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彬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就业竞争压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如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际职业资格认证行业协会、微软信息技术认证等,凭借其科学而严格的职业标准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在国际职业竞争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和考试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但是,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推广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参与力度不够、与经济发展对其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脱节等,需要引起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否则势必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型产生阻碍。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职业证书和考试资源,借助政府政策支持,融合社会培训资源,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际职业证书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一般而言,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是指在相关专业领域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组织或机构,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经过严格的程序,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两个属性,即职业性和国际性。一方面,它是一种职业资格证书,是持有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资格证明;另一方面,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国际流通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多国家和行业协会的接受与认可。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来自某个国家,如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澳大利亚TAFE证书;可以来自某个组织或机构,如美国认证协会;或者来自某所权威性大学,如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
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和考试之所以拥有国际影响力,在于其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职业标准、严格的质量控制、科学的考评体系和周密的考核流程,在相关行业具有很高的复制和推广价值。如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由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领导、产业指导机构制定职业标准、证书机构和鉴定站实施考证的工作机构体系。1986年以来,先后在150个行业和专业设置了数千个职业标准,提供了17000个职业资格,涵盖了广泛的商业和工业组织的工作内容,形成了一套为就业服务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
为切实做好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工作,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于1998年和2004年下发了《关于对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加强管理的通知》(劳社部发[1998]18号)和《关于印发〈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注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劳社鉴发[2004]2号)。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提供的信息,2000年至2009年10月,先后有16个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和4个项目通过我国主管机构的审核和注册,总计142个级别和单科证书,成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资源的重要而及时的补充。这些证书主要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涉及多个职业领域,其中语言类3个,包括职业韩国语、实用日本语和国际交流英语;服务类26个,包括商贸零售、企业行政管理、剑桥商务管理、剑桥旅游管理、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国际财务管理、注册金融分析、酒店管理、观光旅游、注册职业采购、企业风险管理、银行风险与监管、注册营销管理专家、注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房地产营销师、房地产营销员、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NET高级软件开发专家、JAVA高级软件开发专家、ANDROID高级移动开发专家、高级网络营销专家、互联网软件开发专家、信息服务专家、网站设计专家;制造类2个,包括电子工程和设施管理。
在政府主导引进的证书中,除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以外,国家外专局等国家部委和一些专业协会也引进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引进的国际市场与营销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项目管理资格认证体系和美国国际进出口协会职业认证体系等;审计署下属中国(北京)国际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引进的特许公认会计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和国际注册内部会计师等。这类证书级别从低到高涵盖较全面,大多要求申报者必须拥有相关工作经验。
高等院校也是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方面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等形式,积极引进了许多有影响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如澳洲的TAFE职业教育证书和英国的HND证书。这些引进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具有学历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在相关专业领域填补了我国职业标准的缺口,对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工作中,社会民间机构和组织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推动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数据,截止到2009年10月,我国共有超过45万人参加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这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职业人员的整体职业能力和水准。这些机构中又以北大青鸟APTECH表现最为突出。根据北大青鸟官网的介绍,截至2012年,其旗下200余家授权培训中心遍布全国60多个重要城市,全国合作院校超过600所,其中高等及高职院校194所、中职院校378所,同100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累计培养和输送50余万IT职业化人才进入IT行业,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
目前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社会国际职业证书培训机构主要有北京英标人力资源网络技术公司(中英项目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苏格兰NVQ系列职业证书培训),北大青鸟APTECH(网络工程师培训)等。这些民间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是我国大部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引进和经营者。它们一方面积极引进和着力打造高质量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和壮大,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和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进程,成为普通职业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另一方面大都拥有自己的全球会员网络,为证书持有者的持续发展、扩大交流和更新专业素质提供了广阔的人脉资源和丰富的资源平台,促进了我国职业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增强了他们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挑战的能力。
1998~2010年是我国引进国际职业证书的主要阶段,也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对外贸易保持迅猛增长,与国际社会、经济一体化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一些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几乎与全球同步,产业本身发展的起点比较高,但人才准备的起点却相对落后于产业发展的起点。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我国对国外证书的引进注册主要是针对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暂时未能提供服务的项目,也主要集中在新兴的、高端的职业领域。如2008年,国内市场上急需大批成熟的掌握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技能、具备国际认证资质的人才,但国家职业体系中还没有对应的资格,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时注册了银行风险与监管证书,同期还批准引进了企业风险管理、设施管理和注册职业采购等项目,促进了相关行业尽快掌握国际标准、快速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从成熟的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中引进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证书,不仅提升了我国在这些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标准要求,实现人才能力标准同国际前沿水平的基本接轨,而且提升了我国人才管理水平,填补了国内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空白,成为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重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院校根据自身特色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的需要,积极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资源,改造和优化现有专业和课程体系,收到显著成效。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与思科公司开展合作,培养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到2009年全校有18个专业引进了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共63种;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先后引进了美国国家注册护士、欧盟医药营销职业资格证书、日本口腔医学技术质量职业考试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参与国际就业竞争注入强大动力;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积极引进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学评估体系、HND医疗美容与技术资格证书,与瑞士CIDESCO国际美容师认证机构合作开展国际美容师认证项目,使其发展成为自己重要的特色和品牌。这些职业院校引进的证书,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对提升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由外贸依赖发展模式转向促内需、调结构、转类型、升层级模式,在培养各类管理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培养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理工科高级技术人才。在过去十几年中,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政府和民间引进了20多种共200多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集中在管理类和计算机网络类,而我国对大量急需的其他理工科类的证书引进不多。根据国际证书管理平台网提供的数据,在我国正式批准引进的140余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中,只有北大青鸟开展的15个证书为理工科专业证书。这种重文轻理的现象,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制造业高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引进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我国各类国际证书中占有主导地位,是在校生和在职人员获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途径。根据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的数据,自1998年到2009年10月,在我国政府审批注册的16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项目中,共有超过45万人参加鉴定,超过26万人获得了证书,平均每年参加国际证书鉴定人数约为4.5万人,其中2.6万人获得证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高达1492.1万人,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也高达1232.0万人,但2009年国际证书报考人数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人数的0.3%,而获得证书人数仅占0.2%。虽然该数据不能全面且准确地反映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状况,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我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现状的基本构成,表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
