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浅析

2014-04-17 08:38王春筠殷晓宁吴红霞
教育与职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王春筠 殷晓宁 吴红霞

素质是人的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素质是通过后天不断地培养、教育、修养、磨炼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总和。素质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实力。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下简称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护生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在今后才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

一、护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素质课程是由社会人文科学与护理学交叉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课程。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的人文课程没有依据医学自身的人文特性和护生的兴趣开设,随意性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三年制护生在校学习二年,由于课时紧张,课程的设置偏重以专业为中心。课程一般以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为主,除硬性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外,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较低,约为13.4%;开设的人文课程数目偏少,为7~8门。由于人文课程数量较少,课时比例低,多数护生被局限于专业课上,知识面窄、见识少,除具备基本的护理技能外,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

在教学内容上,人文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并与专业脱节。特别是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课程脱节,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性记忆,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专业课教师只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人文课教师则缺乏专业知识,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教育不能有机融合起来。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目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观看视频、专题讲座等形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脱离实践,远离护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唤醒其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应根据护生自身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护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师对护生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自身人文素养有待提高。传统医学教育重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教师也没有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护生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乏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的护理教师。教师来源比较单一,要么是单纯文科专业毕业,要么只是医学护理院校毕业,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素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将人文知识同护理实践相联系,难以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教育充分融合。

3.护生职业认同感低,学习目标不明确。护生入校时,对护理专业认识不够,她们在入校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的是就业前景,其次是父母的意见,因自己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很少。据调查,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仅有18.8%的护生对自己所选专业满意;专业选择方面,护生主要是取决于自己、父母或老师等人的综合意见,68.8%的护生是由于护理专业好就业来主导自己的专业选择。大部分护生学习自觉性差,对护理专业课和人文课程兴趣不高,没有明确目标。在课堂上,多数同学不做笔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在完成技能操作项目时,不熟悉操作流程,动手能力差,语言沟通能力弱,缺少基本礼貌,对患者缺乏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二、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改革课程设置。课程教学是教育主要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满足护生素质培养要求,需要调整人文课程设置。其一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整体优化护理人文课程体系,适当加大护生人文教育选修课程,满足护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需求。其二是增加人文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调整专业课与人文课程之间的比重。国外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其中医学人文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总学时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0%~25%,英国、法国、日本为10%~15%。有许多西方国家其他学科本科毕业后便能就攻读医学。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对护生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注重理论的灌输,更应注重护生在实验、实训、见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要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多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如在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让护生扮演患者角色,将技能操作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在一起。课前教师需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分析每个操作项目的主要环节,对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应掌握的护理技能、语言沟通能力,操作中的仪容、仪表及仪态,操作中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尊重和关爱患者,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将分析后的2~3个技能操作项目,组合成一个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个护生以患者、护士两种角色体验完成。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式,护生扮演患者感受患者的需要,在体验患者需求的过程中找出自身不足;扮演护士的护生,通过为患者服务,明白一名合格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培养相应素质。护生也在角色体验中学会了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养成了和蔼、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起了尊重、体贴患者的职业素质。

2.增强教师人文意识,建设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建造一支优秀的人文教育者。高职院校一方面可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教师,通过对引进教师人文素质的考核,选拔专业过硬、人文素质高的教师。另一方面,挖掘在校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潜力。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美学、礼仪等课程,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可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院外人文社科院校深造,各院校教师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还可鼓励在职青年护理教师通过攻读在职研究生,不断丰富自身人文知识;还可广辟门路,聘请有资历、德高望重的社会学者、临床护士长等担任护理人文课程的顾问,用老一辈专家的高尚医德,引导、激励护生。

其次,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不断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高超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等。在授课过程中,除传授基本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应注重对护生医德医风、法律法规、人际沟通、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护理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以人格魅力影响护生,将人文理念渗透于护理教学中,将敬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自然地传授给学生。

3.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使护生人文素质得到熏陶和提高。校园文化是学生潜在的课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类型的专题讲座、文学艺术欣赏、“5·12”护士节授帽仪式、职业规划讨论等活动,营造利于护生人文教育的良好氛围。

还可让护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应组织护生积极参加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志愿者服务,帮助孤寡病残老人,给他们提供关怀性服务,让护生的人文素养、关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增强护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认识到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让护生尽早接触临床医院,参与见习活动,为护生提供近距离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的机会,有利于护生将人文素质与职业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其对人文知识、专业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其将人文知识渗透于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对护生职业发展至关重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护士的摇篮,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护理人才,满足人民的要求。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