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静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杨 静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3)
“大美”的真观,导航人生未来之路的宝典——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笔者认为:景之美,物之美,文之美,人之美,品之美, 交之美,感之美,行之美,终究是绚烂升华后的平淡。无论是缔造还是感受,无论是定义还是立言,求精神得以升华,追艺术愈显圆熟,终归的美还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大美”的真观 ;美学领域的超然; “平淡见天真”终极之心境
专业的渊源,让我与“美”相伴。美学的广阔天地间,我踏遍千山万水,浏览古今中外,总是在找寻“美”的真谛,美学的经典。不知道是我的造化,还是上天的恩典,突然间,一句很卓越,很精华,很有思考价值的话飞进我的眼帘,从此让我思辨的心智得到无边的拓展,在美学的领域中,我领略到了引领“大美”的真观,拾到了导航人生未来之路的宝典。这句宝贵的箴言就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好多次,都来读这样一句话:我漫漫秋步轻游树下,看着花瓣飘飘逸逸扬扬洒洒,没有一点刻意飘香和故作美丽,也没有一点不舍和遗憾,随秋风落得平静而自然……我就问自己:为什么感觉此刻的秋花心境是一种不平常呢?是呀,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最精炼的一句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想,这就是自然赋予花的一种超然境界吧。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句话真让人联想起很多情境,于是对于人生或生活中呈现出来的许多美好就不想再用“美”来比喻形容和赞颂了,因为用“美”这个字眼儿实在不能涵盖真有价值的和有重量的东西。绚烂之极也许不是最美,而最美的那时刻,却往往是过了绚烂的芳华而归于平淡的时候。于是,我常常感触的是鸟儿听泉的祥舒,落叶归根的情愫,秋花落朵的平和,草儿知秋的春梦……似乎,当美好的潮头滚过心空后,归于自然平淡的那份感觉才更难得呢。
美学领域的超然必须灵动于不平常之觉感。美的真谛到底是什么?我们美学研究人总在寻找探研。越来越灵感于高山,高山的巍峨深沉,凝重毅然和不可动摇的与生俱来,让我们无论如何都觉得威威不可淡视其存在的深厚和高耸。于是,我们美笔墨下,淋漓豪放出山的伟岸和强博。我们越发会被海的宽广灵动起思维的涛波,挥笔蘸蓝墨绘出的是海洋的滔天巨浪和海水的源远流长,那份宽广是我们因为它的壮阔容量给我们的一份博大的感觉.然而我们认为的海并不灿烂,也不艳色芬芳,它把绚丽灿烂隐藏得无影无踪,因为它的意境是我们心归平静时一份超脱的感觉.所以我想说:海的美是超绚烂的美。海的是美学课程里最值得泼墨豪情描绘的广阔而意境深远的美。
生命讲求美,生活讲求美;美是一种追求,美是一种理想;美是人生拼搏的目标,美是生命价值的体现;美是天地人间的氛围,美是温馨世界的水平。美学家宗白华的点睛之说告诉我们,美然之“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然之:灿烂之极归于平淡,宋东坡居士曾经在给侄儿的信中将此言阐述得十分尽致透彻:“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色彩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有道是:淡者,平淡是也。或说:朴素无华,淡而味长者,谓之平淡;清新俊逸,淡但而有致者,谓之清淡;典雅端庄,淡然出之者,谓之雅淡;娟秀明洁,淡中有韵者,谓之秀淡——品高者常言道“淡泊以明志”,我们理解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平淡见天真”则是艺术的理想境界。“美是艺术”,所以美学的研究似乎可以立言“平淡见天真”而求索卓越吧。
美学领域值得我们探索的很多,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却启示着我们对美的探讨有了独特的思维和近乎简单化的深刻。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浮华的韬光隐晦或涵韵的金质沉积,于是,我们感觉和认为中的美那可真的是绚烂之极后的平淡。
1.景之美,清然不躁。雨后七彩虹,那是雨滴在太阳光的下折射的效果,原本无色的大气就能呈现出如此七彩光的美丽。原来,感觉中单一纯白,是由多种色彩组成的,而绚烂的七彩色组合在一起却也然构成了平淡之极的白色,淡然到一点绚烂都不显像的程度。而此刻的纯白淡雅却让我们更加品味和悠享。
繁华市景灯红酒绿固然美,而美学家更倾色于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更情趣于月色中小景,星空中的祥和;更绘注于春柳的舒展,溪水潺潺。有人说都市的高楼林立,豪格富局款款然,而更有几多美学卓客他们的笔下却是小村庄的晚夜,秧歌队的鲜活。是呀,蜻蜓点水见悠闲,昙花一现美瞬间;荷莲的出淤而不染,秋叶虽落也洒脱坦然;大海宁静送思远,乡野也然赛桃源……美的感觉是灿烂,美的感觉又何尝不是绚烂之极的那平和淡然。
