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咏扬州诗词中的世俗风情美

2014-04-17 08:48:58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扬州人瘦马琼花

陈 群

(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扬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其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秀色可餐的风景吸引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历史上文人歌咏扬州的诗词不在少数,所歌咏的具体对象不仅有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还有世俗风情。探讨咏扬州诗词中关于世俗风情的主要类别,使读者领略咏扬州诗词中蕴含的世俗风情之一斑。

吟咏扬州的诗词中,世俗风情的内容涉及面甚广,此文仅以岁时习俗和美食、扬州美女、扬州名花作为介绍对象。

一、吟咏扬州的岁时习俗和美食

钱传仓先生在其《扬州民俗》一书中说:“俗称‘四世八节’的岁时习俗,大都起源于古代,以岁首为始,岁末而终,周而复始,世代相沿。”[1]咏扬州诗词涉及岁时习俗的内容为数甚多,如姚合的《扬州春词三首》其一:“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李中的《广陵寒食夜》“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绮罗香未歇,丝竹韵犹迟。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清人王式丹《次韵刘郡伯清明郊游八首》(选一)“好是韶华当令节,两番踏遍广陵花”等。扬州的中秋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但赏月习俗特别受到重视。扬州人对月亮的独有钟情,使得扬州素有“月亮城”之称,古代诗人对扬州的明月赞美之际亦留下不少名诗名句。如唐人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张翥的《广陵中秋对月》重点描写了中秋赏月这一历史习俗。清代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2]35中有着这样的记述:“八月中秋秋气新,满街锣鼓闹闲身。光明宝塔光明月,便益男人看女人。”清人郎葆辰在《广陵竹枝词》中说:“记得中秋踏月曾,重重宝塔试新灯。郎情如塔侬如火,照见中心透几层?”诗词中的扬州月,给扬州人的中秋节增添了几许雅意和文气。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记载:“五月龙船市,龙船自五月朔至十八日为一市。唐赤子翰林端午诗云,无端铙吹出空舟,赚得珠帘尽上钩。小玉低言娇女避。郎君倚扇在船头。”[3]扬州端午的划龙舟习俗亦是热闹非凡的。《竹枝词》大量记载了扬州世俗风情中的岁时习俗,如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孔尚任的《清明虹桥竹枝词》[2]11等,还有王式丹的《扬州乐十曲》(调寄望江南)、[2]137费轩《梦香词》(调寄望江南)[2]139等。其中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尤为著名,其词将世俗风情作为重要审美对象,也成为扬州民俗的真实写照。

扬州人对“吃”相当讲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也谈及饮食习俗,如卷九小秦淮录中的《食肆》篇[3]介绍了扬州早点丰富的品类;卷十一虹桥录下的《面馆》篇介绍了扬州面馆昔日盛况。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也有众多关于扬州美食的描述,如:宋代梅尧臣《前日》:“前日扬州去,酒熟美蟹蜊。秋风淮阴来,沙暖拾蚌蛳。不言尔贫富,只系其鄙夷。汉重二千石,后世何忽之?”其对扬州蟹的推崇不言而喻;黄庭坚的《次韵师厚食蟹》云:“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是黄庭坚对扬州贡蟹的赞美;苏轼的《扬州以土物寄少游》:“鲜鲫经年秘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写出了他对扬州醉蟹的推崇。扬州除了美味蟹外,还有各种鲜美鱼也是古人所盛赞的,如:清代马曰琯等人的《食鲥鱼联句》。鲜嫩的笋也是扬州人的最爱,如清代郑燮的《笋竹》:“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罗聘的《题笋》:“初打春雷第一声,雨后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袁枚曾作一首诗,名为《萧美人糕》:“说饼佳人旧姓萧,良朋代购寄江皋。风回似采三山药,芹献刚题九日糕。洗手已闻房老退,传笺忽被贵人褒。转愁此后真州过,宋嫂鱼羹价益高。”句末以浙江名菜宋嫂鱼羹喻萧美人糕,可见此糕点的美味。

