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析

2014-04-17 10:01张贵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政政治

张贵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解析

张贵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相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媒体是包括PDA、3G网络、虚拟社区、微博等在内的传播载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网络性以及集成性、及时性等特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利于发挥其较强的人性化、虚拟仿真与互动性等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中,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将新媒体优势转化为有效的力量,克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困难,辅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开展,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为着眼点,着重分析了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效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据调查,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将近99%的大学生都拥有手机,学生每天在新媒体(如网络,手机等)上所花的时间至少都在一小时以上。而且超过50%的学生在接收与传播信息时,最喜欢的传播媒介也是新媒体,如使用手机短信、MSN、微博以及QQ空间等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接收,传统媒体如杂志,广播等使用频率越来越少,面对面交流时间更是稀少。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其便捷性、时效性等各方面优势,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空间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引发学生人认知偏差与人格问题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必然受到新媒体本身的匿名性以及虚拟性等特征的影响,在为学生提供自由获取信息的便利,强化学生在信息传播与接收过程中的创造性与主体性的同时,也非常容易使学生走入认知误区。对于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判断与辨别的能力较成人而言相对较弱,因此在面对具有匿名性与虚拟性的新媒体时,非常容易受到虚拟网络中传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陷入认知误区。例如,在新媒体的匿名环境下,学生比较容易沉醉在虚拟的空间之中,在虚拟的环境中寻找在现实环境中无法获得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逃避现实问题,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同时造成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淡漠,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部分学生通过虚拟性的网络,频繁转换虚拟人格以及现实人格,长此以往,非常容易造成学生真实人格的迷失,导致性格扭曲,更甚者还可能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使学生迷失在虚拟网络与现实环境之中,使部分学生做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从而酿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长久维持关键在于在真实环境中面对面的有效交流,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缩短,在隐藏自己真实身份的虚拟网络中与他人交流,道德责任意识薄弱,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诚信危机的问题。例如,通过新媒体散布谣言或发布假消息等,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陷入困境。

(二)高校思政教育难度加大

新媒体并非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与载体,它同时也具有观念构建以及思想塑造的功能。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领域无界限的特点,其传播的内容繁多且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等开放性特征。正是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特征,使各类政治文化势力以及不同意识形态领域争相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当新媒体进入高校思政教育领域之后,学生就会遭到各种意识形态的信息的淹没。而大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稍显欠缺,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在面对新媒体输出的一些不良价值观念或者奢靡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思想文化面前,判断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差,在这些不良信息长期熏染之下,非常容易使大学生的信仰信念迷失,道德与法制意识被严重削弱,提升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被削弱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具有多元性特征,信息源的控制难度大,也就使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具有离散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在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中,不乏有低俗文化以及快餐文化,例如赌博、色情以及暴力、邪教等信息,或关于过渡追求商业利益等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挑战着学生的道德底线,学生长久处于这些信息环境之中,极易产生精神抑郁、焦虑、自闭等负面情绪,近年来各大高校学生自杀比例逐渐升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这些不良信息面前,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冷静辨别各类不良信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就极易使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受到严重的干扰,降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流价值占据新媒体的主战场,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讨

(一)利用新媒体,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其教育实践与教育形式更加灵活。新媒体可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传统媒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在发挥新媒体优势的同时,还要有机结合传统媒介,立足于校园生活实际,积极建设传统媒介与新媒体优势互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与基地。在实际工作中,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1.巧用新媒体平台,强化互动交流。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老师可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微博、BBS等,对于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主流新闻、学生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在鼓励学生多维度看待事件的同时,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思想误区等问题进行及时地引导,使新媒体平台发展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构建平台,实现社会主流价值以及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思想行为。

2.依托新媒体与传统媒介联合建设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既要做到“进教材”,同时也要渗透到媒体之中,此外还要发挥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以及杂志等的优势,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优势互补,积极整合各类有利的思政教育资源,使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例如,高校可有效运用广播这一传统媒介,在播报时政新闻的同时,加强对主流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同时,还可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党团组织、宣传等的进媒体,并积极建设贴近师生日常实际生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并注重专题网站的知识性与思想性建设,使其成为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平台以及知识信息库,发挥思政教育专题网站的舆论引导优势,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通过多样性的渠道积极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加强对学生的隐性引导,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健康的人格品质。

3.善用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可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或新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如专题新闻评论会、专题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热点话题探讨会以及学术讲座等,通过各种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富有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为学生营造健康良好的信息与文化传播环境,使学生在这一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强化互动交流,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

新媒体环境下,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实施多向互动交流,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基于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全方位了解与收集学生真实想法及其关心的话题,掌握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维持人际关系等,进行情景模拟设计,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情景模拟之中,再现社会生活中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或在情景模拟中体验社会道德,使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引起自身的反思,并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但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媒介素养的建设,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信息的鉴别与筛选,设置利于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情境,从而强化学生的价值引导,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三)强化监督机制建设,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全面优化新媒体信息环境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要保障。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严格监督与管理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内容及其传播方式等。然而单凭学校的单方力量很难实现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的优化,基于此,高校要积极加强与社会、家庭以及政府等的合作,积极调动各方有力因素,强化对各类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督管理,形成强大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监督网络,全面优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对于高校而言,可结合实际,积极建立校园网络发言人机制,建设网络管理部门,打造健康的信息环境,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意义重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基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加强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并有机结合传统媒介,积极建设优势互补的思政教育新阵地,同时全面发挥新媒体交互性等特征,加强互动沟通交流,并发挥一切有利因素,积极构建新媒体信息传播监督网络,优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1]何莉.新媒体时代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以一堂《道德与法》教学为案例[J].学理论,2012(15):244-245.

[2]李岩,曾维伦,何海涛等.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5):21-26.

[3]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导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41-44.

[4]韩树海.论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5):39-4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analysi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ang Gui-re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Shandong, 250355,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ss media, new media is the carrier of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PDA, 3G network, virtual community, microblogging, interactive, network and integration, timeliness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rational use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lay its strong humanization, virtual simulation and interactive features, technical platform for broad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for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rings many challenges. So, how will new media advantage into effective strength, overcome difficulty thinking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sisted efficient development, is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rgent nee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s dilemma as the starting point, emphatically analyzed how the effective use of new media,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ffectiveness

G641

A

1000-9795(2014)02-0050-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2-25

张贵仁(1964-),男,山东海阳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