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滨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论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
叶玉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滨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4)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本科毕业生数量大增,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要求高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细化的职业指导工作。分析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内涵,从“精、细、化”角度探讨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精细化;职业指导
精细化是20世纪50年代源于日本等发达国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精细化的基本要素包括兼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重过程、细节和结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所谓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除了给予普遍的、常规的共性职业指导外,还需要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就业引导和职业辅导,有效配置资源,对学生做精细培养,不仅达到使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1]。在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精细化职业指导更加突显其作用和意义。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也是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有效举措。
(一)强化精细化职业指导理念
思想理念决定行为。在推进精细化职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首先应抓职业指导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体会议、讨论交流、外出调研等形式,让精细化职业指导理念成为全校上下相关职业指导人员的共识,使他们了解细节决定成败的真正内涵。
同时,职业指导人员也要充分认识精细化职业指导在就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服务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努力、细节、服务、系统、大局等意识,改善工作态度,优化工作方式,提升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从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保证精细化就业服务体系的全面建立。
(二)“三精”标准培育职业指导精品
1.指导效果要精益求精
这是一种持续性追求,要时刻想着把职业指导项目培育成精品,具备培育精品的意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职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树立精益求精的理念,还要把追求完美、培育精品的意识传给相关人员,使该理念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和自觉的行为追求。
2.指导项目要精雕细琢
清华大学的“彩虹计划”,就是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引导的精细化而推出的一个新举措。该校全方位开展就业引导、配置资源,使清华大学的毕业就业工作获得长足进展。只有全方位、立体化地对职业指导项目认真打磨,才能形成精品。
3.指导成本要精打细算
在整个职业指导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培育精品并不能单纯依靠增加人力、物力、财力,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要注重实效,看学生获得的实际帮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
(三)“四细”方式力促精细化职业指导
1.工作方法要讲究艺术细节
水生态环境是指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不同水条件的适应,是决定生物分布、物种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2]。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程度越来越高。具体而言,农村水生态环境已经不容乐观。农村水污染主要是人类将污水排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改变了水体生物群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组成结构,降低了水资源使用价值,此现象就被称为水污染。当前,农村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现代农业化肥、除虫药剂的使用,以及工业进程的加快,都给河流水质安全带来了威胁,给农村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蒋颉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以提高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职业指导的每个环节也要细分,从学生入学之初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测评、专业课学习、选修课学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到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等,都要从学生的现状和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具体、务实的要求,给予多角度的指导。
2.工作态度要细致认真
精细化理念倡导凡事应坚持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提倡把细事做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工作态度取决于职业指导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它是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基础。
3.交流沟通要和风细雨
职业指导人员直接与学生接触,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要本着服务育人的立场,用亲切和缓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增强指导效果。
4.工作过程要细水长流
精细化职业指导绝不是受外界影响而突发的一时的概念炒作。从学校层面来看,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指导一届又一届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讲,它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需要,甚至是毕业后职业转换的需要。为此,它应成为学校一贯的连续的做法。
(四)“五化”全面实施精细化职业指导
精细化管理更加崇尚用制度来保证最终的工作成效。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同样需要有一套规范、完整的规章制度作保障[2]。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障。高校校级层面、就业工作处室等每一级组织及其中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的操作程序、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保证履行各个岗位的职责,使职业指导工作有章可循,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专业化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领域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心理学背景为主的学院派,特别重视国外职业生涯的系统理论教学,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强调自我认知、职业探索、人职匹配,注重个人人格心理完善和长远的生涯发展,主要开设的是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另一派是以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背景为主的实务派,侧重于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强调求职技巧,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为目标,主要开设的是就业指导课程。目前看来,两派的融合有一定的困难。学院派认为实务派只重视就业技巧,而实务派认为学院派只重视职业生涯理论的讲授,没有用人单位的实际招聘经验,完全是纸上谈兵[3]。笔者认为,理论和实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职业指导人员应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不断积累实战经验。
3.全员化
在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学生就业实力的形成并不只是就业前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职业指导工作不是“特效药”,而是“催化剂”,其工作效果的好坏,绝不仅仅取决于专职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水平,亦取决于广大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育人水准和后勤人员的服务素养[4]。因此,应实施全员化职业指导:一是全校教职工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职业指导;二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职业指导和帮助。校级层面应重视并制订政策,提供支持,保障职业指导工作有效进行;职业指导人员应进行一对一的深度辅导,并开展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分类、分阶段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专业课教师要从专业教学角度为就业工作出谋划策;优秀校友则从自己成长的角度提供成功经验等。
4.全程化
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精髓在于每个流程的细化、量化、标准化,这就要求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职业指导。对于一年级学生,指导其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通过有关人生规划的专家报告、专业指导、专家论坛等方式和职业指导人员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激发职业兴趣,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兴趣等,确立职业目标和理想,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大学四年的计划,然后有效实施。对于二年级学生,要根据专业要求、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等情况培养其职业素质。重点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开展社会调查,阅读大量关于工作、部门政策、企业文化、职业发展领域的相关资料;邀请专家对学生学习做进一步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与工作有关的能力。对于三年级学生,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合理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在考研、考公务员、出国、就业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对于四年级学生,以毕业、择业、就业、敬业、创业为主线强化就业指导,关注学生的就业心理,强化创业指导和就业技能技巧方面的指导,让毕业生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和程序,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要及时完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认真组织、落实校内外的供需见面会,帮助学生获取有关工作职位等方面的有效信息,指导学生根据求职结果调整职业规划,顺利就业。
5.信息化
精细化职业指导人员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积极探索和掌握职业指导工作的客观规律。学校应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包括学生在校期间所有信息的统计整理、动态更新和查询管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数据信息的动态更新能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提供客观、精准的资料。数据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求学工部门、教务部门、招生就业办公室等配合完成[5]。职业指导人员和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访问权限,提供自己的信息,获取各自所需信息。此外,网站、QQ、飞信等信息化手段也有利于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五)加强督查和总结,提升指导质量
学校应制订详尽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要求。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保证指导过程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同时,加强工作执行过程和实际成效的检查和监督,及时评比总结,使精细化职业指导深入发展,持续有效。
[1]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89.
[2]李怀民.完善制度在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34.
[3]山东省大学生就业市场管理模式赴美培训团.美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管理模式值得借鉴[J].专家工作通讯,2003,(2):41.
[4]邓宏宝.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建设的负面效应及其矫正[J].现代教育管理,2009,(7):20.
[5]冷磊,王海洋,卫斌.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加强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J].职业教育研究,2009,(2):57.
[责任编辑:罗 香]
OntheCustomizedCareerServiceinColleges
YE Yu-di
(BinjiangCollege,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44,Jiangsu,China)
A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dmit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been expanding year by year,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is enormou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increasingly severe.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working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it is require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customized career service based on each student’s con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customized career service and probes into the feasible way to fulfill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ization”.
colleges; customization; career service
2014-06-02
叶玉娣(1980—),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硕士。
G640
:A
:1672-2604(2014)05-0067-03