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方言与串话研究

2014-04-17 09:12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押韵方言内蒙古

王 健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包头方言与串话研究

王 健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串话,是广泛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区的一种别具特点的民间韵文艺术形式。它是由当地广大蒙汉劳动人民并肩创造、共同培植的一朵艳丽馨香的民间文艺奇葩。本文以包头方言中的串话为例,揭示了串话的成因、特点及其丰富的表达内涵。

包头方言;串话;研究

“走西口”的移民活动造就了包头方言,它吸收了山西、陕西、河北等几个省份方言的养分,自然也就形成了多种发达的方言形式,比如串话、俗语、歇后语等。

什么是“串话”呢?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二人台资料汇编》一书里是这样解释的:“串话是内蒙古西部地区广大群众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诗,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让它合仄押韵,听起来节奏明快,语调流畅,类似外地的顺口溜。”串话在字数上没有严格的限制,但韵律活泼,节奏明快,幽默诙谐,别具一格。

包头方言中的串话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包头所辖的土默特右旗是内蒙古中西部 “串话”的主要发源地和流传地之一,这里有许多会编串话和善于说串话的人,用当地现成的串话来说,就是“土生土长土材料,土言土语土腔调,心坎儿的话儿往出倒,一说就是一特落”。这些串话大都应时而生,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运用广泛,有的已经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经常用语,源远流长,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一、串话的特点

1.音韵——一韵语成串。串话的音韵感强,比一般诗歌的韵脚稠密,几乎是每句末一个字都要押韵。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串话的押韵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异常灵活的。有一韵到底的,有中间换韵的,而中间换韵的次数也不相等,比较常用的且和其它韵文不同的是,押尾字相同的韵和末尾两个字同时押韵两种。

我们先看尾字相同的例子:

上山的、下坡的、穿红的、挂绿的、推车车的、担担儿的……

头疼啦,肚疼啦,浑身身疼啦,心疼啦……

话套话,话挤话,不怕她不给我说实话。

这种押韵的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葡萄话(一串串)。它的特点是结构相同,意思相近,念起来流畅,节奏感和音乐性很强,表达的内容连贯,给人的印象深刻,使人听了好像吃了一串一串的葡萄一样,味美、可口。

最后两个字同时押韵的,如:“他从门外进来往那儿一站,我偷悄悄这么一看,心里就凉了一半。”

这样的韵辙当地人在说的时候,是把重音放在押辙的最后两个字上。

2.语法——与包头方言构词特点基本一致。方言中表现形式多样的“圪字词”、“叠字词”以及“儿化词”是构成串话的主要成分。如:“馒头蒸得虚个腾腾儿,窝窝推得薄个灵灵儿,白菜切得碎个生生儿,山药烩得绵圪洞洞儿,辣椒子炸得油个层层儿,黄瓜调得脆个铮铮儿,舀上点儿盐汤酸个茵茵儿,葱花儿一炝香个喷喷儿……”,从例子看,相似句型的一再重复也是串话在语言结构上的显著特征。

3.语言——通俗化、口语化。串话来源于贫苦农民、车倌、羊倌、市民等劳动人民口中,它的平易、朴素、浅近和通俗,在于不矫饰、不做作、不卖弄,使人们从中窥见生动丰富的内容,体味到生活的情趣,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蓝盈盈的天打雷嘞,山水下来咋回嘞?晒开的粪还没堆嘞,葫芦条还没埋嘞”, “黑夜下雨白天晴,误不住长工迭圪塄”。“迭圪塄”是打土围墙或者打土坝。

4.风格——豪放幽默,诙谐风趣。由于地广人稀的原生态生存环境和淳朴的民风等地方特色的因素,包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耿直、大方、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面对大自然和千姿百态的生活现实,他们胸怀坦然,勇于克服困难,对不良现象敢于批评讽刺,这些表现到意识形态的串话上,其讽刺功能显得格外辛辣、有力,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反映出当地劳动人民健康向上的浪漫主义情趣。如:

