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霏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宋雨霏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的原因,从而寻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第一,网络中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大量而全面的信息。在网络时代,教育者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都可通过网络来获得。第二,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网络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他们可以同别人交流,释放自己的情绪。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网上开设网页、博客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第一,缺少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一部分学校已建立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但这些网站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第二,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有掌握系统的网络知识,不能适应网络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第三,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误导。一些学生因抵抗不了网上的种种诱惑,从而沉迷网络,荒废了学业。
(一)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使教育者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文化,一些教育工作者还来不及适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没有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很难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容和方法上的不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再对教师建立信任和认同,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三)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关系着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大学时期,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于各种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信息丰富的网络正是满足他们各种好奇心的途径。于是很多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不愿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责任。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首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选择要严格。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才建设,坚持选拔一批业务精、素质好,同时能熟练网络知识技能的教师,充实到教育队伍中来。其次,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有计划的培训。组织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熟悉和掌握大学生网上行为和心理特点,发现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以往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引进新的元素。因此,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应有意识的深化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的宣传,以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三)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自律能力。大学生是网络的直接接触者,必须使他们树立网络自律意识,从多方面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因此教育者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他们抵制有害信息的能力,使他们遵守网络道德。
总之,突如其来的网络文化已经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但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正面信息,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将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手段更好的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1]郭倩倩.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6.
[2]乔蔚虹,刘志斌.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5.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ong Yu-fei
(Marx's College of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evolve,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d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alysis of network culture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reasons, which seek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asures to bett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1-0038-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1-24
宋雨霏(1988-),女,辽宁锦州人,从事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