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洁 王国雄
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探索
——以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例
■王雪洁 王国雄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浙江省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现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浙委(2011)76号),确定物联网产业、高端装配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等9项产业为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近3年的发展,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出台政策的扶持下,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以研究,探索协同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义。
产业发展重点相对集中 浙江省新兴产业在九大重点推进产业中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产业,《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指出,2011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31.1%、18.8%和13.6%,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总额的26%、21.8%和15.9%。2012年,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合计占了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57.3%。
产业发展区域相对集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相对集中,《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指出,2011年,杭州、宁波、绍兴和嘉兴在总量上位居前4位,这4个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65%,其中杭州为23.2%。2012年,宁波、杭州、绍兴、嘉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为3030.94亿元、2955.37亿元、2074.73亿元和1232.62亿元,这4个市的产值合计占全省的67.2%。
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浙江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浙江省中小企业众多,所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在粗放型发展模式下,企业不需要自主创新,仅靠数量扩张就能获得高额利润,加之创新周期长于扩张周期,在利益驱动下,多数企业宁愿选择扩张式经营,而不愿在技术、产品的创新上多下工夫。这就导致许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技术含量上居于国际产业分工的末端。
转型升级较为困难 尽管浙江省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转型升级步伐亟待加快,但是其转型升级方式主要停留在技术改造上,彻底转型和自主创新转型的比例不高。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需要在企业内部、企业与高校、产业集群等三个方面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协同创新 整合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部门,围绕企业核心技术,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完善企业制度、管理模式、技术开发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 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特点,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企业给对口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研发平台和硬件支撑条件,由高校和科研院所根据企业需求研发富含技术含量的市场所需产品,充分发挥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与科技作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化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从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出发,提高集群的协同创新水平,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
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浙江省的整体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是我们正面临的艰巨任务,而其中发挥协同创新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则是我们应该长期探索的课题。
[1]张哲.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协同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钟荣丙.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13(2)
[3]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EB/OL]. http://www.zdpri.cn/newsite/sanji. asp?id=223807,2013-11-13
【本文系2013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2013C35062)”资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