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祥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河南郑州 451450)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特征分析
何国祥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系 河南郑州 451450)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是在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引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中始终贯穿的是共生、开放、整体、发展和平衡等生态理念,而这些生态理念也就成为了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鲜明特征。
生态;大学英语;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特征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是在生态学基本原理指引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中始终贯穿的是共生、开放、整体、发展和平衡等生态理念,而这些生态理念也就成为了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鲜明特征。
在生态学意义上,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如果分开,两方都会受到极大不利的影响。生态理念认为,地球上绝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没有共生现象,地球上可能就不会存在生命。人类其实也是共生生物。共生有两种常见的形式,一为互利共生,共生的生物体彼此都得到好处;二为偏利共生,片面地对其中一方有益。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共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表现为互利共生的关系。课堂系统既是教师解惑、育人、展现自我能力、彰显自我社会价值和生命价值的舞台,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塑造自身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在课堂系统中,如果丧失了教师的有益教导,学生就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指南;如果没有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教师的价值也就很难或无从体现。“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名言都是师生之间互利共生关系的形象写照。
在课堂系统中,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分别对应着偏利共生关系和互利共生的关系。竞争表面上是对立和矛盾。实际上,竞争给予了双方动力和压力,催促双方都在进步和提高,最终虽然竞争有输赢,实际上双方都受益了。竞争从偏利共生关系转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合作体现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每个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和目标,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无私奉献,彼此交流,互相学习,不仅使得每个成员获取了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经验和机会,更使得集体工作高效圆满地完成。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双赢的学习方式,推动着所有成员共同的进步与发展。
生态理念认为,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员都不可能独立存在、自足发展,每一个成员只有保持对外开放,不断进行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能保持自身生命力。
在大学英语课堂系统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旨在师生的共同健康发展,而发展离不开开放,因此课堂生态系统及其中的生态要素都需要保持对外开放。一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开放性。任何一个课堂生态主体因受到不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等。二为课堂教学目的的开放。教学目的不是封闭的,也不是机械一成不变的。相反,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水平等确立不同层次的具体教学目的。此外,教学目的不应仅仅锁定在对学生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方面,更在放在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方面。三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首先表现在内容来源的开放。例如,在讲授一篇课文之前,要首先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因为历史文化是教学的一个巨大素材库。其次表现在教材内容的开放。对同一篇文章内容,师生有各自的不同理解。对这些不同的见解,师生都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因为这些不同可以拓宽双方的认知领域和视野。四为教学环境的开放。包括课堂内环境开放和课堂外环境开放。课堂内环境开放需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课堂外环境开放需要师生把课堂教学与人生、生活、文化和社会等联系起来,在社会生活中强化课堂所学的内容。
生态哲学认为,世界是由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个体构成的一个复杂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整体性意味着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有序的统一整体,但绝不是各部分简单的拼凑相加。整体中的部分之间不仅存在差异性和多样性,更存在关联性和互补性。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是由教学主体(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主体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监控、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这些要素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和作用,它们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同时它们之间是不能彼此替代的。课堂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着课堂整体的发展,同时课堂中各个要素的发展又受到整体发展的制约。此外,课堂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追求人的整体性发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成败不应仅以能否较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为衡量标准,更应以能否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重要衡量尺度。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人生命是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要素有机结合体,离开任何一要素,人的生命都是欠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应注重大学生生命的整体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同时,把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态度等投入到学习中来,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注重人类社会的生态发展和长远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应维护后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开始正式使用一概念,并对之做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可持续发展中,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人的真正发展来实现,而人的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终身学习的过程。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该系统旨在让师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旦有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就不再为考试、升学、留学、找好工作而学习,教师也不再为了应试、提高过关率而教书。
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着能量、物质和信息输入、输出的相对的动态平衡。事物的动态平衡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运动的,而不是静止的;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动态平衡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过程得以体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课堂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都经历着由彼此的平衡到不平衡再达到新的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首先,动态平衡表现在课堂教学系统要跟上时代潮流,不能滞后。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体制,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要求,避免内容陈腐、僵化。其次,动态平衡还表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是否协调一致,例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否协调一致,教学目标与教学主体发展是否协调一致,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是否协调一致,等等。最后,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旧问题的交流对话,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找到新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衡状态——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新的平衡”过程中不断达到协调统一的。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一一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M].北京:学生书局出版社,1989.
[3]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任凯,白燕.教育生态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5]范国睿.美英教育生态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02)
[6]李森.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
[7]刘森林.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设计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8(03).
[8]谭玮.试论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03).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ollege English class
He Guo-xia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engzhou Henan,451450, China)
Ecological College English Class is a new mode of class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logy. It is consistently made up of such ecological concepts as symbiosis, opening up, being holistic, development, and balance, which in turn become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Ecological College English Class.
ecology; college English; ecological college English class; features
H31
A
1000-9795(2014)01-0247-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0
何国祥(1968-),男,河南郑州人,副教授,从事英语教学方向的研究。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13〕-JKGHD-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