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系统引入我国后,其大部分原版教材和大纲都已经被翻译成中文,教学、培训和考试也使用中文,尤其是初级和中级类证书。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和考试教育的本土化,虽然加快了对国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引进,有利于考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但也由于整个教育过程缺失英语这一国际沟通能力基本要素,降低了受教育者参与国际职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尽管他们还可以通过参加职业英语或国际交流英语学习来提升英语交际能力,但与证书自身拥有的专业英语语境下培养出来的受教育者相比,其交际能力还是存在很大差距。
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职院校一直非常重视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办学,引进国外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但在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资源引进方面还做得不够。一方面,引进的国外资源在本土化以后,其课程体系、师资水平、实训条件和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与国外有较大差距,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普通学历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与职业教育存在差异。普通学历教育偏重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在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方面训练较少,与职业教育突出高技术和高技能的培养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国际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但对于国内已经引进的有益资源重视不够,利用不足。在我国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整个培训网络中,担当主要组织角色的还是社会培训机构,其培训的对象也主要是在职人员,高职院校在校生所占比例很小。例如,在伦敦城市与行业协会商贸零售管理专业22个考评中心中,有13个属于高等和中等职业院校;在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项目的35个考试点中,有10所合作院校,大多为民营体制;在剑桥商务管理专业考评中心名单中,17个考点中只有3所学校。作为我国培养适应外向型经济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院校如果不能积极参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及时获取国际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必然会对国际型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也难以在国际职业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
我国在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时,与相关国家和机构签订了证书互认协议,从根本上确保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效力上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同等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职工就业、加薪和晋升职称时,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效力往往取决于用人单位,而许多用人单位并不认可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高付出与低回报形成强烈反差,成为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虽然我国引进的所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国外颁证机构均属公益性的组织,都不以谋取利益为宗旨,但由于证书考试在组织管理和操作方面投入成本相对较大等原因,报名考试费用远远高于对应的普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英语等级考试为例,根据中国教育考试网的数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收费最少15元,最多也只有50元,而剑桥大学考试部英语考试委员会博思职业英语考试收费却高达380元,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商务英语二级收费更高达520元,还不包括二级口试费200元。此外,由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普及程度不均衡,有些考生所在地没有考点,考试间接费用支出就会更高。虽然许多学生清楚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但也会因为费用过高望而却步。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在对我国经济生产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研发升级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对已经引进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估,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另一方面,根据国际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的发展新动向,及时引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新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考试,增加理工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所占的比重,为生产建设和设备制造业培养更多高技术紧缺人才。
第一,将国际职业证书教育纳入办学考核指标。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教育政策引导,在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价和考核时增加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考试量化指标,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参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自觉性。第二,制定培训补贴政策,减轻学生考试负担。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费或政府财政拨款中学生证书考试费用所占比重,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取职业证书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设立证书考试奖学金。高职院校可以改革学生奖助学金管理模式,设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专项奖励基金,对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进行相关费用减免,调动学生参与国际证书考试的积极性。
第一,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证书培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与其他国内职业资格证书一样,都是企业确保高水平的职员素质、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益的根本保障、增强企业创新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对那些积极开展职工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录用拥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新雇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经费支持,引导企业在职工在职继续教育方面向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方面适当倾斜。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奖助学金,报销录用新员工或老职工在职报考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费用等,有效减轻在校学生的证书报考负担。第二,政府给予社会机构有力支持。政府应该在政策、财力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优惠,增强社会培训机构的教育实力,使其在职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科学设计国际证书引进方案。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方案的设计之初,就需要从社会公益角度出发,尽力降低项目各个环节的运营成本,力求达成较低的收费标准,降低学生考证费用,扩大学生参与规模,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第二,优化配置利益相关各方资源。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师资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拥有吸收国际职业证书考证培训系统的良好基础。高职院校应与拥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资源的社会机构联手,同时积极利用外向型企业实习和实训资源,降低证书培训成本,为利益各方创造共赢共生的良好局面。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考证运行环节费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为远距离教学、辅导和测评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项目运行途径。根据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自身特点,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考评,现场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成本,还可以为考生提供终身教育和发展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能力。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是政府、社会和高校等相关方面的共同责任。政府应该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战略角度,重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推广。一方面,政府可以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用人单位招聘和职称晋升的资格条件,具有与其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完全相等的地位;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对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薪水中给予适当的专项补贴。此外,企业可以利用职工继续教育经费,支持在职人员考取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专业国际竞争优势。
真正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应该保持原有证书的质量标准。证书持有者须既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又具有在任何工作环境下开展工作的能力,即交际和沟通能力。完整意义的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应该是原汁原味的教学理念、标准、内容、教材、教学方法、专业技能和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体。为此,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时应该设立两种标准或版本,即国外版和本土版。证书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版本。国家应该鼓励职业人员积极获取原版证书,真正提升国际职业竞争能力。在设立两种可选择版本的同时,相关培训机构还可以与国外机构合作、组织专家研究和制定与相关国际职业资格证书配套的专业英语教材,以弥补从业者专业英语能力方面的不足。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培训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人才整体素质、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对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资源的利用不足,需要调动政府、行业、社会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等各方面力量的能动性,全力打造国际竞争性职业技术人才,确保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