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艳敏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 河南商丘 476000)
陶渊明饮酒诗的修辞意象连贯解析
闫艳敏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 河南商丘 476000)
《饮酒》二十首中的意象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提炼和挑选的,它们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有着自己的组合方式。这些意象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联系标志,但却都有指向一致的内在意义,归纳起来,《饮酒》二十首主要用到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并置式组合、递进式组合、交错式组合和突反式组合几种形式。
《饮酒诗》;意象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意象则是诗歌的血肉。由于诗歌的篇幅短,断句频繁,要在简短的文字里传达出隽永且充满想象空间的感情,就要求意象一定要简练且有代表性。而相比单个意象,一组连贯的意象在感情表达上会显得更有力量。
作为一组优秀的诗歌,《饮酒》二十首中的意象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提炼和挑选的,包括历史意象、空间意象、人物意象、动物意象、风物意象等,它们不是随意堆砌的,而是有着自己的组合方式。这些意象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联系标志,但却都有指向一致的内在意义,而这种隐秘的组合方式也是诗歌语篇隐性连贯的一种重要手段。归纳起来,《饮酒》二十首主要用到的意象组合方式有并置式组合、递进式组合、交错式组合和突反式组合几种形式。
意象并置式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意象组合方式,就是把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并列地罗列出来,营造一种意境,突出诗歌的主题。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处在黑暗的社会里,如何才能不沾染这个社会的恶习呢?作者的经验是“心远地自偏”。“庐”、“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这一连串的意象都是作者所隐居的山林中随处可见的寻常景象,但正是这一系列简单平凡的景象,组成了一个超脱于尘世之外的世外仙境,勾勒出了一派闲逸、淡泊、幽远的境界;平凡的景象,在安贫乐道心态的映衬下,也具有了“真意”。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饮酒》其七)
“秋菊”、“裛露”、“觞”、“杯”、“壶”、“归鸟”、“东轩”这一连串的意象密集地出现。正在盛放的沾有露水的菊花,冷清又怡然的自斟自饮,归家的飞鸟,冷寂的东轩,在这样的环境里,陶渊明独自一人对着菊花饮酒,远离了尘世,忘记了忧愁。作者认为这样无拘无束,傲然自得,才得到了适意的生活,并且以这样闲适的环境和心态与那些奔走竞进、追名逐利者对比,有明显的嘲讽意义,同时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表达了不满,但也明显地表现出他逃避现实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以上的例子中,这些意象都具有相似的特征,因而作为一个意象群并列出现在诗歌中,使上下文的连贯更加紧密,增强了表达效果,更好地体现出诗人的情感,表达诗歌的主题。
意象递进式在组合形式上和意象并列式类似,但不同的是,递进式排列的意象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这样能由浅入深地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如: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饮酒》其十五)
“贫居”、“灌木”构成了一副清贫寂寥的生活图景,空旷的环境里,只有“翔鸟”偶尔飞过,却没有丝毫访客的“行迹”。在这样的画面中,作者的思绪便上升到了更广阔的“宇宙”和“人生”层面:宇宙无穷,人生短暂,如何能在短暂的人生里领悟生命的真谛呢?“岁月”无情地催白了“鬓边”的头发,最直观的现象也恰恰能体现最深奥的哲理。贫居无人问,岁月催人老,作者一直安贫守贱,毫无犹豫之心。如果只顾求名求利,患得患失,而因此违背自己的夙愿,那才深可痛惜。
以上的意象,在本质相通的基础上,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程度的递进,这就使得诗歌的结构更加严密,层次更加丰富,表达的意蕴和情感也更加深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意象交错式组合和前两种组合方式有本质区别:不再是通过相似意象的集聚来增强表达效果,而是将意义相反甚至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用它们之间形成的反差,来产生强烈的对比,深化诗歌的主题。如: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饮酒》其八)
作者用孤松自喻,表示坚贞情志。高大挺拔的“青松”和低矮落寞的“众草”、卓然的“高枝”和常见的“寒柯”、平凡拥挤的“连林”和独立突出的“独树”、美好而虚无的“梦幻”和无趣又现实的“尘”。一对对相互对立的意象营造出强烈的对比,二者的形象高下在对比中不言自明,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己的认识,也使诗歌主题思想的表达更加形象且有说服力。他慨叹自己的高贵品格在是非不分、贤愚不辨的社会里不被人所认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揭露作用。
这种意象组合方式着重利用意象之间的“差异”来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正反对比、平奇交织、大小相较,通过这种差异化的表达方式来构成诗歌的隐性连贯,体现出诗意和诗情跌宕起伏的美。
意象突反式组合是以一个意象作为核心,然后组织一系列相似意象对它进行烘托和映衬,花费足够的笔墨之后,再用一个与其意义相反的意象来形成强烈的对比,造成一种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先虚后实的艺术效果。如: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饮酒》其二十)
作者所处的时代“举世少复真”,虚伪欺诈,风气败坏。当时的社会太糟糕,世人为了名利整天忙碌奔走,治世之道无人问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得不以饮酒来排忧解愤。诗中列举了“羲农”、“鲁中叟”、“凤鸟”、“礼乐”、“洙泗”、“狂秦”、“诗书”、“诸老翁”、“六籍”等具有明确历史标记意义的人或事物,来回顾历史上曾经跌宕而令人向往的文化和风气,勾勒出了一幅文化发展的历程,而到了结尾,则笔锋一转,用“头上巾”和“醉人”这等平凡乃至颓唐的意象来映衬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现实的诸多不满和强烈愤慨。
以上便是《饮酒》二十首中的几种意象组合方式。看似各自独立的意象,经过仔细的研读和分析后,就能品味出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饮酒》二十首隐性连贯的重要方式。和语音、词汇、语法这种有明显衔接标志的连贯方式不同,意象连贯大多是跳跃的,是没有明显的衔接标志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意象间的隐性连贯,而读者如果要理解其中的妙处,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联想和想象,以还原作者营造的诗歌氛围。这种隐性连贯的形成是由诗歌本身简洁凝练、意蕴深远的特点所决定的,也直接体现了饮酒诗语言的含蓄、精炼和深刻。
[1]朱英姿.孤标傲世皆谁隐[J].现代语文,2006(4):40-50.
[2]聂瑞芳,黄鹏.生命的自由——陶渊明与“酒”[J].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27-128.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8.
[4]王韶华.陶渊明文化符号的当代意义[J].文学教育,2010(8):94-96.
[5]王建平.汉诗英译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J].外国语言文学,2003(1):39.
[6]冯·戴伊克(Van Dijk).文本与语境(Text and Context)[M].伦敦:朗文出版社,1977:93.
[7]张晓鹏.话语隐性连贯的语用解析面面观[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17-120.
Academic contribution of Liu Ji-gang
Yan Yan-min
(Shangqiu Polytechnic, Shangqiu Henan, 476000, China)
"Drinking" twenty images of poems are after the author carefully refined and selected, they are not random, but has its own combination. These images have no evi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o, but has a point to consistent intrinsic meaning, sums up, "drinking" twenty poems mainly used ways of image composition has the collocation type combination, progressive combination, cross combinations and trans combined several forms.
"Drinking poems"; image
I206.2
A
1000-9795(2014)08-000067-02
[责任编辑:周 天]
闫艳敏(1978-),女,河南永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