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智宏 刘奇 贾绍宁
1.大学生思想错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其一,个性张扬,自身修养失范。相当一部分来自职高、技校、中专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前期的学习生活中,不注重学习,喜爱上网、打游戏,对于教师、家长的教诲,不是认真听取意见,而是持逆反抵触心理,我行我素,自暴自弃,认为考重点大学无望,将来再如何努力,也只能落一个高职高专,索性顺其自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文艺还有班级管理、沟通交流方向能力强,善于处理关系,渴望被关注尊重,表现欲强。但由于自身的思想及情感判断力有限,是非善恶不分,生活上以不修边幅、不重形象为个性,以享乐主义、花钱大手大脚为讲义气、有风度。
其二,自私自利,思想行为失衡。90后的职高、技校、中专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受拘束的过程,缺乏对挫折的耐受力和抗压力。在高职高专学习,学生往往对将来的职场充满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回馈长辈,但职场现实的残酷,及在一些不良风气和社会思潮的侵蚀下,使得有些人理想信念缺失,变得只顾强调自身利益、实现自我价值,却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产生思想与行动的双重失衡。
其三,热衷职场,政治热情消退。职高、技校、中专的学生目前关注度最高的莫过是如何寻找一份体面而又稳定的工作、实现事业与爱情“双丰收”。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味热衷于此,而忽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主义精神的培养,忽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即便是靠一时的热情加入了党组织,也缺乏一种爱党、跟党、建党的决心与信心。这样既无法实现自我发展,也成不了“四有”青年。而且由于国家对高职高专的投入没有普通高等院校那么大,加上未来的压力,使得他们对国家的形势充耳不闻,对政策的导向缺乏应有的关注。
2.社会对高职教育定位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其一,社会定位偏低,教育面临现实困难。高职教育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中,取得巨大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生源质量不高、人们的认识误区等,造成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和信任度并不高,没有把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在一部分人眼里高职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二流教育”。这些社会歧视,难免会给高校的思想教育带来困难。
其二,入学门槛降低,生源质量难以保证。由于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的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延续至今,效果逐步显现,在2008年适龄考生达到拐点。就河北省而言,每年的高考生源呈2万人同差递减态势,2013年参加高考人数更是比2012年高考人数减少3.1万。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方向迈进,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呈稳步提升态势。这一减一提,使得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逐年恶化,入学生源的质量每况愈下。而且高职院校学生组成中,既包含高中应往届生,也有中专、技校和职高生,学生成分的复杂和素质的参差不齐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其三,就业形势严峻,思想压力空前增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步放缓,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呼声强烈(实现中国梦的呼声)、竞争激烈(职场就业竞争)、变革剧烈(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管理“五位一体”的改革)、批评猛烈(市场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求全责备,感叹无动手实践能力)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许多学生的应对方式极不成熟,“上课分心,面试闹心,下课揪心”。
其四,教育模式守旧,说服效果不如人意。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更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开放活跃的学术思想、表里如一的政治品行、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快准细实的工作作风、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还存在只注重视理论说服,忽视情感的换位与交流;只注重灌输大而全的做人哲理,而忽略教育的艺术性和可接纳性;只注重政治形势教育,而忽略健康人格的培植;只关注社会即时需要,而忽视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基本道德素质和品德素质的培养。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得说理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
1.辨识学生长处,多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讲的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发现每个教育对象的优点,对这些呈现闪光优点的学生,多施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和面子上得以满足、精神得以宽慰、心境得以愉悦。每个高职高专生,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个人智力、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教育时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善于发挥教师与学生在学习教育中的双主体作用。采取赏识教育,使他们多在激励肯定的教法中,砥砺情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激发潜能,焕发动力,产生斗志。做好赏识教育必须做好四点:一是充分了解学生,善待学生;二是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三是鼓励学生,为学生骄傲,为学生加油;四是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2.注重社会实践,培植责任精神。高职高专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应用型人才的显著特点是具备严谨细致的逻辑思维、追求真知的动手能力。而社会实践正是校方连接用人单位的一个桥梁,是学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植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校园文化教育。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对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职高专院校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优化文化建设环境,探索、凝练师生普遍认可的大学精神。确定、完善体现高职高专精神的校训、校歌、校徽,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二是基地教育。华北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各地都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组织学生奔赴党建纪念地、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地方史教育,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情节生动,教学效果是校内“第一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三是“契机”“典型”教育。“契机教育”,即要充分利用纪念“五四”运动周年日、建国周年日,学生入学、入团、入党等时间节点,通过主题团日、专题宣讲、演讲辩论、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培养高职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民族情感。“典型教育”,即认真开展“名人进校园”活动和精心组织“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宣传工作,重视用高职生榜样教育影响学生。四是“实践教育”。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厂企业以及社区孤儿院、福利院,开展形式多样的调研实践活动,开展“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卫生下乡”活动,开展党史、党情以及卫生、法律等实用知识宣讲活动等,引导高职高专生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3.加强心理疏导,消除自卑情绪。多数高职高专学生认为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内心深处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失败阴影,这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挖掘自身潜力,我们对这些心理有疾病的学生要多措并行。一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必修课,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完善设施设备,足额配备专兼职教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二是深入开展“三个一工程”(红网工程、青马培训工程、文明修身工程)。“红网工程”即通过开展发红色短信、写红色微博、讲红色故事、吟诵红色诗歌、看红色电影等活动,加强广播、网络、舆情信息平台、QQ群等团属传媒的舆论导向。“青马培训工程”即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学院团校、系级分团校建设,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课题研究、志愿服务等方式,积极完善院、系两级培养体系,着力塑造高职学生精英形象。“文明修身工程”即抓住纪念日和重大活动日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三爱”(爱国、爱校、爱己)教育系列活动,全方位、分阶段有序地推进学院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爱国修身、爱校求知、爱己立业”。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理论水平。提高高职高专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辅导员队伍和教师队伍自身素质至关重要。一是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和锻炼。要坚决落实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举办新上岗辅导员岗前培训班、骨干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高级研修班,邀请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的一线辅导员来传经送宝,组织高职高专优秀的辅导员在省内、到省外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二是训优教师、编好教材、开好课程。(1)强化高职高专思政理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2)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专项计划”,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3)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材体系。要组织力量,加快“05方案”辅助教材的编写进度;要组织编写一套既遵守教材原意,又适合高职高专各类专业学生不同需求的高水平教案,供全体教师参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