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慧娟
(吉林警察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浅谈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研究
柳慧娟
(吉林警察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7)
社交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思想观念,汉韩之间自古以来就是往来密切,通过对汉韩语社交称谓的研究能够有效的促进汉韩社会文化的对比研究,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本文通过辨析汉语社交称谓和韩语社交称谓的内涵,进而探讨汉韩语社交称谓的具体分类。在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通称称谓语对比、拟亲属称谓语对比以及零称谓语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姓名称谓;职业/职衔称谓语;通称称谓;拟亲属称谓语;零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具有一般的指称功能之外,作为称谓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多元的、包容和开放的语言系统,具有独特的使用规律和历史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汉韩社会文化对比研究的有效途径的一个突破口则是对汉韩的社会称谓的对比研究。
1.汉语社交称谓语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在针对社交称谓的概念进行辨析时,总是各持己见,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这其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综合来看的话,汉语中的社交称谓语可以看作是人们在互相交往时按对方的社会地位所使用的称谓,并且这种称谓的使用体现了个人的社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反映了人与人一种默认的社会关系。
2.韩语社交称谓语的概念
同样,在韩语的文化中,社交称谓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依照对方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条件,从而选择不同的称谓语与其进行交流。由于交谈双方的各方面条件不同,社会称谓语或者表示尊敬,或者表现亲切,以适应不同的场合需要。在韩语中,社会构造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和模糊性等反映变化情况都会在社会称谓中得到敏感的反映,因此相对而言,韩语中的社交称谓数量更多、更复杂。
1.汉语社交称谓语分类
社交称谓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文化发展变化等进程,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这对汉语中社交称谓的分类,学者们也是很难达到统一的意见,但是大致来讲则是分成以下两类:一是将社交称谓分为泛称社交称谓、职务职业社交称谓和拟亲属称谓三大部分;另一则是将社交称谓分为姓名称谓语、职业/职衔称谓语、通称称谓语、拟亲属称谓语和零称谓语五部分。笔者将采用第二种方法,针对汉韩语中社交称谓的对比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2.韩语社交称谓语分类
由于社会习惯的不同,加之语言、地域、时代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别,导致韩语的社交称谓与汉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韩语社交称谓大致可以分为身份称谓和仿亲属称谓两大类。但是韩国的学术界在进行探讨和分析时,则倾向于将社交称谓的分类进行细化,使得其与汉语社会称谓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细节性差别。
1.汉韩语姓名称谓语对比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姓名,每当人们见面之后会称呼姓名来打招呼,而这是每个人之间交往时候必须使用的基本社交称谓语。选择什么样的姓名称谓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人与人之间所处关系的限制、受到交际目的和交际场合的制约,甚至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汉语的使用习惯中,通常将名称谓语的表现形式分为姓名本身的本称形式和姓名加上附加成分这两种形式。这其中,针对姓名本身的本称的话则分为“姓+名”和“名”两种情形,这种情况经常使用于同学、同事、朋友等比较熟悉和亲密的人之间,相比较而言,仅使用“名”的话则表明双方的关系将会是更亲密一些。“姓+名”这种称谓的形式,在正式的场合中使用能够使得气氛更加严肃和严谨,若是在较为轻松和惬意的场合中的话,则可以显示出说话双方带有一定的亲近关系。
一般这种称谓语有三种符合形式:第一,与亲属称谓语组成复合称谓,如:司机叔叔,第二,与姓氏或姓名称谓组成复合称谓,如:李老师或李庆明老师,第三,与通称称谓组成复合称谓,如:司机师傅、局长同志等。还有另外一种是“的”字短语称谓,如:卖猪肉的、送货的、售票的、当老师的等,大多数是中性的,但也有少数是贬义的,在社会交际中难以代替其他称呼。
而在韩语中,称谓语有很多,但是大多情况下这些称谓语均不作为面称使用。若是用作面称的话,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单词语称呼+ 님,另一则是并列词语称呼。例如,在韩语的使用习惯当中,若是面对着社会地位较高的交往者,人们在称呼其职业名称一般都会在后面点缀上“님”,从而表达一种尊敬的含义。若是对方身份地位、职业的不太高,为了显示出对对方的尊敬,通常在韩语中会使用称谓并用的形式,也就是在对方职业名称的后面再加上拟亲属称谓,这种情况和汉语的使用习惯当中的职业名称后面加上“师傅”、“同志”相类似,并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2.汉韩职业/职衔称谓语对比
在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在职业或者职衔称谓中,针对医生、律师、记者、教师、工程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或者某些特殊职业的从业者通常采用“姓+职业”的形式来称呼对方。但是在针对服务员、保姆或者营业员等职业名称前则是不能加姓的。在实际的生活习惯中,相较于“姓名+职业/职衔”的形式,“姓+职业/职衔”的形式则会更常用。由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影响,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的渗透,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人际交往,也为了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下级在任副职的上级时一般会省略“副”字,以达到对对方的尊敬和示好。
在韩语的文化氛围中,与中国的情况不同,韩语中并不能直接称呼上级的职衔。在中国,无论称呼上级还是下级都可以直接称呼他们的职衔,例如张科长、王经理等情况数不胜数。而在韩语中则需要在上级的职衔后面加上以示尊敬的后缀。针对副职称谓时,韩国则更加注重身份与等级的区分,因此在韩语中则会明确表达出来,例如一位姓金的副局长,韩语中会直接称为“金副局长(김부국장님)”。
