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育人守望成长
——发展壮大中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变革、大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她是苏州大学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大胆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新路径的产物。文正学院1998年12月成立,时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改办为独立学院。2012年8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文正学院在省内独立学院中率先由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为事业法人单位。文正学院现设有4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涵盖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在校生约9500人,为社会输送人才约20000人。
在15年的办学实践中,文正学院将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前进的指导思想,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将多元化人才培养作为坚定不移的中心工作,充分依托苏州大学的优质资源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1.创造性的办学模式。 苏州大学与苏州凯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在热心教育的旗帜下走到了一起,创办了具有开先河意义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并取得了成功。在充分发挥高校资源效用的同时,有力激发了社会力量办学的活力。在办学过程中,文正学院紧紧依托母体求发展,采用学院共建的形式,与母体学院共建师资、共享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不仅促成了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对高等教育多元化道路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
2.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文正学院在日常管理中按需设岗、一岗多能,提出“人人都是班主任、个个都是教务员”的工作理念,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的实行,充分体现了精简高效的原则。与此相对应,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文正学院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管理带来效率,服务提升效益,在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下,文正学院的人力成本得到极大节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质”“量”并重的人才培养系统。 确立了人才多元的评价标准。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个性是多样的,学生的成才类型也是多元的。在这一评价标准下,每个学生都能自己进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学有所成。文正学院从2011年开始,连续举办三届学生成长成才日活动,把学生家长邀请到学校,请他们“检阅”办学成果。
建立了分类培养的教育体系。基于学生个性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学院多措并举推行分类培养。为有志出国留学的同学提供相关培训,并为他们争取更多更好的出国项目;为有志考研深造的同学开设由“两类三课”组成的数学、英语辅导班,并将其纳入选修课学分认证之中;为有志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免费实训机会,并为他们获取创业证书、申请创业项目提供各种帮助,学生创业园的投用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
实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文正学院完善了以“学制弹性化、课程菜单化、人才个性化”为标志的完全学分制。母体职能部门、共建学院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测体系、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督导队伍,使得教育教学实现了过程管理和结果呈现的有机统一;以课堂教学竞赛为平台,为任课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所有这一切,都有效实现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
探索了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学院制定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生行为学分条例》,以量化考核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文正学院在坚持行为学分的基础上,借助《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班级工作量化考核》,促进了学生个体素质培养与集体观念形成。
打造了学生成长的全新平台。文正学院一直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提供平台。坚持学生活动社团化、学生工作专业化以及学生参与学院管理原则,在班主任助理、主任(处长)助理等制度的配合下,学生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提升。
4.收放有度的后勤保障。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轻装上阵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文正学院后勤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化、市场化、科学化、专业化的特色。在坚持有利于学院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前提下,文正学院后勤管理部门与物业管理方友好合作,共同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近年来,文正学院投入较大资金在热水改造、水网改造、空调改造、电视机更换、电增容以及校园网络监控全覆盖等方面做了大量实事。采取多种措施,制定各种政策,平抑食堂菜价,切实做好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文正学院还注重通过学生招待会等活动、民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广泛听取意见,并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改进后勤服务工作。
(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