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鲲
(济源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科,河南济源454650)
济源市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途径分析
李鲲
(济源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科,河南济源454650)
针对济源市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增收的预期不稳定、农村消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民预期支出压力大以及农村消费观念滞后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扩大济源市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加强引导和监管、引导更新消费观念以及加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近年来,济源市的农业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形势稳定快速发展,农民就业创业状况继续转好,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民生民计持续改善。特别是2013年,面对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济源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人均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济源市的农业发展比较全面。
面对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近年来济源市农业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的大力度投入来实现,而依靠农业内生动力促进农业增长的机制还不完善,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亟待完善。为了进一步巩固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好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根据目前济源市农村的实际,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当前农村消费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途径,确保农村消费市场健康发展[1-3]。
2013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呈现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7611元,与去年同比增加1300元,增长20.7%,已达到了较快增长速度。从农民消费构成看,消费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具体来说:一是受食品价格高涨影响,食品消费支出大幅增长。2013年农民食品消费现金支出达到2434元,同比增长10.1%,占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比重达到32.0%(若再考虑上农村居民的实物性食品消费支出,这一比重将更高),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二是衣着消费增长幅度较大。2013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541元,同比增长15.4%。三是农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居住消费快速增长。2013年人均居住消费1081元,同比增长23.2%。四是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大幅增长。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人均支出704元,同比增长32.6%。五是交通和通讯消费继续增长,增势强劲。近几年来交通和通讯消费高速增长,已经成为第二大消费类别。2013年农村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人均支出已达1326元,同比增长16.9%,势头不减。六是教育支出加大,教育服务消费明显上升。2013年度,农村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人均支出632元,同比增长21.3%。七是农民医疗保障加强,医疗费支出较快增长。随着农村医疗设施逐步完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农民看病有了基本保障,促进了农民的医疗消费。2013年济源市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90余元,同比增长138.0%。
目前,济源市的农村发展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时期;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特色农业道路的重要时刻。但农村整体的消费现状不容乐观,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制约着对“内需”的拉动能力。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增收的预期不稳定,制约消费增长和升级
近年来,中央制定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在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确立,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相比仍处于低水平,农民收入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民对增收的预期不稳固。受到收入相对低水平和增收预期不稳定的双重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农民消费支出以及消费层次的提高[4]。
(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消费市场长期疲软
虽然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实现较快增长,但总体上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讲,农民收入仍处于低水平,且收入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季度数据为人均现金收入,为方便比较,使用2010年度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0的2298元扩大到2010年的8697元;从近10年的相对差距来看,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也从2000的1.95∶1扩大到2010年的2.1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疲软。201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7611元,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17405元,农村居民消费仅为城市居民的43.7%。“三个农民抵一个市民”成为当前农村消费水平的真实写照。
(三)农村消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维权难度大
农村消费市场消费水平低,消费能力弱,对价格更为敏感。由于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商品流通的渠道还不畅,农村商业流通的组织以及设施还较落后,随着城市打击伪劣商品力度的加大,农村市场成为了不少非法经营者制假售假、销售不合格商品的“主阵地”,也使农村成为当前消费领域的问题多发地[5]。由于农民的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既缺乏足够的产品信息,也缺乏收集信息的资金,更缺乏分析信息的知识和能力,高昂的信息成本使他们遭遇假货时多采取了“忍气吞声”的办法。
(四)农民消费环境不佳,抑制农村消费发展
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的公共配套尚处在低级水平,交通、通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城镇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都影响着农民的购买积极性,从而限制了部分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广泛普及。另外,由于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相对偏少和厂商在农村的销售服务网点偏少等方面的原因,使农村消费市场的商品流通不畅,商品流通成本较高,农产品之外的大多数商品,中间环节成本基本上都高于城市,从而导致农村消费品数量较少,农民一般很难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农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消费环境的严重制约,商品流通成为农民消费的最大阻碍[5]。
(五)农民预期支出压力大,生活质量提升难度大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在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农民预期支出压力更大。目前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减轻了家庭负担,但上大学的子女教育费用支出才是农村家庭最大的教育支出负担。另外,虽然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实施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目前的新农合,相对于当前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于解决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作用有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层次相对较低,保障水平较弱,对于真正解决养老问题的作用也比较有限。再加上当前物价迅速上涨等,各方面的生活消费必需品和服务的成本都在不断提高,严重压制了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发展。另外,农民同时作为生产者,其用于生产投入的成本总体也在不断上涨,农民的预期支出压力非常大,在目前的条件下,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难度仍很大。
(六)农村消费观念滞后,制约消费质量提高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消费观念较为滞后,消费信息不畅,导致农民盲目消费或不敢消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加上农村婚丧嫁娶等人情消费攀比奢办,严重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正常生活消费需求,挤占了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生产投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正常支出,也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从数据上看,近年来,农村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一直徘徊在7%左右,2013年为5.9%,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距离农村全面小康要求达到的9%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农村人口比重高,农村市场巨大。我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一员,虽然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农村人口仍占人口的大多数,2010年全市农村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仍达到50%以上,农村消费市场非常庞大。
