃比穿;有的学生只讲享受,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等。
3.信仰、信任产生了危机。重视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是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文明古国应有的优良传统。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党政部门滋生了腐败风气,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可以肯定的是,高职院校中确有一批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优秀学生。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存在着较多的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辨别能力差,难以把握住社会的主流,容易产生信仰、信任危机。有的学生信命、信奉上帝;有的学生对社会和他人冷漠无情等。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并不是纸上空谈、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建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实施途径、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等,把人文素质教育寓于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有其特殊性。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素质、专业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的实际而确定相应的人文素质定位,其人文素质培养目标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主要从德育目标、文化修养目标、心理素质目标和审美素质目标四个方面准确定位。
2.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的范围、框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确立而划定,但在具体实施时又不能囿于这个范围和框架。内容的选取应该遵循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原则,要做到结构科学、深浅合理、与时俱进,注重概括性和兼容性、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使学生寓学于乐。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选取,使不同的专业学生都能够选学。
3.建立专项考核制度。定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考核,在考核中,把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和领导评议结合起来,做到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公开、公平。可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定性评价,就是把考核每个指标分为优、良、中、差不同等级,定期做出评价。如人文素质教育计划实施的状况与效果、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等。定量评价,就是按照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权重系数,规定相应的量化标准,划分不同等次的基础分数。如实践经费使用情况、活动开展次数等。考核结果可作为有关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并与教师职称的评聘、职务的晋升等紧密结合起来。
1.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在高职学生的心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话深刻影响着学生们的一生。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要切实注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渊博的知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来感染学生。
2.积极注重人文精神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科学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研究活动,更具有社会功能。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向的、互动的交流,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彼此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同时必须注重将潜在专业知识中的丰厚的人文精神通过各种途径有效渗透到环境、氛围、活动当中,以传授给学生,不让受教育者意识自己在接受教育,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人文精神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切实改善校园人文精神文化建设。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对高职学生强大的吸引力,将人文素质教育在更大范围内、更有效地进行,把人文素质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也可以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领悟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修养,如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人文知识竞赛、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
1.培育高职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首先需要的是“自我教育”意识,需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慎思慎为的意识,勇于反思,明辨是非,善于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锻炼他们的意志,使高职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把优良的人文素养与品质当成自己的人生追求。
2.培育高职学生“自我改造”能力。高职教育过程中,学校与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注重“授之以渔”。应加强学习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使得学生既了解、理解、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获得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赫伯特·格乔伊指出:“未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将终身受用。人要达到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目标,必须要注重全面的优良品质的培养,并且在各个方面寻求适度的平衡。这要求教师还要注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磨炼和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强健的体魄。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可以根据环境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自我改造,才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可以面对和适应变化持续而复杂、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
3.培育高职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潜能,但发掘潜能不能单靠热情和辛勤,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人文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要变空洞的说教为充实的文化渗透,变僵化的灌输为生动的艺术传授,把人文知识通过各种实践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活动空间,让高职学生善于自省,能够认识到自身能力、专业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创新意识,为高职学生提高其文化创新能力构建一个实践平台。
总之,我们应从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审视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坚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与人文思想、人文知识与人文方法的教育、传输及渗透,教育学生学会理解人、尊重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人文修养,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实现与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