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4-04-17 07:05:23池卫东杨惠欣王爱兰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6期
关键词:思潮通识价值观

池卫东 杨惠欣 王爱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作用以及建设要求又给予的进一步阐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关系我国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全局。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特点、问题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的前提。

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55所高校的“90后”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现状、原因调查。共发放问卷269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593份,有效率84%。所选院校数量占2013年河北省具有招生资格高校的45.5%,其中一本院校50%;二本院校48%;三本院校29%;专科院校48%。

一、“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总体现状

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价值取向是积极、进取、理性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基本一致。

1.“爱国”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多数大学生具有爱国情怀。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主要体现为国民尊严感以及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国家利益的认同。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中国人有尊严感”的占84.77%;选“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弘扬民族精神”的占89.79%;选“爱国就要了解、热爱、传承民族文化”的占87.30%;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前者服从后者”的占79.28%;选“中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的占68.23%。

2.“敬业”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多数大学生认同和比较认同“负责、勤俭、付出、吃苦、奉献”价值。“敬业”是对职业或岗位负责,意味着必须勤俭、付出、吃苦和奉献。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岗位责任第一位”的占89.7%;选“勤俭节约是美德”的占92.6%;选“世上没有免费午餐”的占89.1%;选“辛苦劳动是把事情做好的必要条件”的占76.4%;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很有意义”的占86.9%;选“奉献是工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的占79.8%。

3.“友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多数大学生认同“真诚、平等、尊重、宽容、豁达、互助”的价值。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朋友要真诚相待”的占91.17%;选“平等与尊重是与人相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占92.42%;选“宽容、豁达更易赢得尊重”的占89.19%;选“应该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占92.3%;选“世上有真正的爱情”的占78.93%;选“帮助别人自己能感到快乐”的占86.6%。而对于“人际交往的目的都是利己的”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观点的占24.6%,非常赞同者只占7.5%。

4.多数大学生能够理性认识“权”“钱”的价值,相比之下更看重自身实力。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地位越高的人越值得打交道”的占19.8%(其中非常赞同者仅占6%);选“富二代令人羡慕”的占25%(其中非常赞同者仅占9%);选“会赚钱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的占37.7%(其中非常赞同者占14%);选“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要牺牲环境”的占26.5%(其中非常赞同者仅占9.6%);选“找工作,主要靠实力”的占78.9%。

5.多数大学生认为应该关心政治,拥护“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创新”。政治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作为国家宝贵人才资源的大学生,担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大学生应该关心政治”的占84.2%;选“当前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占84.7%;选“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的占67%;选“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占60.8%;选“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的占85%。

二、“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应该信仰马克思主义”持“说不清、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意见的占39%;而对“应该信仰宗教”说不清的占42.78%,另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29.31%。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我国宪法也赋予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但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相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对政党制度的认识不够清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持“说不清、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意见的占53.93%,其中“说不清”的占40.15%;对“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持“说不清、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意见的占59.07%,其中“说不清”的占47.59%。超过2/5的大学生对“多党制、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持“说不清”的观点,说明大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和中国国情的认识不够清晰、深刻。

3.恪守诚信的价值追求不够执著。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对“借、拾东西要想办法归还”问题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88.16%以上;对“做生意不缺斤短两就赚不到钱”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22.84%,另有13.9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说不清”,共达36.75%;而对“大学生考试舞弊可以理解”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34.76%,另有25.7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说不清”,共达60.5%。大学生对诚信的选择“因事而异”,对利益的追求动摇了大学生对诚信的坚守。

4.对法律权威性与公正性的认同度不足。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对“打工、做生意要签合同”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78.59%以上,表明“用法”意识较强;对“醉驾入刑是件好事”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52.23%,“说不清”的占20.35%,26.66%的人选择了“不太赞同和很不赞同”,表明对该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异议;对“要想打赢官司就得找关系”持“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意见的占39.80%,“说不清”的占30.5%,共达70.3%,表明对司法公正心存疑虑。

三、“90后”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原因分析

1.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改革开放为多元社会思潮的并存提供了宽容的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主流社会思潮,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此外,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义思潮等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信仰者与追随者。特别是以追求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为核心价值观的自由主义思潮,以及赞成普选制、多党竞选、互相监督、轮流执政、新闻自由、司法完全独立、高福利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更容易为青年大学生所接受,对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

2.顽固性社会问题的影响。顽固性表现为时间长、解决难。社会诚信危机、司法不公、权力腐败、贫富差距明显等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一些社会问题严重到影响多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并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就容易遭到质疑。一些人就试图从现有制度外寻求解决方法,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及对现有政党制度的信心。

3.宗教信仰问题的疏于引导。由于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互不相容,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在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了解宗教的历史、表现形式以及一定意义上的合理存在,帮助大学生科学地理性地进行信仰选择。关于宗教信仰,目前高校中有两个“事实”不容忽视。一是大学生对“应该信仰宗教”持“非常赞同、比较赞同和说不清”意见的高达72.09%,需要对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引导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二是高校多数教师对宗教了解不够、研究不深,对学生中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难以胜任引导的任务,多数教师依然处于回避状态。

四、“90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对策创新

1.加强督导,坚持不懈地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出十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等出台多个配套文件、相关规定及实施意见,但在落实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高校思政课建设水平不平衡,辅导员的职称、职务以及待遇政策不能落实,人心不定、队伍不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常规化督导。

2.抓好教师培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工作。中组部、中宣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众多教师反映培训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也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归属感与使命感。然而,目前培训仍不能满足教师成长提高的需要,还应该加大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大出国访学人员的比例;二是要建立脱产进修机制;三是国家级培训要惠及高职高专院校;四是专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增加培训次数,增强培训效果;五是强化辅导员的理论培训。

3.抓好通识课程建设,发挥通识教育在价值观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通识教育是指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通识教育最实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超越个人利益的狭隘眼界,承担社会责任;通识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开设通识课程。美国95%以上的大学开设了通识课程并渗透于专业课程中,注重塑造学生与专业工作相关的价值观,指出任何一门充实的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对三个问题做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激发学生关心、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积极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英国高等教育学者阿什比曾称赞美国人的这一做法,是在价值观教育方面领悟到了新的思路。美国高校强化通识教育的背景与我国高校今天面临的状况很相似,我国高校需尽快改变通识教育课程越来越少的现状。

4.高度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尤其关注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调查中还发现某些突出问题,如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宗教信仰的认识还有许多不确定或不认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令人担忧等。解决上述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二是关注网络文化的影响,把握利用网络传播先进文化的主动权;三是加强宗教研究与信仰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也要了解研究宗教,对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加以正确引导;四是关注社会思潮的发展动态,不回避、也不简单否定,而是客观分析、深入解读,提升大学生的分析、判断与选择能力;五是高校要加强诚信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管理过程,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快完善征信体系和相关法律制度。

5.推进“服务学习”实践,强化核心价值体验。“服务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以项目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在社区服务中,真做事、做实事,满足社区服务需求的同时,促进学术课程的学习和公民责任的形成。由于其灵活性、实用性、实效性很强,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都以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服务学习”实践,美国的服务学习体系更为完善。随着我国社会管理向社区层面的延伸,“社区服务”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舞台,推进高校的“服务学习”工作的时机已成熟。

猜你喜欢
思潮通识价值观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