在韩语的职业/职衔称谓语中,一般不会独自称呼其职业或者职衔,通常会采用“职业/职衔+님”或者“姓名+职业/职衔+님”的形式来表示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体现出对对方的抬高。另一方面,“姓名+职业/职衔”这种形式通常在称呼同辈或者晚辈时使用,这使得职衔称谓语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很大的上下关系的约束。除此之外在韩国针对社会地位不是很高的职业,人们并不会直接称呼其职业名称,而是直接称呼拟亲属称谓语或职业名称加上拟亲属称谓语,来表达一种亲近的关系,类似的在中国会直接称呼“服务员”,而在韩国则是对于社会地位不太高的职业不会直接称呼职业名称,而为表示亲近的意思。一般在中国直接称呼“服务员”,但在韩国多用“언니(姐姐)”来称呼服务员。
3.汉韩通称称谓语对比
根据交往对象的熟悉程度,可以将社会交往分为熟悉之人之间的交往和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两种形式。而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无法了解对方的年龄、职业等信息的情况下,则需要社会通称称谓来称呼对方。社会通称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演变,同时这一过程也与人们的思想状态密切相关,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状况。在韩语中这种通称称谓语并不多,主要为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师傅、同志等。而在韩语中通称称谓语可分为由职业/职衔称谓演变而来和由亲属称谓演变而来的两种情形。例如韩语中“선생님”原为“老师”的意思,但现在这个词应用扩大到白领阶层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中,来表示在这个领域中技术较好的人。另一方面对未婚男女则称呼为 “총각(小伙子)”、“아가씨(姑娘)”。韩国的女性一般不喜欢被别人称为“아주머니(阿姨)”,更为流通使用称呼的则是“언니(姐姐)”,因此无论对方年纪多大,都可以用这个称呼,除此之外,称呼餐厅服务员、售货员、导游等服务性行业中的女性,这样的称呼则更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4.汉韩拟亲属称谓语对比
拟亲属称谓语多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使用,为了给对方一中尊敬和示好的感觉,拉近双方距离,无论交往对象是熟悉之人还是陌生人均可使用拟亲属称谓语。在韩国和中国,直呼长辈或者职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在汉语中,拟亲属称谓语分为直呼亲属称谓的单纯形式和“老、小、大、姓”加上亲属称谓语的复合形式。并且在使用拟亲属称谓中,大多是针对男性为主体而出发的。由于在生活中使用拟亲属称谓通常是将对方当作长辈或同辈年长的亲属来称呼,拟亲属称谓语的普遍使用能够表现一种明确的尊敬意味。
针对拟亲属谓语的使用,韩语则有很大的不同,其拟亲属称谓语与对亲属的称谓相差无几,几乎相同。在汉语中,无论男女面对比自己大的同辈均称呼对方为“哥哥”或者“姐姐”,而在韩语中,则有很大的差异,男性、女性在面对比自己年长的男性和女性都分别有不同的称呼,以示区别。男性对比自己年长的男性则成为“형(hyong)”,而针对比自己年长的女性则称为“누나(nuna)”;女性面对比自己年长的男性时通常称对方为“오빠(obba)”,面对比自己年纪大的女性时一般称对方为“언니(enni)”。
5.汉韩零称谓语对比
零称谓语和其他社交称谓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使用只能出现在句子或者话语的前边而不是句中的任意位置。汉语中的零称谓语主要应用在以下两种场合中:一是当与对方交往过程中,无法知晓对方的确切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情况又不敢贸然称呼对方,无法找到恰当的称呼时;二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不满、不欢迎、不友好、不尊重等情感故意使用的一种不适合的称谓。而在韩语中,既有类似于汉语中“喂”的零称谓语——“여보세요、이봐요、여기요、저기요、야”,也有类似于汉语“请问、劳驾”的零称谓语——“실례합니다、죄송합니다、미안합니다”。从功能和作用来看,韩语中的称谓语是为了使得对方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双方的交往能够顺利进行。
在中韩两国漫长的交往历史过程中,由于同属东亚的文化体系中,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使得韩国的文化大量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在结合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得韩国的文化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不同在社交称谓中的表现尤其明显。因此,通过社交称谓语的奠基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在双方文化交流过程中避免出现不适当的称呼使得双方陷于尴尬的境地,造成交流的失败。因此,汉韩语的社交称谓对比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既能够为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正面的影响,又能够为双方的顺利交流铺平道路。
[1]孔莎.汉语称谓的动态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2]刘辰浩,李国慧.现代韩国语称谓系统及文化印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
[3]温锁林,宋晶.现代汉语称谓并用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8).
[4]韩夏.现代汉韩语社交称谓对比[D].华中科技大学,2007.
Comparative study on social appellation of Chinese and Korean
Liu Hui-juan
(Jilin Police College, Changchun Jilin,130117, China)
Social appellation reflects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ideology,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ese and Korean is closely since ancient times, through the study of social appellation of Korean and Chinese to comparatively study of Chinese and Korean cultur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lso can promote social linguistic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hinese social appellations and social appellations in Korea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social appellation of Korean and Chinese. A full range of the Chinese and Korean name appellation contrast, occupation / title appellation contrast, appellation as the kinship terms contrast and zero called predicate comparison etc..
name address; occupation / title appellation; general terms; kinship terms; zero appellation
H55
A
1000-9795(2014)03-0361-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2
柳慧娟(1987-),女,吉林长春人,助教,研究生,从事亚非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