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利 朱 慧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 300401)
中国近代政党监督思想的比较研究
李跃利 朱 慧
(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 300401)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生态中,政党监督思想的共同特点是对专制权利的制约和民主政治的追求。但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来的复杂政治背景,中国政党监督思想具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特色,本文对差异作比较分析,以其更好的理解三个不同时期的政党监督思想。
政党监督思想;政治背景;比较
(一)晚清政党监督思想是中国内忧外患的危急中所形成的政治革新理念。西方的政治文明超越于晚清帝制,一些开明的思想者寄希望于政治制度的改革,人们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表现出对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渴望。而最佳的方式就是政党的介入,从政治监督的视角来看,政党的出现只是实现政治监督的必要条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才是政党监督思想形成的唯一条件。人们对封建官僚政治以有所认识,并形成了反专制的力量。而且晚清末期为了加快现代化进程而发起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由于执政者目光短浅,使中国早期的现代化举步维艰。
(二)民初政党监督思想是在帝制崩溃,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的民主政治思想构建。民国初建,民主潮流的激荡,为政党的发育培养起更广厚的土壤,政党博兴,民主的政党思想理论,都是以这种群当兴起、竞争无序的生动实践为基础,发表各自对于政党发展及其对国家政治作用的看法,民主官僚专制人人保持着强大的势力,近代民主政治是建立在薄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反映到政治思想领域既是集权专制的强大。他们为此努力实践。所以,民主传统的政治文化环境构成了民初政党监督思想的社会文化。
(三)北洋军阀时期政党监督思想是在共和政体受挫,官僚武人称雄下的政党思想再造。这一时期的政党监督思想是在共和政体遭到破坏,政党领袖和政论家们为应对时局的变化所形成的政治斗争思想。民党组织松散,北洋军阀时期是一部反官僚政治武人专制的政治斗争史。正如孙中山所说:“因其和封建势力关系的深浅及民主性、革命性程度不同,显出更大的政治分歧,并且公开化,终于导致组织上的分裂”。[1]在这个时期政党监督思想主属于革命民主派,在此政治背景下的立宪派代表人物及其政治家相关的政治思想,只是对过去政党行为的反思。
(一)晚清、民初政党监督思想来源于西方近代社会的自由民主理论。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力量的成长而完善成熟起来的。经过霍布斯、洛克等自由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家的丰富完善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的意识形态。“每个人都有使用自己的权力、按照本人的意愿保卫自己本性和自由。”[2]带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使命感,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价值观,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工具。
(二)北洋军阀时期的政党监督思想是对国内传统文化资源批判继承并于外部理论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孙中山的党魁个人集权思想,显示了强大的组织建设能量,他受传统文化资源于米希尔斯的政党学说的共同影响,也受到了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运动及其政党思想的影响。这个时期政党监督的思想内容是进步的,促进了革命政党的组织建设,强化了党的监督力量。
(一)政治追求的一致性。这三个时期,政党监督思想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务实性,而且对此后的中国政治实践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这些思想的共同特点是对民初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的捍卫和维护,对专制政体的声讨和摒弃。在政治目标的追求上始终秉承晚清、民主以来的政治思想,在他们的政党监督思想中完全体现了政治目标追求的一致性。
(二)思想内容的特殊性。晚清时期,是中西政治文化交汇的时期,有些思想家经常求助于“自然权利”学说来支持关于民主或民治的理论。[3]西方政治文化逐渐占据政治社会主流的历史时期,此时的舆论体系大多履行的是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宣传功能,因此,晚清政党监督思想在内容上提倡学习引进,具有理论宣传的特点。
中国之有政党,始于晚清。政党监督,既是对权利的监督和制衡,确保公共权利在动态平衡中的运用,通过对中国近代政党监督思想这课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各个时期政党所起的监督作用的异同,窥知中国政党监督的独有特色,寻找发展轨迹。
[1]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郑楚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thought of Party Supervision
Li Yue-li, Zhu Hui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In the modern Chinese so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thought of Party supervision is the democratic rights restriction and democratic politics. But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political background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thought of Party supervision has different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theory characteristic, the paper giv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thought of Party supervision.
the thought of Party supervision; political background; comparison
D05
A
1000-9795(2014)01-0445-01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3-11-20
李跃利(1964-),女,河南巩义人,河北工业大学法律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民商法方向的研究。朱 慧(1988-),女,天津人,从事民商法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