二、吟咏扬州美女

扬州女子的美貌名声早在南朝就流传已久,鲍照所写的《芜城赋》提到“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这里的南国丽人便是指扬州美女。扬州美女的名气真正传播开来是在隋唐时期,隋炀帝曾在扬州建迷楼,众美女充斥其后宫,这其中不乏扬州的众多美女。唐代由于扬州青楼的繁盛,吟咏青楼女子的诗歌频频出现。如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其中“楚腰纤细掌中轻”将青楼女子与轻盈的赵飞燕相媲美,可见扬州青楼女子身材之美。也许正是如此,杜牧才会沉醉青楼,过上纸醉金迷的梦幻生活。陈羽的《广陵秋夜对月即事》云:“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这里诗人描写了扬州表演歌舞的女艺人,诗人的批判意识很是明显,可与写隔江唱后庭花之商女并列。王建的《夜看扬州市》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这里“高楼红袖”是青楼中歌女、舞女、倡女的代称,也是人们口中的扬州美女。不得不说,唐代扬州美女的吟咏与当时风月繁华的盛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明代开始,扬州美女开始像商品一样供人买卖,扬州美女也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呼,即“扬州瘦马”。谢肇淛在《五杂俎》卷八中说:“维扬居天下之中,川泽秀丽,故女子多美丽。”[4]接着作者就介绍了扬州人如何买来幼女加以调教再高价卖出这一交易过程。还有张岱的《陶庵梦忆》卷五中有扬州瘦马一篇,其云:“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5]下文对相看瘦马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地介绍。郑燮《扬州》诗云:“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诗人对扬州穷奢极欲的风气进行了沉痛的概叹,其中也隐含着作者对扬州美女被当做瘦马交易而惋惜。韦明铧在《扬州瘦马》一书中说到:“扬州佳丽之名,可以追溯到南朝。但在隋唐宋元四代,这只是形容扬州青楼业的繁盛。明清两代,扬州才形成了买卖女性的市场。扬州美女也从字面意义转化为一种特别的指称。”[6]

三、吟咏扬州名花

扬州古琼花有“四海无同类”、“天下无双”的美誉。通常以北宋王禹偁的《琼花诗·序》为扬州琼花最早的文字记载,其曰:“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目也,俗谓之琼花。”可见琼花为唐代所植,至宋代已为人所知。由于琼花为扬州独有,扬州人格外钟情于它,文人骚客来扬州也必定欣赏并吟咏这“维扬一株花”。吟咏琼花的旅游诗词不在少数,且看杜牧的一首《琼花》:“气韵偏高洁,尘氛敢混淆。盈盈珠蕊簇,袅袅玉枝交。天巧无双朵,风香破九苞。爱看归尚早,新月隐花梢”。杜牧细致地描绘了琼花的婀娜多姿和浓郁芳香。宋人欧阳修也曾在赏琼花时作诗,赞美其为“九朵仙风香粉腻,一团花貌玉脂凝”。还有韩琦的“天下无双只此花,莹然贞白自无暇”、刘克庄的“根移天上神仙圃,香散淮南后土家”、以及清人李颖《游琼花观》、孔尚任的《琼花观》等都是吟咏扬州琼花。

芍药花亦是扬州的名花之一,古人对扬州芍药亦是赞不绝口。如北宋韩琦《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云:“广陵芍药真奇美,名与洛阳相上下”;苏东坡《题赵昌芍药》:“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金人元好问曾作《江城子·赋芍药扬州红》云:“花到扬州佳丽种,金作屋,玉为阶”;黄慎的《邗上怀古》:“花巷传金带,旗亭老木瓜”。这里的“金带”也是芍药的一种。郑燮的《扬州》:“十里栽花算种田”是对当时扬州芍药兴旺情景的写照。晁补之的《望海潮·扬州芍药会作》:“人间花老,天涯春去,扬州别是风光。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泰狂香。”是诗人在扬州的芍药花会上所作的一首词,由此可见扬州芍药之闻名遐迩。吟咏芍药花是扬州世俗风情之一,众诗人附和扬州人的民俗继而赏花赞花,遂留下了众多佳作供后人瞻仰。

综上所述,咏扬州的诗词中将世俗风情作为审美对象的诗词甚多,其中涉及的世俗风情大体如上所述。众多诗词中对世俗风情的吟咏真实地反映了扬州当时的社会风尚,同时诗人将世俗风情作为重要的审美对象,说明了世俗风情所独具的审美价值。

[1]钱传仓.扬州民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1.

[2]夏友兰,陈天白,顾一平.扬州竹枝词[M].扬州:邗江印刷厂,1992.

[3]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252.

[4]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35.

[5]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112.

[6]韦明铧.扬州瘦马[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18.

猜你喜欢
扬州人瘦马琼花
窗外飞絮
琼花的修剪技巧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扬州琼花涂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专用汽车(2020年2期)2020-04-08 10:57:28
远眺
扬子江(2019年1期)2019-03-08 02:52:34
望江南
鬼精的扬州人:那些优雅的传统市井生活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西风瘦马,残阳尘沙
能不能做朋友,要先看他的卫生间
意林(2014年12期)2014-08-27 17:56:04
巴拉巴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