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研究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014-04-17 09:12:21常军芳王艳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语料隐喻

常军芳 王艳艳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研究
——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常军芳 王艳艳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视为语言的本质现象,是一种认知手段,反映语言与现实及人类认知的相互关系。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隐喻对理解复杂、抽象的金融市场语言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利用汉语语料对金融市场语言的隐喻研究较少。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从语言、认知、语用三个视角分析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用法及其文化内涵。

隐喻;期货和债券市场;认知;人类经验;源域和目标域

一、引言

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语言的非正常现象,是可有可无的。Lakoff&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研究隐喻的正式开端,他们提出隐喻的实质是“用一事物来体验或理解另一事物”。

隐喻对理解复杂、抽象的经济语言有重要作用。当前对经济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形势、全球发展状况及经济扩张手段与后果等方面,关于经济领域内的期货市场和债券市场语言的研究较少。此外,大多数隐喻研究选取英语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语料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也不多。笔者拟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出发,从语言、认知、语用三方面对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新闻报道中的隐喻用法进行综合阐述。

二、概念隐喻理论和经济文本中的隐喻

(一)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认为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Lakoff&Johnson,1980: 3)。隐喻既是重要的认知方式,又在经济文本中起着重要的意义建构和显示连贯的作用。

(二)经济文本中的隐喻

存在大量隐喻表达是经济文本的一个重要特征,隐喻表达字面意思之外的特殊含义。经济从整体上来讲,被隐喻为一个有机体。在经济文本中,机器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隐喻。陈敏(2010)曾研究经济话语中的隐喻与意识形态,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文本的隐喻变化主要与意识形态有关。孙亚与王立非(2013)将教材中的隐喻作为评估《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的要素,他们指出:在商务英语课本中,使用频率高的源域包括人类、容器、物体、战争、竞争、移动、旅行等,形成了深受英美经济传统影响的概念隐喻。但这些研究未针对金融市场话语,没有专门的金融市场新闻报道语料。

三、期货和债券市场汉语新闻报道中的隐喻分析

本文选取国际金融报中104篇关于期货和债券市场的报道,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这些文章中的隐喻种类和使用频率,并论述隐喻建立的基础及所反映的文化与意识特征。本文采取语料库分析隐喻,语料处理工具为AntConc 3.2.2w。首先,利用Lakoff(1993)的鉴别隐喻的准则,并借鉴束定芳(2000:194-198)的识别隐喻表达的理论,提取出隐喻表达方式及主题词。接着利用AntConc 3.2.2w来检索这些主题词,识别索引中与主题词相关的隐喻,以减少重复,提高客观性及效度。最后,举例考察隐喻使用与认知、人类经验和文化的关系。

战争隐喻、爬山隐喻、旅途隐喻、天气隐喻、自然灾害隐喻、机器隐喻、领土隐喻、小说隐喻、人类隐喻、建筑隐喻及液体隐喻被广泛用于描述复杂、抽象的期货和债券市场。旅途隐喻, 人类隐喻和液体隐喻是使用最频繁的隐喻。

(一)旅途隐喻

Lakoff (1993: 17)提出“事件结构隐喻”。 他指出:在隐喻框架中,人们通过空间、移动来理解诸如状态、变化、过程、动作、原因、目的、方式等抽象概念。在“人生是旅途”中,若干个基本概念隐喻构成了该隐喻,这些隐喻分别是:

1.状态是位置

2.变化好似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

3.目的是终点

4.达到目的的方法是途径

5.行动是运动。

以上隐喻经过结合和扩展,便形成了“人生是旅途”的隐喻。因此生命是有目的、有路径、不同的路径代表不同的生命历程,通向不同的目的,人们可以从中做出选择。同样,在金融市场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可以被理解为某一公司或组织朝既定目标前进的运动,因此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过程被隐喻为是旅程,抽象的复苏过程被理解为具体的旅程。

经济复苏过程是旅程 建立在若干个基本隐喻之上,这些隐喻分别是:

1.起点是出发点,如:起点

2.目标是终点,如:目标

3.经济前景是旅程的路线,如:走势

4.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朝向目的的移动,如:徘徊

5.经济决策是确定目标,如:不敢上也不敢下

6.发展速度是移动速度,如:步伐减缓

7.发展中的困难是旅程上的障碍,如:重挫

8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旅程上的机会,如:良好契机

(二)人类隐喻

人类自身的感觉和经验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基础,金融市场被隐喻为需要补给营养来生存的人,金融市场的一些特征为人类的特性。“金融市场是人”由以下基本概念隐喻组成:

