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思考

2014-04-17 08:46龙文蓉许鹏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信息

赵 鑫 龙文蓉 许鹏奎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关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美国《连线》杂志将其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将其称之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虽说对此概念在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定论,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发端于互联网而源自于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四大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而衍生出来的媒体形式,如微博、博客、Facebook以及新闻网站、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这些时下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新媒体,已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实现了双向、多向传播,为人们相互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方便,并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其影响印证了爱因斯坦之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民,而不是取决于工具。”[1]新媒体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信息形式多样性、信息检索便捷性、传输成本低廉兼容性强等特点,它是大学生群体实现人际交往、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重要平台和空间,它能丰富学习资源,为大学生查寻专门的学习资料提供及时便利条件。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学习、生活、娱乐,尤其是参与社会,但新媒体信息在传输中难免会夹杂一些不良信息,必然对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政治意识、价值判断等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在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的同时,应多措并举,趋利除弊,发挥“正能量”。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外来文化的传播易影响大学生人生理想的树立

在经济全球化的强力推动下,民族化与国际化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外文化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氛围更为浓厚,通过新媒体超越地域、横跨国界这一平台,大量外来文化快速涌入大众生活,高校校园也不例外。综观世界文化发展态势,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英美文化,已占领了全球文化领域传播的制高点,以面向全球的开放姿态、强劲的传播态势对其他别国文化予以广泛的渗透与辐射,其在与别国民族文化的思想交锋和文化碰撞中,自然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或排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别国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以致影响别国公民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如今开放的大学并不是世外桃源,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必然会使大学这方净土难以拒染,身处多元文化交融与共生的校园环境中的大学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与纷繁杂陈的文化形态,当在思考自身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时,总是身不由己地徘徊或犹豫,时常处于难以抉择的困境。部分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价值判断力较弱,面对外来文化容易出现迷茫、困惑、怀疑、逆反,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另外,时下大学生比较注重学习的自我现实和功利以及实际的利益和短期的效益,部分大学生出现对高校开设的有关思想政治系列课程或者有关专题学术报告产生厌倦或逆反情绪,逃课、缺课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久而久之下去,将有悖于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也难于实现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目标。

(二)网络流行骚语易影响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形成

当下,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和利用可谓达到了一种高度和“境界”。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QQ、邮件、微博、游戏等为主的交流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新浪微博”平台的大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微博”在大学校园的用户数已逾三千万,日使用用户超过一千万[2]。另有调查显示,72%的大学生经常使用QQ聊天,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别占28%和26%,51%的大学生常对感兴趣的话题跟帖发言[3]。在网络交际中,逐渐出现很多自认为自由活泼、生动有趣、标新立异的网络流行语言。其实,这些网络流行语言在学术界被称之为网络流行骚语,它是一种特殊的贬义流行语。所谓的“骚语”就是指:“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反映社会诸种不公平、不合理、非正义的现象,具有反讽、怨刺意味的流行于网络时代的民间大众流行语。”[4]如今,流行于大学生中的网络骚语变化多样,主要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对汉语语言的曲解,就是有意曲解现代汉语的字、词、短语的本意,采取断章取义的方式,尽力寻求情绪宣泄或戏谑搞笑,特意编造出具有特指性的骚语。如可爱(可怜没人爱)、天生丽质(天生没有利用价值)、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向前看(向钱看)等。第二类是字符的重组,指对汉语、外语或符号进行刻意搭配,使其变成专有名词、词组或短语。如坑爹(害人)、PMP(拍马屁)、=_=!(表示流汗)、“光光”(独身男人)、“神马”(什么)等。第三类是由社会事件引起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骚语,含有讽刺、挖苦、引申等意味。如“打酱油”、“俯卧撑”、“被就业”等[5]。还有的用“青蛙”、“狼族”、“驴友”等词汇暗指某一类人,显然这些“骚语”已超出了善意的嬉戏,并且带有人格侮辱的色彩。网络流行骚语存在明显的煽动性、侮辱性、攻击性,也存在着缺乏冷静、无视法律、无视道德价值的网络失范问题。在此影响下,面临社会压力只能理性应对的大学生,积于内心的感受会通过网络骚语,生发任意支配自己的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恶”的一面在无拘束的状态下释放出来,使大学生的网络用语和行为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6]。要么失去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仅为满足自己娱乐的不当需要,在产生网络娱乐性的同时,也满足他人娱乐的不当需求;要么以浅薄的“自娱”与“互娱”使自己精神生活丧失精致与高雅,以不良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易影响教育者实际效能的发挥