2.人之美,气弘心逸。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方面的成就和高度世人瞩目。其人可谓美也。他的美恰好可以用“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来比喻。
因为宗先生的美学思想的提升达超然境界,于是他对世界万物的感知与众不然同。他感悟到的宇宙万物和品晰到的美的意境达通天地,恢弘高洁,气宇心态的淡逸灵犀让我们知道此人极品大师,钦佩至极。正所谓人之气弘心方逸,感天地之美者人定心仪万物生灵,故:人之美气弘心逸。仅晰《美学散步》,文之美让我们认识深刻,不得不惊赞:宗白华先生不愧是真理的探寻者,美学的醉梦者,更可谓是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宗先生以上对罗丹的评语又何尝不能恰如其分的用来评价他自己呢。
3.交之美,其淡如水。人说“平淡见天真”是艺术的最理想的境界,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则是谦谦君子的交友之道。
有道是: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是弘一大师李叔同在本人临终前留醒言于弟子的诗句。他一世青灯木鱼相伴,参禅打坐终老一生,此间无意于窗外的市景的桃红柳绿,却悟得一切繁华源自于平淡。
4.感之美,境界超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述的是陶公归隐山林间,悠然采菊东篱下,闲逸心驱人自在,山静然而心放高远,美学之灵感:在那一刻,似乎有一及其同共的旋律就从人心和山峰中一齐奏出,款款萦萦而融为一支轻盈的舒缓乐曲。
美学者,感之美是一种能力。感之美更是一种境界高低的标志。比如:隐居静雅处过与世无争的生活,从而宁静洒脱内心平和,真正达到平淡的境界。于是,就会“冷眼看世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源身在此山中”的迷惑现象也就没有了。也就不会被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所迷惑,心中的那杆秤在任何时候也能趋于正常衡量,不会缺斤两或短尺寸。如此平淡怎么不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呢。所以然:感之美境界超然。
5.行之美,激情孕平淡。宋苏轼在《与侄书》中言:“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领会了平淡的含义后方趋向平淡而活。信念或说观念引领行为。如何行之为美?皆因感知而趋向。
对于正值年少的青年人具有最强烈的好奇心,胸怀激昂奋进的斗志,拥有着无限的智谋和勇敢。此时他们积攒的能量超多,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那么,他们的行之切,动之效才是美,生活充满激情的此刻行之最美。反之,成年成熟了,丰富的阅历已经把激情沉积成宝贵的感悟,那么无论他是否已经达到了人生之路的理想目标,他都可能去追求平淡的境界。因此,我们说,该激烈的时候就激烈,该平淡的时候才也真就会平淡下来。
行动没错,行之美,风雨孕育经典,风雨过后彩虹总会出现。雨后的彩虹恰是激烈过后的平淡。
美学观感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内涵很多!给我们的启迪也很大。美到底是什么?无论是缔造还是感受,无论是定义还是立言,我们都本着自然、人生、艺术三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有对历史深沉的回忆,有对生命执着的追求,有对美的热烈的呼唤。求精神得以升华,追艺术愈显圆熟,终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让人生哲学及和美学精神贯穿于我们整个人生那达及美的过程,使其美的涵质和魅力经世传承,走向永恒。
[1]宗白华.美学散步[М].
[2] 苏轼.与侄书[М].
[3][德]鲍姆嘉通.美学[М].
[4]美学网著作论坛.
The most gorgeous flat
Yang Jing
(Academy of Fine Arts,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Truth beauty", guide life road of the future collection -- the most gorgeous flat". The author thinks: the beauty is a sublimation of the plain. Either creation or feelings, both definitions or Liyan, for the sublimation of spirit, art is more mellow, but beauty is "the most gorgeous flat".
"the most gorgeous flat"; the true concept of "beauty"; the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 field; plain to see mood naive
B83
A
1000-9795(2014)03-0089-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6
杨 静(1988-),女,安徽淮南人,从事美术理论研究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