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花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于日常生活之中书写人生
——评女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李金花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日常生活浮出历史地表,相应地也出现了许多表现日常生活的作品。女真的大量创作都笔落于日常生活,表现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庸,而于其中流露出她对生活的认知与理解。
辽宁文学;女真;小说创作;日常生活
这是一个日常生活的时代,吃饭、穿衣取代了信念、理想。反映在文学中,有关“启蒙-救亡”的宏大叙事找不到了,只能找到历史的剩余物。小人物、小感触、小事件,密密麻麻地编织了文学的网。当这个时代全力以赴地关注世俗人生和感性经验时,女真也自觉地选择日常生活作为其创作的出发点。至于女真所写的日常生活,只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活着”,只写琐碎与庸常。因为,在女真,生存就是意义。
日常生活的原初面貌在女真的笔下得到了镜像式的呈现,艺术的虚构反而比真实更真实。女真在写日常生活时,往往着重于家庭生活的表现,毕竟日常生活很大程度上寄于家庭当中,而女真作为一名女性,又使得她天然地倾向于关注家庭生活。一直以来,家庭都被比作温馨的港湾,给人们遮挡风雨,事实上,这只是我们的想象。女真在她的作品中抛弃了浪漫的想象,直面家庭生活的喧嚣与危机。在她的作品中,非但难觅家人间的亲密细语,反而总是听到刺耳的争吵。《中风》中的卓尔想继续学业,在遭到父亲反对后,同父亲发生争执;《生为人母》中的汪月芬与儿子因育儿理念不同,而发生口角。家庭生活的甜蜜退去了,只剩下幽幽的苦涩,却又有口难说。《白头》中的周洗尘因身体原因从教学一线上退下来,遭到妻子的埋怨,却又怕妻子担心,只好沉默;《隐瞒离婚》中的徐莎莎同出轨的丈夫离婚后,为了假面的平和,不仅要将离婚的事实隐瞒起来,还要在公婆那里继续做孝顺的儿媳。这苦涩里所带的悲哀,唯有当事人才更加痛彻。而那些羁绊于日常生活中的读者,则很容易在女真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与主人公们产生共鸣。
女真在写家庭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更是注意到了家庭中的男女。女性的凸显和男性的缺席,导致其作品中两性的失衡。女真作品中的男性是尴尬的,他们既无法像传统社会中的男人那样做着“家长”,担起家庭的重担,更难以尽到对家庭的道德义务。《中风》中的闻有家生活在岳父家里,《准备离婚》中的老潘则靠妻子改善住房;而像《隐瞒离婚》中的邱大维和《家庭食谱》中的“他”,都抛弃了妻儿,且因缺少最起码的责任感与道德感,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相比之下,女真作品中的女性则一直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角。她们操守着传统女性的美德,坚忍与无私,为家庭默默奉献着。《生儿育女》中的董大梅,放弃了自我,完完全全地沉沦在日常琐事之中,除了要当好一名公交司机,还要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各种角色,当好妻子、做好儿媳妇、当好女儿、做好母亲;《生为人母》中的单身母亲汪月芬,本可以在辛苦一辈子后,享受老肖带给她的温暖,却又因儿子留下来的小孙女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幸福。
女真尽管无意探讨日常生活的意义,只关乎具体的生活,但却在危机四伏的生活中,反映出了当下社会百姓的生存欲望。《生儿育女》中的大梅只是希望女儿能上所好中学,接受好的教育;《中风》中的闻有家只是希望每个月的安置费能多点,生活不那么拮据。或许说欲望并不准确,因为他们所想要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奢侈的物件,只是希望生活有保障,教育有希望。
政府、媒体与知识人的合谋,制造出的虚假幻象,正在蛊惑、催眠着百姓。普通小百姓正在“被幸福”,而有时他们也相信自己是幸福的。事实上,有闲阶级的安然与舒适,离他们是那么遥远。明亮下的阴翳,才是被忽略的现实。经济、政治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依然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困苦。《追小偷》中,职能部门的失职,不得不让女业主冒着危险,亲自捉小偷;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得不让《生儿育女》中的董大梅四处奔波,为女儿择校。女真疏离意义的写作,却又无意间贴近了现实的紧迫。她通过笔下人物的遭遇,揭露了现实的忧愁困苦的原因。
近两年以来,女真的小说创作,已经从家庭生活中突围,走进更广阔的社会,描写更丰富的人生,不过,仍浓墨于平凡的小人物。《狐狸的忧伤》写过着凄苦生活的歌厅小姐,《黑夜给了我明亮的眼睛》写辛苦工作的夜班出租车司机……作者始终关怀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像当年池莉说自己就是个小市民一样,或许女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是怀着一颗市民的心态,关注最琐碎平凡的人生。
读女真的作品,会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情感。那缓慢的叙事节奏,也正如生活的水流。故事里的人物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会挣扎,但是在颓败后,也只是哀怨,默默地接受一切,然后继续过他们的日子。他们仿佛是乐天的,总能平静地接受命运带给他们的一切;他们又似乎非常懂得生活,因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过活,他们又有何理由叛逆。而这与文本之外真实世界里的人们多么相似。生活是有意义的,存在的一切也都有其合理性,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终将磨损掉那些坚韧的意志。
[1]陈晓明.小叙事与剩余的文学性——对当下文学叙事特征的理解[J].文艺争鸣,2005(01)
[2]胡玉伟.走在归“家”的路上[J].当代作家评论,2008(02).
Writing life in the daily life -- Comment on the Nvzhen's short story creation
Li Jin-hua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China)
Since 1990s, the market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and also with the stressing of social daily life, there accordingly sprout up many literal works that depicted people’s everyday lives. So it is with Nvzhen, whose works were rooted in daily lives, expressing how trivial and plain of the routines for one could perceive her own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life.
Liaoning Literature;Nvzhen;novel creation;daily life
I207.4
A
1000-9795(2014)01-0071-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1-24
李金花(1989-),女,辽宁海城人,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