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4-04-17 06:49:44邓喜英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梦想

邓喜英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这一时代最强音。嗣后,他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结合不同工作内容就“中国梦”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了系统阐释。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在“中国梦”语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一代新人,是我们探索的新命题。

一、“中国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视角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寄语广大青年要成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勇于创新创造,艰苦奋斗,高尚品格”的时代新人,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在某种意义上,为高校育人才提出了新的德育目标与要求。

1.新的教育着力点。在描绘伟大“中国梦”教育中牵引出“民族梦”“时代梦”等诸多下位梦想目标以帮助大学生绘制“个人梦”。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马克思主义也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车轮是靠将每个人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而推动的。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每个人都怀揣着一个自己的梦想。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以民族魂和“中国梦”为着力点,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中国梦”教育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和扎实进头脑,为每个大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增强其为实现“中国梦”应担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个人梦、青春梦和“中国梦”自觉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合起来,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让更多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大学生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正能量。

2.新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实现伟大“中国梦”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这个“绘梦”“追梦”“践梦”的历史进程中,先进的中国仁人志士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建立起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科学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所有这些,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路径选择、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这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帮助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的梦融入“中国梦”当中去,把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的力量当中去,把实现个人梦的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当中去。

3.新的德育目标系。在践行伟大“中国梦”教育中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具有“信念、担当、创新、德行”人格品质的新公民。

习近平同志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换言之,广大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而培育具有什么样人格品质从而能承载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的生力军,无疑就成了高校德育的目标,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命题。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支生力军的每位个体应是一个具有“理想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勇于创新创造,艰苦奋斗,品格高尚”的时代新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把“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个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路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能力,为践行“中国梦”培养一批批有坚定理想信念,有担当,敢于创造、敢于突破,有爱国心、公德心和人文情怀等道德特质的社会新公民。这就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应承担的价值目标和历史使命。正如有人曾经讲过那样:“一个好的教育必须教会学生你可以有梦想,梦想所需要的素质、品质和所需要付出的坚持和承受的担当,这才是好的教育。”

二、“中国梦”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思想,不仅仅是描绘了这幅宏伟蓝图的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更重要的是,系统地阐释了实现这一蓝图的总体布局与实现路径等内容。因而,探索如何将“中国梦”教育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和扎实进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对此,笔者做初步探讨,权作抛砖引玉。

1.变革传统教育方式,注重“个人梦”与“中国梦”的互动探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基本上是以“说教”方式开展,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学生则被动地成为接收理论知识的“容器”。倘若“中国梦”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用这一“知”与“行”相脱节的教育方式,毋庸置疑,这不仅不会使“中国梦”思想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相反,仍会使教育主体与客体落入“同床异梦”困境的窠臼之中。学生们会认为实现“中国梦”事不关己。事实上,“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内在联系,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同时,国家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契合“中国梦”与“个人梦”,转变教育方式,围绕“我的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最美中国”“放飞梦想·励志青春”等主题,开展诸如学术研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文艺展演、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以及社会实践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思考、研讨、辩论与实践,使其真正体认到“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的道理;真正认识到“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总体布局与实现路径等,并付之于行动,在自己的实践中放飞个人梦想。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中国梦”与“民族魂”的双层挖掘。“中国梦”和“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先后建立起来的两大精神动力。“民族魂”的实质就是精神品格问题,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它体现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而“中国梦”的实质是理想信念问题,它是“富强之梦”“民主之梦”“文明之梦”,更是“复兴之梦”。两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依附。我们在“中国梦”实现道路进程中产生了实现梦想的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又是我们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为此,如何在叙述先进的中国仁人志士的“绘梦”憧憬史、“追梦”抗争史、“践梦”奋斗史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深入探究其中的“民族魂”,以此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解决的教学命题。要真正将“中国梦”和“民族魂”内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无疑就要变革以往“教师→学生”单向传递式的教学法,实行“交互”式教法。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就指出:“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各种各样,但其本质是必须有双边、双向乃至多向沟通,没有沟通就无所谓教育影响,也不会发生教与学的转化。”

因此,“中国梦”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采取学术探究,或者分组讨论,或者现场观摩等诸多形式,既要探究先辈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孜孜追求的理想信念,又要探究他们在追寻“中国梦”道路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据此,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使其坚定“中国梦”是国家强盛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和个人梦的汇聚与结合,是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体。

3.搭建多种载体平台,注重“中国梦”多层面多维度的宣传教育。刘云山同志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和载体,不断推进“中国梦”教育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梦”、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

具体实施包括: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结合学生专业和特点,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梦”,并找到自己与中国梦的共鸣点,引导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二要以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为载体,扎实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如可以通过海报、简报、橱窗等,图文并茂、翔实地解读“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历史文化基础、意义和实现路径;可以利用校园网、微博、微信、博客、QQ群等媒介开展“中国梦”的学习讨论,建立“中国梦”网上论坛,深化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可以开展诸如“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主题班会,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大胆筑梦,自觉把个人梦、青春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洪流之中。三要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如三下乡、中国农村变化社会调查、中国环境状况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中国的成就和瓶颈,感悟“中国梦”是强国梦、民族梦,人民梦、是每一个人的梦,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长才干,成为“中国梦”的忠诚践行者。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想信念梦想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我的梦想
儿童绘本(2017年22期)2017-12-13 00:00:02
梦想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梦想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
快乐起航 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