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浅析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及招生就业形势
张 燕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应社会需求,设有日语专业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但是该专业创立时间较短,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弊端,且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就对高职日语教师敲响了警钟。分析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招生及就业形势需完善课程建设。
高职;商务日语;招生;就业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WTO的加入,中日经贸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社会急需大量的商务日语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即既懂日语,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能说会做派”,这就为商务日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传统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复合型的商务日语人才已经成了一种阻碍,而商务日语教学本身就存在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与“授”的过程中必须摸索出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现状与市场需求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
1.综合性是学好外语的最大特点。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课程设置与以单纯的学习日语语言为主的日语专业大不相同,它是以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相结合。因此学生除有扎实的日语功底,具备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之外,还能独立承担用日语进行与企业相关的行政和贸易方面的工作。
2.综合性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一职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角度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能。从能力角度看,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3.综合性不仅对学生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对学生来说,不仅具有五项基本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即“社会人意识”以及“社会人行动”能力。对教师来说,商务日语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现在是一个注重“双证书”的社会,根据知识能力化、能力证书化、证书系列化的要求,将课程设置与考证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考级率不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还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条件。
《日本经济新闻》报纸在2012年7月16日刊登了一篇关于日企录取人才标准的文章,对世界上享有一定知名度,如资生堂、全日空、丰田汽车、松下电器、三井住友银行等等的130家日资企业人事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的意见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数日企的用人要求。
1.在问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时,“具有交流(communication)能力”位居第一,占59.6%。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具有专业的特长”这一项只占2.2%,而“具有广泛的知识”的选择率则为0.0%。调查结果表明,日本企业并不要求刚毕业的大学生具有高深的专业技能和广泛的知识,相反他们更重视未来的员工能否与上司和同事及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能否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环境。但是目前毕业生并不具备商务工作中的日语能力,即在不同的场合下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的会话交际能力,处理公司的邮件和电话的业务能力,书写正规的商务文书和整理资料等能力。平时的课堂教学偏重于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商贸知识的教授;大多数学生只能听懂句子中的个别单词,因听不懂完整句意,而无法进行对话交流,在面试时答非所问的情况比比皆是。在中学时代的学习属于应试教育,缺乏对听、说方面的训练,进入大学后,学生仍沿袭以前的学习方法,张嘴少、怕张嘴成了学习语言的障碍,许多院校将“视、听、说”结合到一起,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创设情境对话,利用他们表现欲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开设了能力考级辅导、日文办公自动化、日文歌曲与影视解析等课程。
2.在问及企业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什么活动及有何成果时,选择“seminar及教学中是否深入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的企业占70.6%。这说明大部分日本企业也非常重视大学生是否有端正的学习态度。48.5%的企业比较看重“在兴趣小组及文体活动中是否取得过好的成绩”,表明日本企业很重视大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学习以外的实践活动并相关成果。因为实践经验有利于大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很快适应环境,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以便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多学生的第一志愿并非日语专业,学习上带有一种抵触情绪,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以及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得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比较吃力,即使“读死书、死读书”在学习效果上也收效甚微,学习日语的热情渐渐减退,对日语产生了厌恶感。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仍适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一情况,可以利用课前检查、课中抽查、课后布置任务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他们表现欲,喜欢团队合作的特点,多安排分角色练习等体验式教学活动;对于口语表达能力差,对学好日语信心不足的学生,除了做好重难点的复习与巩固外,还应多加鼓励。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或社团活动,锻炼他们的为人处世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
3.在问及企业面试时注重大学生哪些能力时,从80.1%的企业选择 “能够准确地回答提出的问题”这一选项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在录取人才时注重通过大学生的反应能力来考核其是否一定的交际能力。其次,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也是非常重视。大多数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性,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依赖性强,责任感不强,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适应日企的快节奏工作方式。学校应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话剧表演、主题班会等集体活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反应能力。在平时,安排学生多观看励志的方面或者职场方面的日剧或日文电影,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日企的组织性和工作方式,培养他们的健康品格。
从大环境来讲,中日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对日语专业的招生形势带来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华企业已有2万多家,另外据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上对商务日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从小环境来讲,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日语功底不扎实,经贸知识不精,大部分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加大,进而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减少。那么,对课程设置的改革就势在必行,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解决就业难,生源不理想的问题,商务日语课程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都必须根据当今的社会形势,大胆探索,不断革新。从教学行为来看,教学由学生、教师与课程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没有学生教师就失去了教学对象;没有教师就没有施教行为;没有课程就无教学程序可言;没有教学程序的行为就变成了一种盲目的没有科学性而言的行为。也就是说只有课程设置合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学效果良好,毕业生才能实现顺利毕业、满意就业,那么就业形势好转,生源问题也就随着解决了。商务日语的课程设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以及生源这三者之间既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又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存在。
因此,学生不仅要注重日语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还要深刻地了解日本企业的商贸习惯,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注重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日语专业教师也应细致深入地了解日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时事变迁等,利用假期时间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地从事一些笔译、口译等工作,为自己积累商务工作方面的经验,从而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双管齐下”突出“商务+日语+工作技能”的专业特色,为商务日语专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1]杭成.面向高职教育完善课程建设_浅谈商务日语课程建设[J].新课程研究,2009(06).
[2]刘绮霞.论日企的人才需求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22).
[3]董青.日企人才培养制度对经贸日语专业教学的启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4]孙瑞雪.大学商务日语课程设置论文:谈如何进行大学商务日语课程设置[J].岁月•下半月,2011(08).
[5]汝金珠.商务日语招生就业形势及专业建设调研[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1).
On Specialty building of Business Japanese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Business Japanese graduat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Yan
(Liang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 Jiangsu,222000, China)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fering Japanese as a major subject,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offer Business Japanese programs. However, the short history of Business Japanese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curriculum make it difficult for Business Japanese graduates to be employed, which sounded the alarm among Japanese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sis of the enrolment and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Business Japanese majors is beneficial to perfect Business Japanes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usiness Japanese; enrolment; employment
H36
A
1000-9795(2014)01-0213-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6
张 燕(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从事日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