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磊 刘建霞
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因素
■耿 磊 刘建霞
语文本该是中学生喜欢的科目之一,因为它充满了人生的乐趣、生活的体验。而现实中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仍然是课堂上的被动者。教师教学中重知识、轻人文,重技巧、轻感悟,把充满感性、人文色彩浓厚的语文课按照套路,咬文嚼字,讲得无趣,学生听得枯燥。语文教师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其它学科老师无法比拟的优势。只要学生能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自然会努力去学,也会主动地去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是关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的因素,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情感因素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学习行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善于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情感体会。
古今中外,人之情感莫不相通。语文教学旨在带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感受和把握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具体形象,让学生被充满着感情力量的形象所感染、感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深思的散文,趣味无穷的小说,情节曲折的剧本,都占相当的比例,蕴涵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如从《背影》中感受父子亲情的深厚,从《行道树》中感受默默奉献精神的可贵,从《我的信念》中感受理想的力量,和作品产生共鸣,与作者进行对话,与精神进行对话,激发学生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情感,对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热爱。从真正意义上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对话中吟咏文化,品读格调,感悟生命。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师爱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作为成年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交流的过程,也包含教师与文本的交流。文本之美即汉语言文学之美,美的东西总会让人产生爱的情感。而在学生那里,没有教师的引导,文本可能就是枯燥的、甚至无生命的符号。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通过一定方式传递给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让他们更简捷地获得自己的体验。
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首先要教师动情。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课堂上,教师自身必须情感丰富,情绪饱满,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愉悦与满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美国一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一般来说,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表现,各有差异,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其次,课下各种交流、批改学生作业,也是赏识学生的好时机,促进师生间的了解,自然会增进师生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吸引力自然产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内心是一块空地,渴望情感的种子,渴望萌发,更渴望绽放。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情感体验置于一边,教学因此失去了情趣、情感的魅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等,会使教育活动产生巨大的能量。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促成间接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中,借助多种手段,创设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指导课外阅读等活动,进行情感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能让人全心投入。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语文的潜能,需要教师去唤醒、挖掘。抓住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塑造出知识丰富、性格健全、品质良好、志趣高尚的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