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军,徐 刚,李德翠,高文瑞,韩 冰,史珑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牛蒡(ArctiumlappaL.),别名恶实、大力子,属菊科(Compositae)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野生种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西北各地。在公元940年前后由我国传到日本,后被改良为食用蔬菜,因其营养价值高,牛蒡在日本享有“东洋之参”、“蔬菜之王”的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从日本引进菜用牛蒡,现在我国的山东、江苏、台湾、东北、四川等地均有种植,但主要产地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山东省的苍山等地栽培面积大,品质好。
牛蒡多为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肉质,呈圆柱形或纺锤形,直根向深处伸展,根长60~120 cm,粗2~4 cm,表皮黄褐色、黑褐色等,肉质灰白色,稍粗硬。叶片轮生,广心脏形,全缘呈波状,叶片背面密生灰白色茸毛,有长叶柄。
牛蒡茎高1.5 m 左右。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天抽生花薹。头状花序簇生排列呈伞房状,总苞球形,内着生上百个管状两性花。花冠紫红色,筒状5裂,雄蕊着生在花冠中央。子房椭圆形,下位一室,柱头细长2分叉,自花授粉。开花后约30 d种子成熟。熟后不脱落,可以分批分期采收。
牛蒡种子为瘦果,倒长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 mm,宽2~3 mm。表面浅褐色,有多数细脉纹,有深褐色的色斑或无色斑。果皮硬,子叶两片,乳白色,油质。
作为蔬菜,牛蒡根营养价值极高。牛蒡根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蛋白质和钙的含量为根茎类蔬菜之首[1]。牛蒡根中含有大量可以利用的优质膳食纤维,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纤维,是较理想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原料[2]。牛蒡也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瘦果和根均可入药。果实入药,性味辛、苦寒,疏散风热,宜肺透疹、散结解毒;根入药,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之效。牛蒡根的多炔类物质有较好的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牛蒡根含有咖啡酸、绿原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均有抗突变、抗癌作用;牛蒡根水提液具有抗氧化保肝、抗衰老等作用[3];牛蒡中的膳食纤维对Pb、Cd、Hg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吸附、清除作用;牛蒡根含有的天冬氨酸、精氨酸具有健脑的功效[4]。
牛蒡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耐寒、耐热性均较强;植株生长适温为20~25 ℃;种子发芽温度为10~30 ℃,最适温度25~30 ℃。牛蒡肉质根生长最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6.5~7.5,疏松肥沃的砂壤土[5],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1.1 m,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故牛蒡的栽培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土壤条件成为牛蒡栽培的限制性因子。牛蒡生产上多采用露地栽培,有秋播和春播两种茬口,秋播牛蒡生长期长且冬季易受冻害,春播牛蒡播期过早,也易受冷空气影响出现幼苗冻死的现象,为了克服牛蒡栽培中的限制因子,提早上市,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设施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组近年来在大棚中采用有机基质进行牛蒡栽培,获得一定的成功,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采用大棚栽培,秋播和春播均可,除最寒冷的1月、2月份出苗困难,其它时间均可播种。生产上秋播可比露地栽培晚播种1个月,春播可比露地栽培提早播种1个月。大棚栽培牛蒡无论秋播和春播,均能比露地栽培提早采收20~30 d。
采用有机基质栽培,基质可选用充分发酵腐熟的食用菌菌糠、中药渣、木薯渣等有机废弃物,将有机废弃物粉碎过筛后和蛭石按适当比例复配后制作栽培基质;选用直径10~20 cm、高1 m左右两端开口的PVC管做栽培管进行栽培。可将栽培管一端置于地上,周围堆埋20 cm的土进行固定,或选择用底部略大于栽培管直径的栽培桶将栽培管置于栽培桶中,在栽培桶中装满栽培基质进行固定。栽培管中装满栽培基质即可进行牛蒡栽培。
生产上常用的牛蒡品种主要有柳川理想、白肌大长、渡边早生等日本品种,及新林一号、天马2003等国内选育的品种。其中新林一号、白肌大长两个品种肉质根长、不易分叉、品质好、皮色鲜亮、外观美观,中晚熟、产量高,适于大棚有机基质栽培。
牛蒡以肉质根为产品器官,为直根系作物,不适于移栽,应采用直播进行播种。播种前晒种2~3 d,温汤浸种后进行催芽,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播前1 d晚上,将栽培管中基质浇足水,待基质下沉后可将栽培管中基质补齐至与管口齐平即可。为了预防缺苗或死苗,建议每栽培管中至少播种2~3粒,播种后覆盖0.5~1 cm厚栽培基质,然后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湿以利出苗。
出苗后及时揭除地膜,在幼苗三叶一心时可进行间苗。间苗可多次进行,若选用的栽培管较粗,每个管中最后可留苗2株,若栽培管较细,每管留苗1株。为了促进根系生长,苗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
牛蒡的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旺盛,整个生育期需水较多。但根系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或积水的地内,经2 d以上,即会腐烂或发生大量歧根[6]。有机基质栽培牛蒡时,为了促进根系生长、减少根系分叉,可采用适当控水的管理模式,具体措施是在晴天中午牛蒡叶片因缺水出现轻度萎蔫时或栽培管中上层10 cm处基质较干燥时再浇水,浇水要少浇、勤浇。有机基质栽培牛蒡时,生长前期不需用施肥,在牛蒡生长的中后期视情况可采用随水浇施复合肥的方式进行施肥[7]。每次每栽培管施N-P-K(15-15-15)三元复合肥2~4 g,一般施肥2次左右即可。
采用有机基质栽培牛蒡时,发生病害的情况较少,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粉虱,可酌情施用菊酯类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治,如利用烟熏剂、丽蚜小蜂等防治白粉虱等。
大棚有机基质栽培牛蒡,生长期可比露地缩短30 d以上。秋播生育期达到180 d、春播生育期达到100 d时,肉质根粗度一般在2 cm以上、长70 cm以上即可采收。也可根据市场情况适当提前或延迟采收,但不宜过分提早或延迟采收,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迟,肉质根易发生空心现象,影响品质[8]。采用有机基质无土栽培牛蒡时,一级品(肉质根长度达70 cm 以上、茎粗2.5-3.5 cm,无茎粗大于0.6 cm 以上的侧根)率可高达95%以上。
[1] 胡喜兰,张诗文,张月,等.牛蒡研究进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3,22(6):51-55
[2] 张晓伟,孙爱东,宫玮.牛蒡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现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5-27
[3] 陈世雄,陈靠山.牛蒡根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0,12(7):281-285
[4] 时新刚,张红侠,李赛钰,等.牛蒡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食品与药品,2007,9(12A):39-40
[5] 刘萍.牛蒡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5):128-130
[6] 张启强.牛蒡的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