新媒体以现代技术设备为载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丰富、多元的信息平台,当QQ、博客、微博等以电脑网络为载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方兴未艾之时,附着在手机3G技术之上的微信交互平台又悄然兴起。对大学生群体影响至深的新媒体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群体对便捷、个性、快速等交流、表达方式的追求,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并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据有关报道,76%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占98%[7]。另有调查显示,通过“手机、百度等搜索引擎、QQ、博客(播客)”等新媒体获得信息的大学生比例约为62.8%,通过从“周围的人(父母、同学、朋友等)”获得信息的约有23.3%,选择“报纸、广播、电视、课堂、板报”等方式得到信息的大学生只有54.2%。大学生在有疑惑时,首先求助于“互联网、手机网络等”的有52.9%,而求助于“老师”、“父母”和“同学朋友”的总共只有 47.1%[8]。由此可见,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媒体,已成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它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育媒介。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的转变,使得大学知识传递的方式正逐渐由单向转向互动,教师的角色正在由知识传授者、学习组织者转向学习伙伴,这就从根本上挑战了教育者的信息权威,高等教育的实际效能也由此受到质疑。这对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形成了强烈冲击。大学生已经从原有的被动信息接受者摇身变为信息的主人,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比教育者更丰富、获取信息的速度也比教育者更快的情形下,如果学校的教育者对形势关注不够,对信息的发展认识不足,不愿改变现状,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信息手段,还是一味按照原有的思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就会使其教育乏力。此外,由于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使教育者难以在第一时间内有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这对高校教育者正确及时地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效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二、新媒体时代作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思想活跃的讲堂。高校比任何其他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各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冲突表现得更加明显、更加尖锐。能否在大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和实效方法,使他们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理论武装、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因此,当前高校必须把握好新媒体这个“最大变量”,尽最大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研究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掌握大学生喜爱的话语方式,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及时对热点问题作出有深度的评论和有立场的回应,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加强对博客、微博、微信、QQ、手机报和微讯等新媒体的监管与引导,了解其特征,发挥其优势,尽力做到趋利避害。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本质上讲,属于“阵地争夺战”,不被“正能量”占领,就会被“负能量”侵蚀。有效利用新媒体,积极营造具有“正能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

(一)利用博客创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共享与分享平台

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电子媒体和信息传播渠道,其显著特征是:操作简单,持续更新,开放互动,展示个性。对博客的利用要重视以下方面:

1.构筑基于博客的网络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教与学的环境,其模块构成主要包括学习课堂、学科论坛、资源中心、聊天室、工具软件等。它主要为学生提供优质、鲜活的学习资源,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扩大知识面。这种环境比较灵活、自由、自主,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并能支持大学生的合作学习。另外,既可以实现固有教室中固定教学班学生的教学活动,也可实现固有教室所不能进行的教学活动,能够实施交互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能为当下大学生变革学习方式创造条件。教师在博客中创建虚拟空间时要注意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构建基于博客的学生研究性学习协作平台。高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要依赖于大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这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之要求。博客平台的搭建,就能很好地支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引领思想的若干研究专题发布于博客平台,鼓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教师适时在博客中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材料,并根据学生发布的研究进展、疑难问题、解决办法等来了解学习状况和研究动态,同时通过博客留言、点评、提问等方式,将讨论和研究引向深入。

3.构设基于博客的博客群组。博客具有同好相吸的特点,其群组主要由教师博客群、学生博客群和混合博客群构成。在教师博客群,教师将日常生活之感悟、教书育人之心得、教案优化之设计、课堂教学之后记、教育教学研究之成果等,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上传于自己的博客,通过教师的交流协作,推动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这种方式既可以促进教师个人及教师群体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大幅提升,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及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博客群也可以作为教师的虚拟教研工作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可发布有关教学工作的通知或公告,及时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博客群,学生可通过这一平台,相互交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得体会及建议,充分展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对作业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对有关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等等。这样,通过彼此的互动启迪,共享思想,可以达到真诚协作、助推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混合博客群,参与者有教师、学生及家长。在这里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同行者之间,可以就思想政治理论、大学生学习方法等问题进行交流与共享。在博客群中,每个个体并不处于独立状态,他们时常在互动中产生相互影响,引起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将不同个体的思想观点融合于某一层面或聚焦于某一点。随着思想的深层交流,达成某一共识,又经过进一步的思想碰撞、沉淀、升华进而会产生新的思维和创新,这无疑对当前推进高校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博客群组加强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可以是知识和方法上的交流,也可以是思想文化上的共享。

