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在中高职一体化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2014-04-17 07:09吴凤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经济法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吴凤丽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一、经济法课程在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法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性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各自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培养计划以及课程设计,然而随着中职学生进入到高职以后,这种重复性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浪费。特别是经济法课程设计,在中高职都是需要设置一个教学内容,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计中缺乏沟通,造成课程设计存在一定的重复性,更有甚者课程内容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种课程的重复性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学生是极不负责,造成他们时间的浪费。对于中高职一体化的院校在经济法以及总体课程设计中,要避免出现类似的课程重复,以适应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系统性培养。

(二)经济法课程的衔接存在断层性

由于中高职之间缺乏沟通,中职院校以自我的就业目标制定其培养计划,高职制定培养计划的出发点仍以高中生为基础。这使得高职教学的结果是杂乱无章。中职晋升的学生不仅缺乏文化基础知识,对于某些内容难以掌握,另外对于经济法的了解又存在一定的重复性,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高职存在一个真空期,无法达到培养的目标。

(三)高职经济法课程的技能培养存在不足

如今高职院校的生源逐渐延伸到中职毕业生,而且,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就是中职,由中职升级成高职,因此在高职中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培养计划的制定都是缺乏一个新字,有的甚至依旧延续中职的老一套,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实力都跟不上高职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师资力量、技能培训方面以及基础建设方面等都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有的甚至还远远没有中职的技能实力,教学经验也没有中职丰富,使得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出现技能学习的倒退,造成不良后果。

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中职院校的经验、案例以及相关经济法的师资力量远比刚升级后的高职院校更具有实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缺乏一定的双师型教师,在经济法的教学中脱离实际,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与实际严重脱节。

总之,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必学、必会、必懂的课程,学生以及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效率和实践性。

二、经济法课程要适应中高职衔接

(一)以职业为导向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目标

在中职院校中确立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后,教学内容适应当前中职院校的发展,待晋升入高职院校以后,都是以职业为主的教学目标,从而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下,院校实现中职与高职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学生课程的衔接性。

在职业导向教学目标中,首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是增强了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在中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入高职以后,在原来技能的基础上,更容易掌握高深的技能和知识。同时经过中职的培训,对于资格的考试更是一种递进,在中职,参加初级的考试,高职以后直接中级或者高级考试,将中职和高职的技能和考试形成有效的衔接。在经济法课程学习中,更是如此,同一个目标,不同的要求,使得经济法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对接和递进,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内容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面临一个资格考试问题,因此对于中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内容上,都要符合当前的要求,首先根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内容,其次是基于岗位要求规范教学内容,再次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此基本要求下,中职中经济法的学习主要面向的是初级资格考试,以及中职生毕业以后的岗位要求,然而中职生和高职生对于职业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高职的教学内容是中职内容的递进和深入。在中职经济法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到更高,更切合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中高职要形成良好的衔接。在实际情况下,结合社会的发展以及中高职自身现状,发展适应当前的会计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同向发展,最终实现对接。

(三)以技能为重点优化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手段

中职和高职都是注重技能的培养,中职注重的是初级技能,高职注重中级技能的培养。在各自的技能培养重点下,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模式改革下,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场景教学以及角色的扮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方法上,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需要专门的会计专业教师,避免非专业教师带来衔接上的问题。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职学生很快适应到高职教学,经济法的课程教学也适应了中高职的衔接,对于会计专业系统性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以能力为评价设置中高职衔接的考核方法

经济法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试卷的方式,而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方式,考核的重点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经济法课程考核中,应注重经济法的实际作用,同时还要重视考核方式方法和的同步性,中职和高职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以免影响两者的衔接问题。

经济法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注重实践能力,中职考核和高职考核需要一定的衔接性和共同性。避免中职步入到高职以后存在评价考核的盲目性,减少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让经济法课程体系适应到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系统性培养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综上所述,经济法课程在中职和高职的会计专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技能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经济法课程需要适应到中高职的衔接系统性培养中去,通过以职业为导向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内容,以技能为重点优化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手段,以能力为核心设置中高职衔接的考核方法等策略让经济法课程很好的融入到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

参考文献:

[1]梁芷铭,傅远佳.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 课程教学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2,(5).

[2]张 莉.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3]贺胜军. 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思考[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5).

[4]王君超. 浅析“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1).

[5]周经纬.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商业会计,2012,(24).

[6]黄 彬.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

猜你喜欢
经济法会计专业教学内容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