1.金融市场的要素是人体的器官,如:龙头

2.公司或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如:伙伴关系

3.经济周期是人的生命周期,如:萌芽

4.金融市场的发展状态是人类的身体或精神状态,如:喘息

5.所得是食物,如:消化

6.人对期货和债券的态度是人对明星的狂热,如:追捧

(三)液体隐喻

在金融市场中,期货和债券是主要的商品,期货和债券及资本的流通被隐喻为液体的流动,如:渠道。

(四)战争隐喻

此外,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经常被喻为战争双方,经济措施是采取的战争策略,故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活动是战争行为”。在战争隐喻中,出现了两个基本的概念隐喻:

1.金融市场的要素是战争的组成部分,如:战略目标

2.经济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战争的过程,如:占据

(五)机器隐喻

科技的发展使得机器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机器使人类的生活变得相对简单、舒适,故而机器隐喻充斥着经济文本。人类根据对机器的经验逻辑,将始运作的金融市场隐喻成一个运行的机器,该隐喻建立在四个基本隐喻之上:

1.金融市场的工作机制是机器的工作原理,如:机制

2.金融市场的运行是机器的运作,如:启动

3.调控金融市场是操纵机器,如:操作

4.经济措施的作用是机器的效用,如:模式

(六)建筑隐喻

作为一种结构隐喻,建筑隐喻在理解经济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在数千年前就开始建造房屋,因此对其结构及其建筑方式非常熟悉。人类将经济系统看作一个建筑物,该隐喻包含两个基本概念隐喻;

1.经济系统组成成分是建筑物的构成部分,如:格局

2.发展经济是建房,如:优化

(七)其他隐喻

此外,爬山隐喻(如:顶峰),天气隐喻(如:阴雨连绵),自然灾害隐喻(如:重灾区),领土隐喻(如:试水该领域),小说隐喻(如:尾声)也用来描述复杂的金融市场。

四、汉英金融市场报道中隐喻用法的比较

比较英汉经济报道中的隐喻特征发现,英汉隐喻使用存在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因素有关。在英语金融报道中,自然灾害、地震、冲突、心理和生理健康、天气等被用来描述期货和债券发展情况。此外在英语报道中有大量与海洋有关的隐喻。汉语报道也频繁使用旅途、天气、自然灾害、冲突、心理和生理健康等相关隐喻。另外,汉英经济报道在人体隐喻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别。中国人喜欢用“心脏”来表达个人感觉和感情。但在英语中,此类隐喻较少。西方人喜欢用天气来表达心情,因为在航海中,恶劣的天气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是生命,而晴朗的天气能帮助水手们快速到达目的地。并且,传统中医理论强调内部器官的重要性,特别是心脏、脾胃和肾脏、因此许多表达方式与这些器官相关。但在英语中表达相同意思的隐喻多与外部身体结构有关。通过语料分析可以看出,英语相关表达方式较为客观,且多与自然有关,这与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逻辑思维密切相关。隐喻的使用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人自古强调和谐与合作,古时学者喜欢通过旅行增长学识,佛教与儒家思想也对语言的使用有重要影响

五、小节

综上所述,隐喻被广泛用于金融市场报道中,平均每1000字中出现22.35个隐喻。在11种概念隐喻中,每种隐喻又可分为不同的基本隐喻,基本隐喻的源域系统地映射到相应的目标域中,并进一步表明隐喻建立在人类经验之上,研究汉语金融市场报道中的隐喻用法可以丰富隐喻研究的汉语语料,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经济语言,更好地了解隐喻的用法及其语言与认知的关系。同时对金融市场语言进行隐喻分析能够进一步推动隐喻研究,丰富隐喻理论。

[1]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1 Аbout the Mind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рhors We Live В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003.

[3] Lakoff, G. The Contemрorary Theory of Metaрhor [А] In Оrtony, А. (ed.) Metaрhor and Thought [C], Cambridge: CUP, 1979/1993..

[4]陈敏.经济话语中的隐喻与意识形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A corpus-based study of metaphors in Chinese reports on bonds and futures market

Chang Jun-fang, Wang Yan-yan
(English School, Zhejiang Yuexiu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Shaoxing Zhejiang,312000, China)

Cognitive linguistics views metaphor as a phenomenon structuring our life, and reflec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reality and human cognition. 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to conceive one concept in terms of another, and usually the abstract and complicated concepts ar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more concrete and vivid concepts. Metaphor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complicated and abstract economic language. But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into the use of metaphor in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news report.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etaphor throug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which means it will incorporate a linguistic, cognitive and pragmatic approach.

Metaphor; Bonds and futures market; Cognition; Human experience; Target domain and source domain

H315

A

1000-9795(2014)01-0343-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7

常军芳(1987-),河南漯河人,讲师,从事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法方向的研究。王艳艳(1982-),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语料隐喻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12期)2022-12-30 12:09:24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00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让金融市场发力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5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