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困境及成因分析

2014-04-17 08:57陈福明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7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高职

陈福明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职或技师学校升格而成,起点低、起步晚,其内涵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的薄弱已成为阻碍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加强文化建设是国家、社会赋予的使命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大学要传承创新文化,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我国学者顾明远也曾经指出,从教育的功能来看,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还要培养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我国当前处在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其全面发展的根本

普通大学追求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高职院校追求的是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两者具有较大的区别。高职教育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必须将技术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地结合,凝聚形成独特的高职院校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高职院校只是培养“匠”、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的现象,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既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学生。

高职院校文化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自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指导学校形成正确的育人理念,在学校里形成一种凝聚力、一种精神,引导全校师生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或者制度、机制,完善学校各方面的治理。

二、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重技术培养,轻文化育人

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的人才为目标,悄然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半壁江山。但是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技术能力本位化的思想,重技能训练、轻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我国的高职教育仍然停留在“职业”的文化观中,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还是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以及学校各项设施建设,都存在重技术培养、轻文化育人的现象,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工具理性完全高于价值理性,高职教育成为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代名词,很少兼顾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工具理性至上的价值观在高职学生的行为方式上有着充分的展现。有研究表明,当前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多倾向于学习实用性学科和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对人文知识并不关注,部分高职学生也在忽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此外,当前高职学生群体中自卑、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高职学校重视技能培养,轻视道德、心理等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当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技能本位的倾向也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合理。有研究显示,有35%的企业领导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主动性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亟须提高。有52.3%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感到知识不够用,自身知识面狭窄,22.1%的毕业生感到自身能力不足。很多用人单位一致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几年处于优势状态,却很快就被本科生超越,变得毫无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前高职院校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存在的缺陷。

(二)过分推崇企业化、职场化,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塑造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一流的职业技能,让高职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工作内容,高职院校一方面广泛吸收企业文化、职场文化,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经费改造学校硬件设施,严格按照企业的环境来建造学校教育的实训室,将学校比作是工厂、教室是车间或者岗位,对学生的培养如同企业对员工的培养,强调高职教育与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的零对接。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学校与企业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组织目标完全不同,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学校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创造社会效益。在技能教育的办学观念全面盛行之下,过分强调和推崇企业以及职场文化,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高等技能训练,企业、行业文化掩盖了高职院校文化传授的使命,使得本就缺少文化积淀的高职院校更难以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诚然,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要想跟得上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建立起自身特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吸收和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但过分推崇企业文化可能会使学校失去本应有的文化追求。

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是为育人服务的,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判断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一味嫁接企业文化,会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只会干活的“机器”,这有悖于当前企业的用工理念,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认识的片面化、形式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种独特而又新生的力量,在文化建设方面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和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片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对文化建设理解出现了偏差。

一是实施意识领先方略,强化水安全意识。充分重视水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提高水作为资源要素、环境要素、生态要素、安全要素的基本认识,统筹谋划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尤其是地方政府责任,把水安全责任落实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节水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面客观介绍水资源危机、节水常识,保护水文化遗产,提高公众节水意识。高度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水安全中的积极作用,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

其一,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是物质文化建设,将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当作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重金打造学校的外部文化。将教育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层面,高职院校变成了职业技能教育的训练场,丢失了教育本应当有的育人的灵魂。

其二,将学校文化建设片面理解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明确的目标、详细的规划、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及丰富的书面材料,但是这些书面的制度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也就难以内化到学校师生的内心、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仅停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上,认为高职院校的文化是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表现,将学生的文体活动当作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并非同一个概念,校园是一个活动场所的概念,校园文化建设偏重于强调校园文化氛围,而非学校文化的全部,它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一起,是学校的亚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载体。高职院校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组成,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高职院校这种对文化建设的浅层次、片面化的理解,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够专注于高职院校内在文化建设,仅仅是在做表面文章,阻碍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难以形成能够充分展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完善的高职院校文化。

三、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

高职教育在诞生之初就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担负起文化育人的责任,同时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的作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决定高职文化是大学文化和职业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高职院校所特有的文化,但与此同时,双重属性也导致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在继承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借鉴普通高等教育文化、创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之间艰难的探索。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一直在努力摆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子,但是却始终存在着重器轻道、重技能训练轻人文素养的问题;一直在努力构建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但是又出现了过分吸收企业、行业文化、忽视自身育人的本职功能的倾向。

(二)高职教育的特殊构成

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由四种方式形成的,一是原来的高专、中专学校升格形成的高职院校,二是成人高校转型成为高职院校,三是普通高校分离出来的职业院校,四是由社会团体、集体及个人投资的民办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落后是这些学校的共同之处,高专、中专学校由于生源以及学校自身层次的原因,文化普遍缺乏;成人高校作为松散型组织,也难以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普通高校分离出来的职业院校在文化方面也远不可与原来的学校相比;民办的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其在文化建设方面更是存在诸多问题。由这些学校升格形成的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显得先天不足。

(三)高职院校短暂的发展历程

(四)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

学校的文化建设与整个社会大文化背景是直接相关的。在中国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以成人为教育目的,以伦理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相一致。近代社会以机械和分工为基础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促使学校文化为“成事”必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成为知识学习的奴隶。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又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社会对科学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新生力量,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重重挑战,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过于注重技能和专业的训练,没有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校教育文化育人的本质。

(五)高职院校自身对文化建设内涵及意义认识不清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困境中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高职院校内部,学校行政领导部门、学校领导层文化意识的淡薄,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搞文化建设是本科院校的事情,或者认为文化建设并非学校发展道路中的一件大事。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还是停留在经验型的管理为主,忙于应付日常性的事务,重形式工作、轻内涵建设。

此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存在对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清楚的问题,认为文化建设就是美丽的校园环境、完善的设施、写在文件里的规章制度和热闹的学生文体娱乐活动,并没有对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六)文化整合措施不到位

高职院校文化是高等学校文化、职业教育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高职院校应当根植于当前困境,将各种性质和类型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才能够走出当前现实发展的复杂困境,制定出超越现实与历史的、独特的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如何进行文化整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面对的难题。当前高职院校只是将各种现成的文化拼接起来拌成的“文化色拉”,只是分别取了各种文化的形式而没有吸取其精华,没有对各种文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取舍、综合和转化,这样就难以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文化,也往往会使高职院校偏离其育人的本质。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他们用“五招”育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