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原因探析

2014-04-17 09:12:2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源办学院校

张 珺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亳州 236800)

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原因探析

张 珺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亳州 236800)

随着高考生源下降,高职院校招生困境不断加剧,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主要体现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以及招生不均衡等几个方面,这其中既有整体生源逐年减少、本科院校招生挤压等外部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本身实力不足、特色不明显、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内部原因。地方高职院校打破招生困境,可以从校企合作,开拓生源地、经营特色专业、拓展农村教育市场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招生;困境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载体,地方性职业院校近些年来已成为地方高等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发展需要充足的生源,但随着高校间生源竞争的激烈,生源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困境

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主要体现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以及招生不均衡几个方面:

(一)生源数量萎缩。自2009年起,全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开始逐年下降,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招生计划、录取率逐年上升。以安徽省为例,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有61万人,随后逐年下滑,2012年仅有50.6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录取率逐年上升,从2009年 57.9%, 2012年录取率达到80.8%,2013年,高招录取率将达到85%。2010年以来,在招生过程中,许多公办高职院校开始征求平行志愿,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和部分公办高职院校甚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2012年,全国很多高职院校均出现了招生难现象,高职院校的招生危机进一步加剧,山东省在最后一个批次投档中,共有约5万个招生计划落空, 96所学校三次投档竟无一人报考。河南省降分征集志愿结束后,仍有近6万名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安徽省降分征集志愿结束仍有2万多计划没有完成。

(二)生源总体质量不高。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工作一般在各省最后一个批次,部分招生对象属于在层层考试选拔中被“筛选”下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另外,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又不断降分录取,有些省2012年大专分数线是180分,2013年甚至降至150分。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大幅度下滑。生源质量不高,培养任务繁重,教育质量与规模增长难以实现同步发展。

(三)招生不均衡。主要分为院校层次和专业招生不平衡两种情况。2012年高职生源的总体情况是,大中城市院校生源较好,地市级城市院校生源相对较差,公办学校生源较好,民办学校生源较差。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的专业,生源充足,但受社会心理影响,部分专业如农林类、服务类、机械类等社会需求较大、就业较好的专业生源不足。

二、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原因分析

相对来说,地方高职院校生源危机更为明显,这其中既有生源逐年减少、本科院校招生挤压等外部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本身实力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内部原因。

(一)后扩招时代带来的整体生源危机。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扩招,高考适龄考生将逐年减少,高考生源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到2015年左右,如果按现在的招生规模和招考模式,高考录取人数将超过报考人数,而且这一态势还将延续数年。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这种大环境使处于专科办学层次的高职院校的劣势进一步显现。

(二)受社会心理影响,高职院校社会地位不高。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不久,多数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地位和和就业前景认识不够,对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而言,接受高职教育似乎是无奈的选择。同时受中国传统的“重道轻艺”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把高职教育看作二流教育,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

(三)“投入不足”继续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在教育投资内部分配上,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受到重视,投资比重较大,在国家教育的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发展高职教育方面的投入就会相对不足。事实上培养高级应用性、技艺型人才,需要及时拓展实验实训场地,更新先进的仪器设备,而这些恰恰需要有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投入。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难以及时更新,使职业教育“巧妇而为无米之炊”,从而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

(四)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不强,特色不明显。高职教育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存在共同的问题是起步较晚,没有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办学实力相对较弱,与之相对的是普通专科院校普遍建校早,政府投入相对完善,使这些学校积聚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具有较高的办学质量,再加上办学历史长,具有厚重的历史积淀,社会认同感也较高。专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愿意选择普通本科院校的专科和普通专科学校。

(五)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虽然相较而言,高职院的就业率不是很低,但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上并不理想,就业质量明显不高。有些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甚至有些就业岗位本身技术含量很低,普通农民工通过简单培训就能胜任,高职生专业优势和学历优势难以发挥,产生价值失落感,很多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从而导致出现非正规渠道、非正规企业、非正规岗位的临时性就业现象。这些因素,都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高职社会整体认同度虽有改观,但仍然总体不高。

三、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破解路径

当下,地方高职院校想要打破招生困境,破解发展瓶颈,可以从招生、就业等方面探索出一些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路径。

一是在就业方面,与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探索与大中型企业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引导校企合作企业全方位参与招生、培养、就业。使学生真正能学到实用技术,培养出来的人自然符合社会的需要,毕业生自然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是在招生方面,建立稳固的生源基地。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特点,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加强与职业中专及普通高中的沟通联系,使其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就业形势,通过大力宣传,一方面可以建立稳固的生源基,另一方面使考生及家长未入学就能看到今后就业的机遇和目标,从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三是地方高职院校要拥有自己的优势。对地方高职院校来说,在综合办学实力上赶超其他院校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地方高职院校要找准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以避开竞争,其中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设置特色优势专业。地方高职院校对现有专业进行认真分析和梳理,提出并实施专业群建设,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社会认可的专业群和品牌专业。

四是拓展农村教育市场,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试点自主招生,实现了对社会上需要参加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人员的全面开放。如果高职院校能够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和专业引导,既能给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能提高高职教育的声誉,拓展高职教育的市场。

[1]“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第一国策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3(06).

[2]周光勇等.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02).

[3]张海容.浅析高校招生报到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导刊,2005(03).

[4]张保来.河南省高职高专新生报到率下降原因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5).

Analysis of the enrollment dilemma of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Jun
(Bo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 China)

With the declin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rollment, dilemma of enroll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creasing, vocational colleges "recruitment difficult" issues mainly includ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students not balanced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which are the whole of the students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college enrollment extrusion and other external reasons, the strength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sufficient, the characteristic is not obvious,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employment quality is not high.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dmissions from breaking predicamen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n sourc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the ru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arket, explore effective path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ir ow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rollment; dilemma

G718.5

A

1000-9795(2014)01-0212-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7

张(1982-),女,河南唐河县人,讲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

本论文为2011年院级课题《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YK111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源办学院校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3期)2014-02-27 14:06:12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