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卫 张旭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周 卫 张旭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自动化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就突出以技能为主导设计课程体系,增强职教师范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应用性与强化基础性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教学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率先实现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推进校企合作,建设集约化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 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这将使我省职业教育步入快速发展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制订,是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行动,是符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办学定位的具体实践。
“3+2” 职教师资班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点班,从广东职业技术院校挑选优秀毕业生,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进行继续教育,学制五年,即学生在职业技术院校学习三年,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习两年[1]。2009 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专升本招生中以单独组班方式探索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跟天津技术师范大学的“本科+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生源更优、培养人才的周期更短,能为各类中职学校及职业技术院校补充急需的职教师资。
研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重点。研究制订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 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强调“双师型”: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 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其次从教学和生产两种不同的岗位来强调“双师型”: 职教教师应既能当教师也能当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讲师”也是“工程师”。“双师型”教师能够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渗透到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从本专业职教师资二届毕业生情况分析来看,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需要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培养目标。由于普通教育的学校毕业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教学理念方法等受普教影响很深;造成职教师资班的同学,只能用在普通高校所的理论去教学生,教师怎么讲,自己现在也怎么讲。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制订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环节,以及职业教育技能的培养。同时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学习,提高其人文素质。
2.需要加强专业技能与职业教育技能的训练。做好职教师资学生生培养,就要处理好在本科教学阶段的管理、教学、课程制定、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衔接问题。本专业现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教学型和管理型人才。现阶段需要在“双师型”职业教育方面培养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其师范技能的能力。根据已任职职教学校的学生和教育实习期间的学生反映,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师范技能的能力。同时基础理论要扎实;专业技能方面由于学校教务处重视,实践环节较多,同学们感觉上手很快,较容易掌握;但也有不足,安排实践环节和职业教育技能训练课时不足够,希望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到开放实验室工作、参加科技竞赛、各种社团活动和教师技能大赛等,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3.引导职教师资学生就业问题。从近几年职教师资班学生就业分析来看,就业率达到95%以上。由于学校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教学型和管理型人才,同学们也能较好把个人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就业形势较好。但到职业学校担任师资的学生比较少。原因是现本专业社会需求较大,较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而同时部分中职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人事指标,造成大部分学生流向其它企事业单位。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和教师大力加以引导和帮助,以扩大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影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突出核心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制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 确立专业定位, 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的关键。
现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高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教学型和管理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
1.2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2.1 加强基础教育, 建立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现阶段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一个大学生要在短短的四年期间掌握全部本专业现代科学知识是不可能的。只有掌握好本专业的基础科学知识, 才能提高其适应能力,基础知识是专业学科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2.2 强调文、理、工,教育课程的相互渗透, 培养宽口课程。职教师资的培养,要强调人文课程, 包括文化、历史、政治、环境等, 加强学生人文教育学习兴趣,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人文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使其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思想观。
1.2.3 构建分层次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a.强化专业课实验、实训,打好基础。提高专业课综合实验和实训的比例,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b.重视和丰富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地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开设相关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有时间自学、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c.大力推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开放式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开放专业实验室等,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d.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环节,使学生对实践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化。
e.强化师范技能的培养。配合学校教务处的安排,制订合理的师范技能培养计划。采用教师技能大赛、说课以及教育实习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内容。在确立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订。
2.1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电力拖动技术、供配电技术、信息处理、现代控制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系统、厚实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使学生得到电气工程应用设计和专业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教学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与应用等;3)具有一定的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研究开发与系统设计能力。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2 主要课程。电力拖动控制系统项目(DSP控制)、低压供配电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控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低压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高级程序语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师口语技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等。
2.3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电力拖动控制系统项目实训、低压供配电项目实训、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训、数控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职教课程开发与设计、专业(生产)实习、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育(顶岗)实习、技能培训考证、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气工程应用项目设计、现代电子产品项目设计、控制系统项目设计三个项目设计贯穿整个学期。各个项目综合多门课程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具有文献资料收集、查阅能力;技术档案撰写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工程设计和实现能力。
2.4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1)本专业课程设置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适应性的思路,采用模块化教学,突出专业主干课,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力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在二年内应修满97学分方可毕业。必修模块77学分,占总学分79.4%;选修模块20学分,占总学分20.6%;而实践环节(含课内实验、上机与实训)60学分,占总学分61.9%。凡考取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经学院认可的可记选修学分。凡获得全国性、全省性专业竞(比)赛三等以上奖励者,记相应奖励学分。
本文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整个课程体系体现出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针对专升本学生在入学前都经过脱产的正规学历教育,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已接受了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在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有效衔接专、本科课程,避免一些课程的简单重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两年宝贵的在校学习时间,在原有基础上学习一些更深层次、更广内容的新知识、新技能。在以技能为主导设计课程体系,增强职教师范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应用性与强化基础性相结合,就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探讨。
[1]罗文华.对“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6-118.
The discuss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NCRE)’s personnel training
Zhou Wei, Zhang Xu-ho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665, China)
The vigorousl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country's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formula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NCRE), is to highlight skills as the CIW and enhanc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Skill,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Step, and enhancing combin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and basic theory, training high-quality "dual qualified" teachers are discussed.
engineering & automation(NCRE);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step
C961
A
1000-9795(2014)01-0178-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1-27
周 卫(1966-),男,河南新乡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电子及运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