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宁
(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300384)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国际收支是每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国家进行经济研究的重要科目之一。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可以概括为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反映该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其中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的不断扩大。自1999年开始,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出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近20年的首次逆差,国际收支顺差也出现大幅下降,初步形成了“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格局。但在2013年,我国又恢复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而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使得外汇出口大于进口,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在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0663 亿美元,突破了万亿元。截止201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8213亿美元。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许多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国会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而我国为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因为我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优惠的政府政策,渐渐地成为了发达国际和新型工业化国家转移产业的重要目的地,间接加剧了我国的顺差。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低迷,而且美元由于美国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不断贬值,这就使得我国人民币间接地升值。在人民币存在较大升值预期以及汇率的刺激下,国际上大量谋取瞬时利益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入我国货币市场,伺机套利。国外资金的大量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投资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受到一定冲击,影响了国际收支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趋于保守,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低消费使得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供大于求;高储蓄的结果不能形成足够的消费需求,也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导致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使得国内过剩的产品和资源需要到国外寻求销路,我国必须通过出口或对外投资的方式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更大程度上依赖出口来推动经济的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是现阶段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2013年6月末,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之比为6.1787:1,较2012年12月末升值1.7%。由于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国内外汇市场上的本币供给小于本币需求,外币供给大于外币需求,产生外币贬值的预期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国际收支顺差越严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则越大。同时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间接地刺激外资流入和扩大国际收支的顺差,进一步增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国际收支顺差缩小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在国内,大量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建厂生产,其产品可以迅速挤占中国市场,既避免了缴纳进口关税,又充分利用了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直接与我国民族企业争夺国内市场。在国际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直接挤压了民族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2013年,在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产品超过50%。因此,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缩小了民族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的空间,客观上阻碍了民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民族经济发展。
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或者是逆差都会对该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维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我们需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进行调整。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公共产品投资,减少税收,从短期来看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增加国内的公共支出就会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更多的产品会在国内市场销售,出口会相应减少。同时,增长的内需会导致更多的进口。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顺差会缩小。从长期看,增加公共支出有助于缩小国内的“储蓄-消费”缺口。我国居民消费之所以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居民要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储蓄,因此增加政府支出、建立扩大内需的公共财政保障,进而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人们自然会提高消费。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所投资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大量集中在制造业,从事加工贸易生产。未来我国应引导外资更多地流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急需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引进外国的管理经验与先进技术,要限制外资投入高污染、高能耗以及危及国内自主产业的行业。更加注重引进外资的质量和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利用政策应加快产业链升级。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避免国际商品大量涌入我国国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出于保护本国民族企业发展的目的,我国对其他国家的一些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也间接提高了国际商品在我国的价格,加之当前我国是国际上的出口大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双顺差局面。为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应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出口方面,应限制高消耗、低收益产品的出口,并且对这类商品降低或取消出口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必要时向其征收出口税。进口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国外高新技术的进口力度,不断研发,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扩大对于国内的短缺资源以及原材料的进口。
综上所述,巨大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协调好我国国际收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沈辉.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6(1):5-6.
[2]管涛.关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1(8):6-7.
[3]韩骏.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巨额“双顺差”及解决路径[J].南方金融,2011(12):10-11.
[4]孙熠.我国近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与特点[J].经济导刊,2012(1):12-15.
[5]郭路.中国国际收支余额变化与宏观经济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2):5-7.
[6]贾壮.外汇局:近年国际收支顺差将大幅减少[N].证券时报,2012-5-9(4).
[7]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R].北京:中国外汇管理局,2013:3-12.
[8]Thomas A.Pugel[M].International Finance(14ed).Mc Graw Hill Education,2009:45-47.
[9]Mundell Robert.A 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cience,1963(5):475-485.
[10]Reuven Glick,Michael Hutchison.Capital Controls and Exchange Rate Instability in Developing Econ⁃omies[J].Journal of Internatinal Money and Fi⁃nance,2005(3):38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