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的理论模型评析

2014-04-17 09:12:21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非政府外交

王 峥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公共外交的理论模型评析

王 峥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在公共外交的行为体系中,行为主体主要包括政治国家和社会公众,而社会公众随着公民社会和全球化的发展,又不断衍生出新的行为体形式。公共外交经历了国家主导型、公众参与型、非政府组织参与型和多主体互动型,通过剖析公共外交的不同理论模型,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公共外交;理论模型;借鉴意义

一、国家主导型公共外交

在传统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中,政治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中心。当政府权力完全覆盖社会领域时,国家处于完全的优势地位,两者之间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大国家,小社会”是对该时期国家和社会结构模式的高度概括。在此种国家社会关系模式中,国家是公共外交的唯一行为主体,是公共外交活动开展的基础。在“大国家,小社会”的公共外交范畴内,国家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商务活动、国际教育项目等方式,树立国家形象,赢取国家声望和国际影响力。国家品牌化是国家主导型公共外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形式。赵启正先生认为,传统的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他国家公众所开展的,旨在提升本国形象或声誉的活动。

二、公众参与型公共外交

国家治理方式的不断变革,公民社会的力量蓬勃发展,都使得国家和社会的二元结构不断受到冲击。在结构框架内,国家和社会逐渐分离;在权力格局中,社会权力不断增强,社会参与、国家和公众相互作用,是新公共外交的基本内涵,也是公众参与型公共外交的题中之意。新公共外交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民间非政府组织参与,以文化交流活动为主要载体的针对他国公众尤其是精英阶层的外交活动。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社会公众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这是公众参与型公共外交活动中国家和公众的基本关系模式,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型公共外交

全球化是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最大变革。在现代世界体系中,传统的国家权力边界受到了威胁,民间社会力量在不断壮大,非政府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全球性议题的主要推动者和倡议者,成为了该问题域的主要行为体。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成为了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在利益域场内,由社会公众组成的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成为了公共外交的主要行为主体。美国学者约丹认为在国际政治中,非政府组织显示了国际社会的一种政治现实,非政府组织调动、理清和代表了不同层面人民的利益和关切,非政府组织被广泛地认为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有动力的现象之一。

全球性问题越来越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内政治危机、地区冲突和种族矛盾等问题,也越来越走出传统国家的限度,成为世界关注的准国际化问题或国际化问题,而国内和国际问题的解决与否以及解决的程度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这也是当下公共外交实践的一个基本逻辑,正是因为诸类问题的复杂性和跨国性,国家在政治权力的维度之外,愈加倚重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和影响。在公共外交的范式内,非政府组织发挥自身特有的群体优势,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推力的基本思路。

四、复合主体互动型公共外交

在工具性意义的国家范畴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不同社会群体依凭全球网络系统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争取群体利益的过程中与国家展开了权力博弈。群体利益的多元性,社会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目标追求的差异化和异质性,导致了在公共外交的实践发展中,不同的“利益攸关者”不仅存在着彼此之间的利益博弈,而且也存在着其与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危机。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网络结构,加强二者之间多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公共外交多主体之间的危机管理机制,是公共外交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任务。危机公共外交是公共外交发展的新形式和新阶段,在新时期的国际政治环境中,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建立公共外交多行为主体互动交流的网络体系,培育危机管理模式,为公共外交的成功运行开辟新思路。

五、结论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共外交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存在特征,从国家主导型的国家塑造,到公众参与型的新公共外交,再到非政府组织主导型的全球问题议程,再到对复合互动型的危机公共外交管理,演示出了公共外交主体的历史性变迁,也折射出了公共外交内在衍生的逻辑理路。通过对四种公共外交理论模型的剖析,对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开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增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大目标。在公共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进路里,探索国家发展的思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Jordan and Peter Van Тuij1, Po1itica1 Responsibi1itу in Тransnationa1 NGo advocacу,Wor1d Deve1opment Vo1. 28, No. 12,2000.

[2]Wa1terRoberts, What Is Pub1ic Dip1omacу? Past Practices, Present conduct, Possib1e Future, Мediterranean Quarter1у: Fa11 2007.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public diplomacy

Wang Zheng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China)

In public diplomacy behavior body system, behavior mainly include the political state and the social public, and the public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and constantly develop new actors form. public diplomacy through country led, public participati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and multi-agent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odels of public diplomacy,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public diplomacy; theoretical model; reference

D80

A

1000-9795(2014)01-0019-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1-26

王 峥(1985-),男,安徽人,从事政治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非政府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
财会月刊(2018年9期)2018-03-28 18:34:01
财政违法行为及监督的演化博弈分析
财政监督(2018年5期)2018-03-09 02:22:38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 10:28:34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外交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
中国修辞(2015年0期)2015-02-01 0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