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颖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一些大学生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加上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很难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就必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同时也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所影响。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影响下,大学生在集体、荣誉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弱化,一些不良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开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大学生由于无法承受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出现学习积极性不强、过分追求物质享乐等问题。这些现象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比较常见,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导,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青少年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大局观念和团队意识,所以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不能很好地肩负起社会责任。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面对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缓解和释放,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死板的教学方法以及形式枯燥的课程理论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提不起兴趣。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还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把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用简单的知识来灌输,并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客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直接造成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假”“大”“空”。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校的必修课程,但很多学生并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信息,反而由于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增加了对课程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究其原因,最终还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所以高校应当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今世界正在向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一些西方国家的思想观念进入我国后,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所谓的民主和人权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攻击,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判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教师水平越高,对学生兴趣提升的帮助就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特殊的使命,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师团队,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职称以及层次结构都不合理。要想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先从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鼓励和引导他们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应该结合时代背景调整对自身的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但是,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向社会,心理发展还未真正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面临生活、学习、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一些学生将物质以及利益作为衡量外部世界的标准,对思想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等没有太大的用处,因此不愿意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上。这显然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延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没有有效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年龄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能很好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方法,导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还有一些高校由于缺乏经费和师资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往往只是单纯地喊喊口号而已,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也过多地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多靠死记硬背,很难发挥创造性。
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其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水平较高,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有序地开展。因此,高校应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高校要实行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在教师任教之前要对其各项能力进行考查,对其专业化水平以及个性化能力进行评估,确保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养,为他们制订详细、系统的培养计划和发展方案,重点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带头人。除了积极参与高校的各项培训外,思想政治教师还要主动提升自身素质,端正学术态度,注重教育形式以及教育方法的创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有效地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效结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充分研究,使大学生能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可以多开展一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进行理论教育时,不能“一盘棋”“一刀切”,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征对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有更高的兴趣以及更高的接受度。此外,在进行考查与评估时,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成绩,还要结合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际情况,在评价手段上可以采用口试、情景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改革方向,才能实现高效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客观规律和事物的本质,这样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要结合最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的重大事件以及新闻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自然可以有效增强其吸引力,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其教学效果的目的。
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课堂的活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把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各种理论知识。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可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演讲等,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通过理论与图像、音乐相结合的方法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