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外交视阈下外事翻译的几点思考

2014-04-17 07:06张建威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外事外交职业

张建威

(大连市政府 外事办公室,辽宁 大连 116012)

对城市外交视阈下外事翻译的几点思考

张建威

(大连市政府 外事办公室,辽宁 大连 116012)

城市外交的有效拓展离不开外事翻译团队的贡献。长期以来,外事翻译管理渐趋行政化,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外事翻译作为特殊专业团队的职业养成。全方位创新实践,科学谋划,使外事翻译队伍建设这一系统工程日臻完善,与迅猛发展的城市外交有机适应,是亟待地方外事部门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城市外交;外事翻译;职业操守;培养模式

地方外事工作越来越成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各级政府外事部门要不断提高为总体外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要全面践行“两个服务”思想,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职业化的外事翻译队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 翻译就职培训

外语专业毕业生择业、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跳槽或社会涉外单位人员考录,是目前各级政府外事部门翻译人员的主要来源途径。虽然学业背景不同,工作经历各异,但突出的共性是,他们缺乏在城市外交中的历练和翻译工作经验。加之现今外事部门没有正规系统的外事翻译就职培训模式,因此,能否在“进门”后数年内找到感觉,脱颖而出,更多凭借的只能是个人的“修行”和悟性。反观国内图书市场,翻译方面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侧重在口笔译技巧的学术研究,或是逸闻趣事的业内揭秘,而不是真正从外事工作和翻译实践出发,对主要工作环节和重点翻译任务进行条分缕析的点津式指导和实战型解读。类似《外事翻译实务》这样的培训教材就显得难能可贵,亟待编撰。它不仅要涉猎外事口译、笔译、同传技巧,还应当囊括外事职业操守、外事礼宾礼仪、外事接待实务、因公出访安排、外事文体应用等不一而足的实用内容。甚至可将培训关口前移,使“外事翻译实务”成为“应用型”MTI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座上宾”,早进状态,早出成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翻译岗上培训

外事翻译水平的提升和工作质量的优化,固然离不开翻译自身的努力,但外事部门在开展城市外交过程中积极地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同样不可或缺。首先,“翻译沙龙(The Interpreters’Salon)”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本系统甚至本城市的翻译人员,进行分组讨论、主题发言、模拟翻译、译练讲评、译品赏析、经验交流等诸多工作坊形式,不拘一格地研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其次,由于翻译分处不同处室,行政上的条块模式使他们的日常笔译往往由分管领导终审,而如果该领导恰好语种不对,则只能是走个过场。鉴此,“译审制”应当在城市外交中大行其道。打破处室界限,实现语种整合,由本单位该语种权威进行终审,必要时“三堂会审”,确保外事译文质量。第三,充分利用外脑,创办全市公益性“外事讲坛”,邀请国内知名学者、资深外事专家和国际问题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既有社会效益,又有培训作用,一举两得。

三、翻译职业发展

外事翻译是政府外事部门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视野宽、标准高、压力大、待遇低、诱惑多的现状,使翻译队伍流失严重。尽管在培养并且拥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外事翻译队伍方面,外事部门都竭尽全力地“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但是内敛效应(introvert effect)仍嫌不足,集体聚合力仍有遗憾。从长计议,“事业留人”是根本,制订符合本城市、本部门实际的《外事翻译发展战略》势在必行。为此,要把外事翻译队伍管理模式从目前的以行政、人事管理为主转变为兼顾资源、学术的职业化管理,强化其学术属性,在翻译职业技能、翻译职业意识、翻译职业道德等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城市外交的深入开展,为他们职业设计与发展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译而优则仕”,用令人称道的翻译功力和外事服务,为自身的不断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外事翻译生态得以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规范职业操守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Andrew Chesterman教授提出的“翻译伦理四模型(models)”,即表现(representation)、服务(service)、交流(communication)、规范(norm-based)模型,是颇具影响力的翻译伦理研究的抓手。世界上许多权威翻译机构都制定了详实的会议口译、法律翻译、医疗翻译等行业职业操守。例如,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口译职业道德守则(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美国的《全国医疗保健翻译道德准则(National Code of Ethics for Interpreters in Health Care)》,英国特许语言协会(CIOL)的《职业行为准则(Code of Professional Conduct)》,澳大利亚译者协会(AUSIT)的《专业译员道德守则(The Code of Ethics for professional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等。外事翻译不仅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也是一种职业伦理选择。由于外事翻译散见于各级地方政府外事部门,相关工作各自为政,因此,虽然有外事纪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的约束,但在职业道德和从业规范方面,至今尚无类似《外事翻译职业操守》这样的统一行为准则出台。为避免行为失常、道德失范,完善外事翻译的行业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

五、社会公益服务

因外事翻译工作性质原因,常常被“束之高阁”,开发度不够,利用率不高,社会分享面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高端翻译资源的浪费。城市公共标识语(public signs)英译定期化、规范化纠错活动,是让外事翻译“接地气”的措施之一。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外语环境的改善,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和外籍人宜居条件,而且对外事翻译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同时,还应当正本清源,由外事、城建、工商、交通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制定城市公共标识语英译基本规则,成立“城市英语公共标识语翻译审核委员会”,从源头入手,对全市所有公共标识的英译文进行预审后再行公示使用。此外,外事翻译应当担负起推进城市英语志愿服务制度化的任务,结合本市条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英语志愿服务深厚的跨文化交流内涵。积极利用国际会议、高访接待、大型论坛等载体搭建英语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涵养高校中和社会上的英语人力资源,在常态化志愿服务中不断完善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英语志愿者招募培训、注册管理、星级认定、服务回馈和工作嘉许制度。

