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途径

2014-04-17 06:49:44包相玲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0期
关键词:大学职业英语

包相玲

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课程的直接承担者,在目前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师既是教学的主导,更是改革的主力,其专业发展应备受重视。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知识结构性短缺、语言实践能力不高、教学思想和理念落后、科研意识落后等问题。随着教改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教学科研评价体制也进行了重大调整,许多教师对自我发展方向一片茫然。

一、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1.身份困惑:学科身份边缘化。“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是非专业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都无法归属于某个学科,所以其归属问题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地位较为尴尬,经常被学术边缘化。部分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工作量系数低于其他学科,导致大学英语教师总觉得低人一等、无学科依托、专业发展无从下手。“教师发表论文艰难、申报社科项目艰难、评聘职称艰难是这支教学队伍的常态。”①

2.教学苦恼:课时繁重,内容重复。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高达13.5学时。教师白天忙于上课,晚上忙于备课和制作教学课件,相当多的教师工作量常年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大学英语教师成为上课机器。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压缩了原本用于学习、反思和研究的时间,使教师无暇致力于科学研究,导致科研举步维艰、难出成果。教学内容的单调重复使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激情减退,甚至厌倦教学,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心理迷茫:师生关系淡化,职称压力趋高。如今,“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流方式、价值观、学习观等都很有个性,他们不再把教师当作知识的权威,不屑于仅仅依靠教师来获取知识,他们善于通过网络媒体扩大眼界、探索新知识,常常带着审视的眼光和思维与大学英语教师争论。但这往往导致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的情感受到伤害,心理迷茫无助。另外,各高校正在积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教师的考评标准和考评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的学历和科研能力在考评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各高校的职称评审体系都与教师的学历和科研成果紧密关联在一起,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职称评定和晋升、年度考核等级的导向,此举无疑使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群体面临学习和职称压力。大学英语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科研能力薄弱,相当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历、职称和优劣评定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4.现实冲击:过剩危机,发展空间缺失。有专家指出:“中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大学阶段英语的学习应与专业课程进一步结合来进行。”②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正在受到动摇,多数院校已经开始压缩大学英语课时,增加专业英语课时,这种情况在很多职业技术学院更为多见。卢睿荣老师在其调查报告中提到:“超过80%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满足感,超过50%的教师表示了自己转岗的意愿,30%左右的教师正在以各种学习途径提升自我,或争取转换自己的学科方向。”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胡壮麟先生早在2002年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前途表示了忧虑:“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高中毕业就达到大学英语四级至六级的水平。那么,若干年后大学英语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大学英语老师的出路在何方?”③

二、大学英语教师突破发展困境的路径

1.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职业素养。“一名职业教师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职业素养:清醒的自我意识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基本的人文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④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充分进行自我完善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同时,教师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为教学和科研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职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正确的评判,认清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通过多种学习渠道和手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实现职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在教授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语言技能和教学素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学英语教师要尽可能参加语言及教学培训、攻读更高的学位、争取进修机会、参加学术交流,尤其要争取出国亲身体验国外文化的机会,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学习与实践中有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职业信心。

2.互相取长补短,合作谋求发展。教师仅靠个人力量寻求专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孤立的教学状态会使个体差距越来越大,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建立工作合作小组,在相互学习、交流互动中超越自我,这对于教师群体实现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合作小组的培养,新手教师能够博采众长,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老教师通过指导新手教师,不仅可以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同时也能反思和梳理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从而形成职业上的双赢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合作小组中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合作的形式有多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仅能够打破教师封闭的工作状态,更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切磋、互相支持和促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组建教师研究小组,将有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组织在一起,通过集体备课、经验分享等形式共同探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可以使教师共同分担工作中的困惑和挫折,有效消减职业倦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3.合理制定职业规划,确立多元化发展方向。要真正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学英语教师就应把专业发展当作一种生活常态,成为一名动态发展的专业人员,因为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人的专业水平、需求及心态会发生变化,这势必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之初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新入职教师由于对教师职业经验不足或体验不深,常会在现实工作中产生挫败感,因此积极寻求专业认同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为了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新手教师在依托内容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多地参加教师教育和培训,在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专业发展意识,积累专业技能。而具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则进入了职业生涯的稳定阶段,此阶段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这些教师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技能、方法和策略,有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革新。这些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大学英语教改的动向,尝试开展专门英语或学术英语教学,使自身获得专业化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对于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教师而言,适时发展并提高自身专业研究能力应成为其主要发展目标,这些教师应注重培养自觉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识,善于在教育实践中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成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的教师。

三、结语

教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有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关注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调整和充实自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反思,树立终身化学习的意识,培养学术敏感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教学研究中,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大学英语教改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为教师创造进修机会,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注释]

①夏纪梅.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难点与出路[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9):7.

②程雨民.入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3(4):5.

③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3.

④郭丽君,吴庆华.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评论,2001(2):51.

猜你喜欢
大学职业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