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流动问题探析

2014-04-17 10:01戴中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

戴中兰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

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流动问题探析

戴中兰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

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必然结果。目前,进城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出台了以流入地接收为主的教育政策,但是在现实中大量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是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存在着教师流动性大、教师待遇差、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的待遇、加强校长教师培训。

进城务工子女;教师流动;教育问题

国内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已近十个年头了,有研究政策制度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等,然而针对进城务工子女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和有哪些老师来教这些学生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主要揭示进城务工子女主要进入了哪些学校?这些学校教师的生活状态如何?存在着哪些隐而未现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政府应何为?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现状

(一)公立学校教师的流动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接收进城务工子女的学校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私立学校,分为私立的贵族学校和私立的平民学校。私立贵族学校不存在教育经费困难问题,因为学生主要来自家庭比较富裕的个体经营者,还有就是私立的进城务工子女的平民学校,这些学校教师流动比较普遍;第二种是政府指定的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立学校,在政府指定的公立学校中很多老师也存在很多的流动问题。

“2006年3月28日中央政府颁布文件,强调‘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要求‘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其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①此政策出台后,各市纷纷划出一部分学校作为接收进城务工子女的学校,但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城市周边的学校。如此选择客观原因是进城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城市郊区的建筑工作或者经营销售衣服、水果和蔬菜之类的东西,主要是为了上学便捷;另一方面原因是很多城市居民不愿意让自己子女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在一个学校学习,怕自己孩子品德行为被进城务工子女的孩子给带坏了。基于此,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把进城务工子女统一安排学校。

一位接收进城务工子女公立学校校长抱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生源质量底,家长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家长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老师花费了大量力气然而教育效果平平。学生学习成绩上去难,社会上举办各种竞赛学校拿不到名次,社会反响差。公立进城务工子女学校老师始终有一种心态就是想调入市区重点学校,因为市区内孩子更好教,教师待遇也相对高,老师也更加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根据访谈一位公立农民工子女学校校长介绍在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有个别老师勤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奖,获奖的目的是为了调离进城务工人员的学校,现实中怀有这种心态的老师是不少的。把自己在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跳板或是生活所迫。这些老师的不安分心理表现在工作中附和应付,工作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鸣很少。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教材、备知识,而没有备学生。这些可以说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这些学校每年都要留进一两个农村学校的老师,流出一两个进市区学校的老师。如此频繁的流动现象影响了一些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教师。

(二)私立学校的教师流动

私立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私立贵族学校;另一类是私立平民学校。私立贵族学校是不缺少教育经费的,一般收费昂贵,来自学生家庭的父母,实行小班化教学,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这些学生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商,由于家长很忙,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教育,于是家长愿意花钱把子女送进全托或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流动性也很大,很多老师工作了很久却买不起房子,妻子和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压力大等不同原因而选择辞职离开,学校自然会招聘新老师。

经过调查,在我国的城市之中接收进城务工子女最多的是私立平民学校。根据笔者调查的一所上海市W学校。这个学校有学生600人,老师29人。一个教师一个星期都是16-17节课。学校实行的是免费义务教育,一般是政府根据学生数来拨付教育经费,然而学校老师流动性也比较大,比公立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流动更甚。

笔者和W学校的一位女教师访谈时,这位教师讲述:自己来上海三年了,换了三个学校,问其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喜欢使用新人,新人可以让领导任意呼来换去。学校管理层认为现在社会上师范类毕业生供大于求,招新教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新教师可以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气象和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为何选择流动?这位老师介绍主要因为学校给老师的待遇差,四五个老师共居一室是很平常的事情,房间内没有网线查资料很不方便,使用的是公共卫生间,夏天洗澡洗衣很不方便;其次,就是交朋友谈对象是这些年轻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由于课时多,作业量大,谈对象和娱乐时间相对较少;由于不稳定,所以增加了很多忧虑和风险,谈对象可以说成为了这些老师的一种奢侈。俗不知,繁华都市的角落里隐藏着无奈的人群。很多老师还是选择完成日常工作之后埋头苦读,为参加家乡编制考试作准备,一旦考上编制,就会毫不犹豫离开。这位老师介绍像W学校的老师更多结过婚就回家了,从事经商的比较多,学校会招新老师来补充。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流动性大,队伍小且不稳定

从老师来源分析,私立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师资主要为公立学校离退体教师、公立学校经济压力大的教师、农村学校外流教师、待业求职大学生以及文化程度较高的进城务工者,许多教师都是临时从教,流动性大。多数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游离于政府和社会保障系统之外,学校设施较差,教师生活一般比较艰苦,工作量大,教学负担重,工资待遇比较低,没有生活保障,这容易造成教师外流。另有学校的解体、重组、待遇差别以及因为学校连连被取缔而产生的心理恐慌等问题,都会导致教师的流动频繁。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逐渐以在公立学校工作过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为主,学历层次在多样化中逐步提升,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教师群体的被认可度也较底。然而由于进城务工子女学校管理上的缺陷、办学者和教师的自身索质、以及办学者因教师流动性大而不愿做“无谓”投资等原因,此类学校的教师少有或几乎没有系统的在职培训或学习机会,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流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应尽可能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政府部门可按照政策督促学校对教师生活提供保障,也可依据实际状况,有针对性的提供一定资金援助,减少学校办学负担,如提供一定教师培训资金等。对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如计算机操作、现代教学方法和新课程等,并通过制定政策等督促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以达到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指导。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明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办学水平,以规范办学。

(二)鼓励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走进进城务工子女学校任教

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可以鼓励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进城务工子女学校从事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教学工作,国家和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继续深造、再次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政策优待。师范生是教师队伍补给的主要来源,他们知识结构全面,教学方法新颖,教学热情高涨。师范生能够进入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学定能增进学校活力。大多数师范生出身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的生活环境,同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学生有许多共性,感情容易建立,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三)媒体引导社会师资力量对进城务工子女学校进行援助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加大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通过协作和对口支援等形式,委派优秀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公开教学和经验交流等活动,让该类学校的教师通过观摩等获得成长;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可义务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师范类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也可以进行相对长期的义务支教,为进城务工子女学校补充力量。

进城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要让他们的子女接受和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进城务工子女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让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和城市子女同等水平的义务教育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义务教育也是国家行为,政府有责任负担起有利于儿童入学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努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义务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应该负起我们的责任。目前,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不安定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教师流动现象已成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多关注,关心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教师生存状态,让这些老师漂泊的心能找到一个温馨停息的港湾。

注释:

①刘成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操作化》[J].《青年研究》. 2007(10).25.

[1]薛正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2]余建佐,高师.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流动的影响[J].视角,2008(48).

[3]赵静.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2008(5).

[4]肖加平.关于流动儿童受教育过程公平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flow problem of rural migrant children school

Dai Zhong-la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The education problem of rural migrant childre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as urban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untryside surplus labor force to cities. Nowadays, the education problem of rural migrant children Increasingly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et up the mainly defined the receiving education policy .However, it’s in reality a lot of city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n private school accept for education. There exist teachers great mobility, teachers' poor treatment, the teachers' whole quality is not high, etc. Faced with these problems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treatment of rural migrant children school,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the rural migrant children; The flow of teachers; the education problem

G451

A

1000-9795(2014)02-0334-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7

戴中兰(1987-),女,安徽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女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