从消费总额看,全市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264万元,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2158万元,城镇以下的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2.9%,比例非常小,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额仅占城市居民人均消费额的5.8%,也说明了农村消费市场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从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上看,农民用于食品、居住、医疗等生活必需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比重高。如食品支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比重比城市居民高12.6个百分点,即便如此,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额也仅有城市居民的59.3%,说明农村居民在饮食方面也是低水平的,饮食结构和质量上与城市居民差距巨大。而对享受型消费即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上,城乡居民差别就更大。如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比重比城市居民低5.3个百分点,而从绝对额看,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支出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3/10,衣着方面,农村居民主要还是满足生活必需,而城市居民已经追求品牌和档次,衣着支出比重比城市居民低了8个百分点,绝对额上,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26.4%。可以看出,未来随着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据测算,农民每增加1元消费支出,将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按照目前济源市农村人口34.8万测算,如果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在现有的基础上增长一倍,即达到15222元,是现有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87.5%,那么全市农村居民将为全市增加45亿元消费需求。因此加大对农村市场挖掘潜力,对于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加快消费增长具有战略意义。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国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而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只有多方努力把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让农村市场“火”起来,才能带动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根本
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基础,也是关键。只有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改变现有的农民对增收不稳定的预期,才能真正拉动农民消费,使农民敢于消费。因此,要按照“重点培育、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励农民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群水平;建立完善产业化集群考核机制,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发挥城镇建设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的作用,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就近转移就业,增加现金收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二)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占人口多数的广大农民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据测算,抛开在食品方面的花费,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纯消费性的支出占其人均收入的比例都在45%左右。目前全市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却只有城镇居民的51.6%,而消费占城市居民的66.5%。说明农民的消费意愿并不弱,只是低收入限制了消费能力和消费升级。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强农村交通、通讯、电力、自来水等公共产品投入,健全农村公共设施维护机制,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加快农村消费软件环境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等,增强农民的经济安全感,使农民享有最基本的社会福利。通过以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即期消费需求。
(三)加强引导和监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整顿规范农村市场秩序,确保消费安全与消费权益,为农民消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要对农村消费群体加强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的宣传和引导,改变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念;二是加大基层执法部门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农村食品安全应对机制。第一,抓好分散在乡镇和农村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餐馆等的整治,遏制问题食品在农村生产和流通。第二,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农民防范不安全食品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建设,构建市、镇、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重心向农村下移。
(四)引导更新消费观念,积极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加上农民收入的逐年增长,农村消费市场将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享受型的农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将会逐年持续上升,农民将会整体加速向全面小康型消费发展。因此:教育和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现代的消费观念,摒弃盲目消费和不敢消费等落后观念;从单纯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消费,向追求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转变;鼓励农民消费向潮流型和城市型转变。提高现代服务消费比重,丰富农民的文化消费内容,提高农民消费的整体质量。
(五)加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流通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定点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构筑点线面相结合,适应农村市场特点的流通网络。拓宽农村销售渠道。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和农资中心建设,促进流通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引入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利用连锁网络为农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增设耐用消费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借助“绿色节能家电下乡”,鼓励大型厂商前往农村开拓市场,让更多的优质产品占领农村消费市场。
[1]尹世杰.不断提高消费质量,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消费经济,2005,(4).
[2]何昀.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农民消费质量问题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
[3]柳思维.关于重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的思考[J].消费经济,2001,(1).
[4]王孝春.提高农民消费质量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8,(4).
[5]杨燕芸.扩大大理州农村居民消费的途径[J].价值工程,2010,(13).
[责任编辑 程光辉]
Analysis of Expanding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Jiyuan City
LI Ku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yuan Municipal Statistics Bureau,Jiyuan 454650,Henan)
The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Jiyuan City finds tha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rural consumption are:unstability of peasants'income expectation,increasingly prominent rural consumption security issues,heavy pressure of peasants'expected expand iture and lagged rural consumption idea.On the base of the findings,way to expand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Jiyuan city are put forward,such as,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peasants,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public goods,to strengthen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to guide the update consumer attitud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modern market.
Jiyuan;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10.3969/j.issn.1672-0342.2014.02.021
F327
A
1672-0342(2014)02-0077-04
2014-05-17
李鲲(1977-),女,河南济源人,济源市统计局社会科技科副科长,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