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研究

2014-04-17 10:18周庆礼
江苏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校园文化思政

周庆礼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南京211135)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导致教育资源不能实现优化组合。不但影响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而且影响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所以,必须实现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一、思政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思政课教育教学则是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一方面,二者具有共同的环境、主客体和育人目标。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教学育人的使命,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经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创造,并不断积累的富有校园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要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的熏陶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使生活于其中的莘莘学子在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上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和锻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虽然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二者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

另一方面,二者在实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思政课教学注重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直接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启迪人。校园文化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我教育,一般从感性教育着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学问,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但是如何总结出理性知识,验证和发展科学理论,也就是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还需要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支撑。通过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思政课由课堂拓展到课外,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便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思政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思政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二)有利于“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的践行。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明确生活目的是高职院校开学伊始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则为“教学做合一”提供了大有可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克服长期以来思政课中普遍存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知与行相背离的现象,实现“教、知、行”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是教学的根本,而不应该是知识与权威。由强调向学生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转向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拥有自我学习、自我开拓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者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了凸显,教育必须为学习者主体服务,教育必须提供学习者主体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高职院校注重“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特色促发展”,培养的是技能型、素质型的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既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做事,又会做人。思政课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依照素质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一)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为目标,根据思政课课程内容及专业特点设计课堂教学与课内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的理论讲授结合课堂和课余教学活动,开展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给学生布置项目,明确任务,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阶段,根据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可开展适当的专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PPT主题演讲——生态文明与我同行;微电影征集——道德校园行;辩论赛——针对某一案例或者时事展开自由辩论;征文比赛——以中国梦与我的梦为主题,在全校进行评比;问卷调查——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生活,活动后学生须上交一份视频和问卷调查后的体会。这些项目的设计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辅导、项目驱动、任务引领等方式进行教学指导,推动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建立一支统一的教育教学队伍。实现高职院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理论的宣讲者,还应该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思政课专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的了解不如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工作干部,而且学生工作干部更富有组织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经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能力较强。所以,应该对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理论优势、学生工作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推动专兼职教师在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和发展。思政课专任教师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并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且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背景的学生工作干部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中。这样,思政课专职教师参与校园文化的组织和指导、校园文化的主要管理者参与思政课某些教学环节,就打破了专任教师只管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的管理者只管校园实践活动的界限,又能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两层皮的问题。

(三)研究制定统一的教育教学规划。为了实现思政课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安排的优化组合,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正规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必须实现良好的衔接与互动。在新学期来临之前,在高职院校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分管教育教学的各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展开密切合作,共同探讨、分工协作,以满足思政课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需要为根据,制定出紧密衔接、彼此呼应的思政课教学计划与校园文化活动安排计划。例如,各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体竞赛和新知识讲座等,思政课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预先布置给学生专题任务,展开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思考。如此双管齐下、齐头并进,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提高素质的平台,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教育合力。这既符合思政课的进度,又体现出阶段性主题教育的格局,产生良好的系统教育效果,可谓是相得益彰。

(四)打造高品质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互联网对高职院校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是,网络给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例如,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游戏、色情网站、网络犯罪与网络诈骗等消极的网络文化信息使很多的学生陷入网络,迷失了方向。校园网建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此,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占领校园网络文化制高点,打造高品质的校园网络平台,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抵制网络负面信息的侵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刻不容缓。建设校园网络平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校园网的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学院应该加大校园网的人财物的投入,重视校园网的规划升级。其次,网站栏目的设置,必须紧密联系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弘扬时代的主旋律,融生活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调动师生登陆校园网的积极性。再次,一所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网应该充分展示该校的校园文化,体现该校的校风校貌,既弘扬校园文化,又对师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 李东娜.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猜你喜欢
思政课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