上下一般胖,好像个顶门棒。

三个蔓菁砌下个脸,两颗黑豆安下个眼。

前奔颅后把子,看你那个灰架子。

黄毛头发两根半,秤砣鼻子歪砍转,杏核眼睛灰蓝蛋,大嘴一哆嗦真难看,车轴脖子不洗涮,脸蛋子就像灰瓦罐,脊背宽得像个煺猪案……

“棒”、“ 蔓菁”、“ 黑豆”、“秤砣”、“ 车轴”等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尽管这组人物肖像描写丑化的有些夸张,但形象灵动的词语,营造出幽默、诙谐的语言环境。

二、串话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

方言中的串话、顺口溜,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代表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以至于这些串话和顺口溜一出现,便充满了生命力,甚至流传多年。

1.反映商业的。包头老人还能随口说出当时流传着的商业诚信串话:“德华兴的帽子,大德成的鞋([h213]),永合店的棺材往出抬。”这里颂扬的是商家的声誉和店铺的产品质量。

2.表达真挚爱情的,比如:“三畦畦韭菜两畦畦葱,你是哥哥心上的人”;“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穷”等。

二人台《光棍娶妻》中花嫂给牛大的信,表露了花嫂爱慕牛大的深情厚意:

天上的星,心上的灯,咋也赶不走你那人影影。霜打山花火扑扑红,老天无情人有情。寡妇的荷包姑娘的心,十年的黄连除了根,黄瓜瓜盼熟甜生生,只盼你点头说声行。

3.颂扬地方特产的,比如:土右旗的西瓜糜米饭,固阳的莜面、山药蛋,郊区的蔬菜,石拐的炭。

花圪台的倭瓜,章盖营子的蒜,要吃葡萄一溜湾。

小河畔的西瓜大圪蛋,樊山沟的水果惹人馋,神池窝的葱,小庙子的蒜,刘孤梁出得好大炭。

以上数说的是包头所辖的几个旗县区的不同特产,瓜、粮、菜、炭各有千秋。

二人台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曲种,特别是在土默川、鄂尔多斯、后大套一带更为流行。比如,《探病》中刘干妈道白:“娶干妈的时候用的是‘新城的鼓、旧城的轿、喇嘛湾的唢呐,毕克齐的号,二骡子轿车牛腿炮,车倌还戴得红缨帽,一进门就响了两声连二炮’”,这段串话台词反映了当时不同行当的不同优势,简便上口,便于记忆,用今天的话说,是上好的广告语。

4.有关饮食方面的。饺子是当地人普遍喜欢吃的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因此人们在包饺子的过程中边做边念叨:“白面提成钵钵,羊肉锉成沫沫,两手一捏,醋蒜一握,往嘴里一搁。”

5.有关地名的。“出了萨拉齐西门外,吴坝过去是朱尔圪岱……出了萨拉齐北门外,威俊、马留儿、阿刀亥……出了萨拉齐

东门外,小厂来得快,西、东老丈营子、苏卜盖……出了萨拉齐南门外,南园子的水地真不赖,拔了麦子种白菜。”

这段串话串联的就是萨拉齐四周的村庄。萨拉齐是包头所辖的塞外重镇,原来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出了这四个城门均有道路通向附近村庄。串话说明萨拉齐是四通八达的重镇。

总之,包头的串话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非常宽泛,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有的激励人们奋进向上,有的讽刺挖苦歪风邪气,更多的是歌颂男女爱情,这些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再加上语言精练、流畅自如、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成为包头文化特有的瑰宝,也是包头历史的见证。

[1]王世一.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М].万方数据,1994. [2]二人台资料汇编[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3]张也.西部方言与文化[J].广播电视大学,2006(02).

The research of Baotou dialect and the crosstalk

Wang Jian

(Baotou Railway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40, China)

Crosstalk, is a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art forms widely spread in the West Inner Mongolia area. It is a folk flower by the local masses of Mongolia and Chinese people to cultivate a gorgeous fragrant literature. In this paper, the crosstalk in the dialect of Baotou as an example, to reveal the crosstalk causes, characteristics and rich expression.

Baotou dialect; crosstalk; research

H17

A

1000-9795(2014)01-0076-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1-27

王 健(1963-),女,北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押韵方言内蒙古
方严的方言
押韵押出韵味儿
方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我给小鸡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