(二)利用微博创建思想交流与热点问题讨论平台

微博平台具有实现用户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功能,信息发布者可通过各种连接网络的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即时发布信息,对发布者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如信息内容短小精悍,字数通常在140字左右为宜,无需长篇大论,信息发布传播的速度超过传统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体。在微博这一平台,自己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分享。发布信息的形式,既可以是较短的文字内容,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等。我们可以利用微博特有的优势,使教育主客体在特定教育情境下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交往性活动,进而实现教育主客体的循环、多向互动,在全方位有效沟通基础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应主动通过微博与学生建立起“双向关注”的沟通模式,在“双向关注”的基础上,通过“评论”功能深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针对思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每个教师的个人微博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要着力建立高素质的课程微博团队,扩大课程微博的影响力。课程网站在传播区域、信息容量、开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应注重课程网站和课程微博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整体提升课程影响力。

(三)加强对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的导向性

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适宜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全方位交流及互动支持,圈内人际关系稳定,信息沟通及时便捷。由于当代大学生永远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微信的主流使用人群[9]。QQ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讯IM软件。人们可以通过QQ实现文字或语音聊天、视频互视、传输文件、装点QQ空间、远程协助等功能,因此QQ能够将彼此相互隔离的多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网络技术对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予以显示。据有关报道,腾讯QQ在中国即时通讯软件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而且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相当普遍,对众多大学生有着特别的吸引力[10]。利用微信、QQ互动交流不同于课程教学,其内容、形式和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必须处理好生活化与导向性的关系。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微信、QQ生动、形象等特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对视频、照片等通过微信、QQ进行发布,让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更加贴近其生活,走进他们的心中。针对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缺乏了解、关注程度不高的情况,通过微信、QQ,整理播发重要新闻、信息,正面引导学生,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正确看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热情。继续通过微信、QQ等,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要加强与经济贫困生、学习困难生、情感问题生的交流谈心。在微信平台可发送一些励志的名人名言,在QQ群中分享励志的、有积极心理暗示作用的人物事迹,不断鼓励学生。

(四)利用微讯平台及手机报加强大学生热点话题的引导

微讯平台主要依托官方论坛,整合热点资讯并及时发布。微讯平台不仅是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而且是移动个人信息库。微讯平台以“微阅读”的形式向受众传递更为丰富翔实的校内外资讯,信息接收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依托手机报,通过开通特色“微”账号,引导一批热点“微”话题,营造一批“微”活动,弥补校园手机报互动性不足的缺点,增强用户使用黏度。

大学生手机报具有超常的时效性、发行的便捷性、完美的互动性、多维的阅读性和内容的严肃性。校园手机报除了单纯的信息传递,还应承担校园文化传播的任务。教师和学校还应通过设置热点话题,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引导青年学生互动讨论,充分发挥青年学生自我引导的作用。

三、结束语

新媒体的发展,促使媒体的传播应用方式更加多样化,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深刻。这需要高校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保护学生的上网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和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积极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介信息和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另外,还要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本质上是自律的,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为。然而,在道德修养尚未达到一定的程度,道德境界尚未达到特定的高度时,大多数人仍停留在道德他律的阶段。在他律力量充分显现时,普通的人际交往尚可顺利进行;在他律无法起作用的新媒体环境,为了保证人际交往的正常有序,则必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程度。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交往获得了无限的自由,在外在约束乏力甚至虚无的条件下,应该通过自我反省进而自我约束,即使在他人违规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发扬自省精神,严格按照内心的道德法则去行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作用,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懂得真善美、识别真善美、向往真善美、追求真善美,使高校人才培养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始终聚焦于“立德树人”这一点。

[1]韩 月.学生主体在《高等教育法》中权利的正义诉求[J].教育与职业,2013,(6):19-21.

[2]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EB/OL].[2013-11-20].http://wenku.baidu.com/view/47f958c79b89680203d82585.html.

[3]赵为粮.思政教育如何用好新媒体[N].光明日报,2013-10-16(16).

[4]曹秀华.关于网络流行骚语民意诉求研究的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3):129-132.

[5]叶穗冰.大学生传播网络骚语的心理机制[J].教学研究,2013,36(4):11-15.

[6]胡 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2010,(11):65-67.

[7]杨 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2,(11):72-76.

[8]柯江锋.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9]邵献平,何丽君.以QQ为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125-128.

[10]郑 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新闻知识,2011(4):73.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