六、 翻译学术实践

在政府外事部门工作的外事翻译的职称虽然并不与工资挂钩,但参与职称评定无疑是鞭策翻译们不断进取的手段之一。通过参加“二级翻译”、“一级翻译”、“资深翻译”等的评定,以及中国CATTI、澳大利亚NAATI、英国DipTrans等影响力较大的翻译资格证书的考取,会使外事翻译能在城市外交的日常事务中得以超脱,并适当关照自身多维学术建树,让自己职业目标实现多元发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7)对MTI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导师组应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译员或编审共同指导。”这为资深外事翻译兼任MTI导师并讲授外事翻译课程提供了绝佳的平台,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回馈社会的目的。外事翻译应当积极投身社会学术实践,与高等院校相关口译教授强强联合,担任全国英语口译大赛、海峡两岸英语口译大赛以及相关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节等重大赛事的赛区评委,在实践中提升对英语的觉悟和掌控力,促进自身口译水平的提高。牵头编撰、翻译《汉英城市常用语小词典》,避免地方特色词语翻译上的莫衷一是,甚至分庭抗礼,是外事翻译责无旁贷的语言任务。

七、外宣翻译工作

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城市形象对于城市外交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城市形象通过城市文化有效对外传播来加以实现。外事翻译是影响城市外宣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本条件。美国传播学家拉斯维尔(Harold Lasswell)在其 “舞蹈模式(Dance Model)”中,对传播过程框范为“信源→ 信息 → 媒介 → 受众 → 效果”。 然而,国内城市外交的对外传播过程,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在上述五个环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以英语外宣片为例,官方色彩浓重,目标受众(targeted audience)泛化,翻译痕迹明显,多有自娱自乐、自说自话之嫌。外事部门应与宣传部门密切协调配合,从中文文本撰写开始介入,施加影响,注重实效,注入国际语汇,加强城市外宣品翻译的归口管理。

八、多元培养模式

在外事工作日趋翻译化、翻译工作难免行政化的今天,外事翻译的复合型培养与多元化实践已是大势所趋。一专多能、一知多解已成为这一团队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要求。对外事翻译来讲,可资利用的学习途径和进修渠道很多,例如,在承办或服务大型国际会议时的观摩和体会;在因公出访安排协调日程时的研究与摆布;在迎来送往中的琢磨和体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策划与翻译;在参观考察开放先导区时的调研和思考,在国内业务培训时的讨论与阐述;在常驻国外时的工作和总结,凡有所学,皆成本领。要学会运筹帷幄,超前思维,利用语言优势博采它山之石,结合城市区位优势和核心实力,为“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智慧化城市和自由贸易区、环保示范区、国际城市建设等城市外交的战略举措提供外事支撑与智力服务。另外,驾驶、电脑、摄影、演讲也都是不可或缺的技能,甚至包括琴棋书画、唱念做打、理发、烹饪、包饺子、游泳、书法、太极拳。同时,多角色挂职,多岗位锻炼,在不同层面和角色转换中培养战略思维,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全局观念,是构建善打硬仗的外事翻译团队的基石。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站在高处,想在远处,看在大处,干在实处。翻译人员在职学历进修也是多元培养的模式之一,能够边干边学MTI当然可取,也可以考虑进修国际法、MBA、MPA、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藉此让自身的多领域翻译驾驭能力得到全面改观。

九、创立外事翻译学

目前,地方教育部门在学科设置上达成的基本共识之一,就是加快培育新的学科专业优势,创造条件设置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促进学科专业全面均衡发展,鼓励填空补缺、错位发展、特色服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点。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很多,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稳定的研究队伍和学术共同体,是创立“外事翻译学”的令人欣喜的已知条件。在此背景下,作为研究城市外交中翻译行为的实施及其工作规律,并解决城市执行国家对外政策和自身对外交往过程中的外事翻译实践问题的学科,“外事翻译学”应运而生。“外事翻译学”应着眼于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课程设置,把外交史、世界史、外交谋略、城市外交、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民间外交、公共演讲(public speaking)、外交礼仪等课程纳入视野。培养对象明确,教学条件具备,实习渠道畅通, 社会条件成熟,这一学科的尽早设立,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外交中翻译队伍供不应求的问题,实现城市外交从理论到实践的新突破。

[1]UNFPA[G].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2007.

[2]Rogier van der Pluijm with Jan Melissen. City Diplomacy: The Expanding Role of Citi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M].The Hague: Clingendael, 2007.

[3]熊 炜,王 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J].公共外交季刊,2013,(13).

[责任编辑张雷]

SomeThoughtsonForeignAffairsTransl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theCityDiplomacy

ZHANG Jian-wei

(ForeignAffairsOffice,DalianMunicipalGovernment,DalianLiaoning116012,China)

The effective expansion of city diplomacy cannot do without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team. For a long time,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management has more and more become administrative, which largely restricts the occupational quality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as a special professional team. A full range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planning make the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team construction this systems engineering improve day after day and organically adapt to city diplomacy with rapid development, is the urgent project for local 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 to study and solve.

city diplomacy;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occupation ethics; training mode

2014-01-13

张建威(1963-),男,吉林长春人,大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副译审,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公共外交研究。

H315.9

A

1009-9042(2014)06-0083-03

猜你喜欢
外事外交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外事之窗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职业写作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我爱的职业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