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4-04-17 08:57周娟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道路桥梁

周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迈进。高职教育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开设道路与桥梁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大大提升了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的进步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施工企业对岗位任职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成为该领域内人才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一、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主动适应新的时代环境,不断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中注入新内容。

1.道路与桥梁专业课程改革仍需加强。在高职道路与桥梁的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课程改革和资源建设,对此,高职院校应首先调研社会需求,建立课程开发与资源建设平台,并不断优化这一平台的运行和巩固。课程中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优势应当继续加强,与此同时还需强化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创造机会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具备过硬的实际技能。教育教学观念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为此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模式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目标的设置应当体现学生能力结构的完善和课程知识传授方式的优化。我国人才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首先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为主要内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的教学目标设置中已经普遍实现了这一要求,在各院校公共课的教学中具体实施。学生应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备必要的组织能力,以确保在今后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工作。同时,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还应当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从事道路与桥梁不同的岗位应当具备的普遍性技能就是行业通用能力。例如在各岗位中普遍要用到计算机,因此学生就应当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只是行业通用能力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专业术语和特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行业内的基础能力素质。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应当注重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便是专业综合能力。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必须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处理工作中的问题。为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对学生的施工图纸识读能力、工程测量能力、施工放线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在优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以提升学生的公路与桥梁局部工程施工操作技能,以及管理能力和工程概预算能力。

二、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

1.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原则。当前在高职道桥专业人才培养中大都采用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施工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学生可以到企业中的各岗位进行实习锻炼,这对于检验自己的理论所学十分重要,他们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中有所侧重,或者直接向高职院校发布订单,院校按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到企业中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不但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给学生的成长锻炼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2.结合实际原则。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将校内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学生在前两年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大三阶段则拿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在不少高职院校被采用,学生技能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较早接触工作环境,缩短了毕业之后的磨合期。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大的不足就是学生理论学习时间过长,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不能同时进行,二者之间的转化和验证不够及时。因此,也有一些院校采取边学习、边实践的模式。学生在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时间到企业实践,理论知识及时转化成实践技能。但是这种模式只对学生技能的提升有所帮助,因为他们对企业环境的接触都是短暂性的,所以不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情况,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3.人才的培养应当在工学交替中进行。工学交替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工学交替其实就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边学习、边实践模式,但是工作交替能够将这种模式落实得更具体、更系统,从而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更加深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教师可以到企业中亲自指导学生的实践,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学校具体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

三、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完善课程体系。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支撑,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与社会需求之间建立对应性。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对社会需求进行广泛的了解,掌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切合这种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模式。还应当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使得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具体的岗位要求也应当在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加大真实环境的模拟力度,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当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中不断强化和提升。专业课程体系中对于工学结合的具体应用也应当设计出相关的课程与章节。

2.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转化到现实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优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体现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为此在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教学中应当考虑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实践等形式。传统的教育方法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即使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新的教学方法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主,激发他们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热情。例如在案例教学中,院校可以选取当地比较著名的建设项目或者大型道路与桥梁建设企业,组织学生到实地参观学习,与工人师傅深入交流,了解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各岗位在项目完成中发挥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将来工作中的价值。

3.改革教材内容。道路与桥梁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处于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当中。因此,高职教学应当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不断将学科前沿理论成果充实到教学中来。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我国道路与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程度应当成为教材内容调整的又一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施工技术不断更新,而且桥梁建设中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层出不穷,但是当前高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不及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应当不断充实与更新教材内容,满足社会建设事业的需要。

总而言之,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应当根据人才需求动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道路与桥梁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道路桥梁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