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曼
部分学生责任感缺失及对策
■翟 曼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有时会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说脏话、乱扔废弃的纸张、无秩序等。学生在乱丢弃垃圾的同时也丢了那份责任感。那么,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责任感的缺失究竟是因何造成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城乡结合部的特殊社会环境 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相互混杂,而且还存在着本地常住人口与外地流动人口的交融问题。城乡部由于其优越的区位,廉价的租屋,加上管理较薄弱,使大量外来人口在此集聚。这虽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同时带来环卫、治安等许多社会问题。社会上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日益扩大,特别是赌博、游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最为突出。
城乡结合部的家庭教育偏差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家长来自各种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以及不同心理文化素质的人群。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有的家长对学校活动持旁观者态度。城市家长的“圈养”、农村家长的“散养”,都是造成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较之家庭教育更为直接、系统的教育,但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因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责任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德育没有以生活为教育源泉,也因此常常陷入尴尬境地。如此下去,怎能培养出负有责任感的学生呢?
城乡结合部孩子还存在自身心理和情感上的缺失。城市孩子的“独生子女综合症”也是造成小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宠,没有受到过大的挫折,家人往往都将他们当成家庭中心,时间久了,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没有想到去考虑别人的感受。
另外,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都很优越,缺少生活压力,又养成了任性放纵的性格。独生子女这种自以为是、任性的性格,使“责任感”无影寻踪。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他们承受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有了困难与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有的家庭不健全,缺少关爱,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了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对责任的担当。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实际上是其特殊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偏差、学校德育不当以及孩子自身心理和情感上的缺陷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教育这些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做好家校沟通,统一目标齐发力 要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必须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各自的作用。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主动地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有关情况,与家长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要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需求,了解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情况。
营造富有责任感的校园氛围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与其责怪孩子不懂关心他人、眼里只有自己,不如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重视文化陶冶,优化责任环境,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教师率先垂范,无声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通过活动提升孩子素质,一方面,学校要抓好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树立良好学习的风气。
培养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成人有成人的责任,小孩也有小孩的责任。比如说:教好学生是教师的责任,种好地是农民的责任,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责任……尽管你还是个孩子,但属于你的责任也不少,你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责任感教育 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责任,就有责任感。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学生成长不可能脱离这个环境。学校应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意志,激发情感,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责任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跟社区合作组织开展“社区环保小卫士”社区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持社区的环境卫生。学生在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光荣的同时,还可树立“保护环境我有责”的责任意识,而这正是责任感的具体现。
社会实践活动中能让孩子体味人生,观察社会。也许,这些经历并不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实现蜕变,但可以让他们学会用客观的眼神看待眼前的世界,让孩子学会更好地与人交流,亦可以明白团结的重要之处。只有通过责任实践教育,让他们养成责任行为的习惯,责任心才能巩固,并成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孩子们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更好地成长。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每一项活动中,教会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需要教师“精心”培养。这既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道理所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正是要传播这种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太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